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其本身就是中華國寶,也是傑出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舊稱“紫禁城”,它是明朝和清朝兩代王朝的皇宮,歷經六百多年,裡面一共住過24位皇帝。歷史上,故宮經歷過諸多磨難,譬如它曾經被大炮轟過、被大火燒過,甚至還被雷劈過。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由於北京秋末多雷電天氣,而故宮又是當時最高的建築,加上木質結構,因此極易遭到雷擊或者失火,據統計,故宮總共被燒過5次,分別是:

1421年(永樂十九年),故宮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燬。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燬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1644年(崇禎十七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李自成撤退前焚燬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燻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

第四次是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火災。(《清聖祖實錄》卷八十一)這次大火是由御膳房起火,火乘風勢,金鑾大殿,化為焦土。四名宮監責任人,被處以絞刑。這一年,吳三桂叛亂、北京大地震、太和殿大火。

故宮遭遇了五次大火,但都沒有完全損壞,經過不斷的修繕,才有我們今天的故宮,尤其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大火,是由於雷擊引起的,而恰好當時朱棣剛遷都北京,因為這件事情,朱棣也是亞歷山大,好在朱棣最終堅持下來,才有了現在的故宮。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故宮被雷擊失火不是巧合,據《明史五行志》記載,僅明朝年間,故宮就遭受了13次雷擊,其中絕大多數的記載如:“六年五月戊戌,雷震謹身殿鴟吻。二十八年六月丁酉朔,雷震奉先殿左吻及東室門槅。三十三年四月乙亥,始雷。三十八年六月丙寅,雷擊奉先殿門外南西二牆。”“萬曆三年六月己卯,雷擊建極殿鴟吻。壬辰,雷擊端門鴟尾。”

但是,在這600多年的時間裡,故宮卻從來沒有被水淹過。現在我們有很多地方,一下大雨,那就能在道路上看海了。北京、上海、武漢、長沙等等都是,一到多雨的季節就積水,唯獨故宮無論下多大的雨,都淹不了它。這是為什麼呢?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北京城是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走向,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當時的工匠正好運用了這點,讓紫禁城的水平面南北相差兩米,故宮的中間非常高,向四周遞減。水往低處流,這樣一來,水就匯聚在護城河裡了。

除此之外,故宮的排水系統設計的非常出色。幾乎每個地面下面都藏有暗道,結構也相當的特別,雨水在磚塊上面停留不到三秒,就會自動下滑到排水系統裡面。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這麼高明的設計,具體是誰設計的,已經不得而知,估計是故宮這麼多年以來不停改進的效果。故宮600多年間,進行了多次翻修,由無數能工巧匠改進,才有了今天的面貌,光憑這優秀的排水系統,就已經能趕超我國大部分建築師了。

還有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故宮畢竟是皇家工程,當時皇帝不滿意可是要殺頭的,負責修建故宮的人肯定用百分百的真心修建故宮。而且故宮每塊磚上面都有工匠的名字,一旦不滿意想要找是誰的原因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故宮修建的能不好嗎?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被雷劈、被火燒過的故宮,600年來為何卻從未被水淹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