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于此时写此文,不至于在茫茫“网红流浪大师”的流量中淹没自己,热度过后,清醒地自然清醒了。特殊的时代都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唐朝的“以肥为美”兴于南宋的“裹小脚”且不讨论它们的优劣卑俗,以未来的眼光看现在,正如同现在的眼光看过去。哪怕是现在看这张画,是否已是五味杂陈。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如果这张照片传于后世,世人会怎么评价呢?一群人拿着手机对着一个老汉,多数人目光死磕在屏幕上,这些人都怀揣着一个目的,拍他!为什么拍他呢?他能火,拍他能涨粉,拍他能挣钱。这些简单粗暴的理由,却不知道拍这位“大师”的灵魂在哪?大多数人没去思考“沈”表达的真正价值内容是什么。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大家关注的仅仅是这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者”又吐什么金句了,至于金句是什么不重要,吐出的“金句”与他本身形象越反差效果越好。而沈先生虽知道他们来的目的是寻找财富的,也知道今天说的话可能听不太进去,但是还是每逢有人问,几乎是做到有问必答。有一种富有叫:你要,我孜孜不倦地给。有一种贫穷叫:你有,我源源不断地要!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沈巍”现象也是这个时代新媒体的产物,在传统媒体时代,从编辑到最后发布一篇文章或者一段采访,都要通过编辑,主编,甚至是制片人总编的层层审核,从而达到事先监管。传播式也只能是定时在某终端点对面进行传播。而新媒体时代,一部手机短短几秒钟就能完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通过短短个把小时的转发分享的“病毒”式传播几乎可以是在一夜之间人尽皆知。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猎奇,从众心理从来不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但是这种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却表现得尤为突出,过去人们看个耍猴,杂技,戏曲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拥成百上千人尚且能管理,而如今凑一场热闹甚至会导致某地区交通局部瘫痪就太可怕了。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只有目的,却没有思想的孤魂野鬼是走不远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无非就是一场“沙里淘出金”“旧衣兜里摸了二百块”的意外惊喜罢了。沈巍的火,至少不是一件坏事,人们为他“火上浇油”,他自己却很冷静,几度表示,你们这时候找我并不是真的找,等我哪天不红了,再来跟我探讨问题才是真心的。现在还有几人去找他探讨问题呢?

200年后看这幅画,则是赤裸裸的古代陋习

做事没有思想,只有目标,这个陋习,希望广大读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注沈巍,关注垃圾分类,关注国学文化,关注读书,请关注事件本身的公共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