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四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傳說中的“女兒國”——瀘沽湖。納西族摩梭語中瀘為山窪,沽為裡,瀘沽湖為山窪裡的湖。瀘沽湖除了五顏六色的豬槽船、親愛的客棧、裡格半島之外,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摩梭人屬於納西族,令我意外的一點是,他們身份證上的民族一欄寫的竟是“摩梭人”三個字。在瀘沽湖,有這麼幾種現象: 孩子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女性肩負著撫養子女的重任;一家有七、八個孩子,然而卻不是同一個父親,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在摩梭人的詞典裡,沒有父親或者爸爸這個詞語的,由舅舅來充當父親的角色.....

生活在瀘沽湖的摩梭人保持著原始“母系社會”的婚姻制度“阿夏走婚”(阿夏指婚齡女性,阿注指婚齡男性)!

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在日常生活、勞作、民族活動中,瀘沽湖的青年男女們便互生情愫。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走婚橋上來往著赴約的“阿注”(男孩子13歲就可以開始走婚了)”,心中想著他的“阿夏”,走在這座木橋上。

看對眼的兩個人就要開始下一步行動了。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夜幕降臨,男子爬上姑娘花房,從窗戶爬進去,女子會其打開窗戶。但“走婚”不能被姑娘的家裡人發現;阿注進去之後,要將自己的帽子掛在窗戶上,表示該阿夏“走婚中”。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天還未亮,阿注就必須離開花房,依舊不能被發現。

生下的孩子由母親和母親的兄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一起撫養。阿注也在自己家幫助自己的姐妹撫養孩子。

瀘沽湖的人“男不娶,女不嫁”?

阿注來探望阿夏和孩子時,坐在賓客位,也就是上圖最遠處的位置。

一旦雙方互相不喜歡了、或不想和對方繼續保持“走婚”關係,那麼雙方的“走婚關係”結束。之後,碰見自己喜歡的人可以繼續“走婚”。

社會發展,摩梭人也在逐漸走出瀘沽湖,在慢慢打破“走婚”的婚姻習俗。但無論是結婚還是走婚,選擇的不僅是兩性關係,更是一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