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她是個平凡的女人,但卻是個不平凡母親和妻子。

她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梁啟超,但因她的妾室身份,主張一夫一妻制的梁啟超不能給她任何名分,只是以“王姑娘”或“三姨”相稱。

梁啟超膝下共有九子,其中六子是王桂荃所生,另外三子屬於原配妻子李惠仙。

這些孩子們叫李惠仙媽,喚王桂荃娘。梁思成說過“娘是個很不尋常的女人”。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來喜不喜

王桂荃的老家在四川廣元,靠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剛一出生時,家人就給她取名“來喜”,雖然很土,但是也看得出對這個孩子的喜愛和厚望,希望她一生都能喜氣順遂。

可天不遂人願,來喜兩歲時,母親去世了。親續絃後,繼母對她非打即罵,日子很不好過。四歲時父親也撒手人寰,可憐的小來喜失去了親人的庇護,成了徹頭徹尾的孤兒。

年幼的她在6年期間,被人販子輾轉販賣了4次,最終來到了晚清重臣李朝威的府邸,做了個小丫鬟。李朝威有個掌上明珠,名為李惠仙。

恪守本分的王桂荃

李惠仙在主考官哥哥李端棻的撮合下,與當時有名的才子梁啟超結為秦晉之好。

王來喜因為聰明伶俐,被選為小姐出嫁的陪嫁丫鬟,一同踏入梁府。

滿腹經綸的梁啟超覺得來喜這個名字過於俗氣,便給她起了個書卷氣十足的名字——王桂荃。

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的王桂荃雖然不明白名字哪裡有好聽賴聽之分,就是一個別人叫自己的稱呼而已。但因仰慕姑爺的才華,還是滿心歡喜的應了下來。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梁啟超夫婦二人婚後非常恩愛,舉案齊眉。但唯一的遺憾就是苦等多年也沒有子嗣。他們著急了,嘗試了各種辦法。終於,在結婚的第六年,長子梁思成呱呱墜地,梁家有後了!

但小時候的梁思成體弱多病,妻子李惠仙的身體狀況又不好。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梁家的香火像陰風中的蠟燭一樣岌岌可危。梁啟超同李惠仙再三商議後,決定收王桂荃入房,為梁家續後。

當時正值新舊社會交替,梁啟超又是“一夫一妻制”的主要倡導者和擁護者,所以他不能給王桂荃任何名分。

但王桂荃無怨無悔,總共為梁啟超生下六個孩子,而對自己的“舊主”李惠仙依然敬愛有加,以前怎麼對待,現在依然怎麼對待,從不越雷池半步。家宅的安寧讓梁啟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術和政治上。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梁啟超

女子本弱,有愛則剛

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舉家逃亡到日本。但由於語言不通,生存異常艱難,於是聰明的王桂荃很快學會了東京話,對外溝通和聯絡的大小事宜,全都由她一人承擔。

在日逃亡期間,梁啟超只能靠賣文為生,李惠仙的身體又不好,所以家中大小事務全都落在了王桂荃一人頭上。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家的生計,這一扛就是十四年。

王桂荃是愛梁啟超的,否則不會做到這般堅韌與無悔。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護著眼前這個男人,也守護著這一群孩子。

小時候梁思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暴怒的李惠仙立馬家法伺候。王桂荃見狀,趕緊將梁思成護到身下,用自己的身體挨住了李惠仙一下又一下的雞毛撣子。

事後她溫柔的勸導梁思成:

“如果你以後成為龍了就會上天,成為蛇呢,就只能鑽草洞,你覺得那樣好?人不怕笨,就怕懶,人家學一遍的東西,你可以學十遍。如果馬馬虎虎不刻苦讀書,將來就會一事無成。你看你爹很有學問吧,那還一直在不停的讀書呢!”

短短几句話,語言樸素,道理至簡。深深的觸動了梁思成,於是他改掉馬馬虎虎的毛病,還銘記了一輩子。

李惠仙脾氣乖張、為人嚴厲。王桂荃為人溫和,包容心強。所以孩子們對李惠仙更多的是敬與怕,對王桂荃更多的是愛與疼。從稱呼中就可見一斑,他們叫李惠仙媽,稱呼王桂荃則是娘。一聲娘道盡了對王桂荃養育之恩的感激。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梁思成

悽慘晚年,牛棚喪命

1924年,李惠仙因患乳腺癌去世,梁啟超悲痛萬分,王桂荃用自己的方式一直默默地陪著他,一邊悉心照料他的生活,一邊管教孩子們。可是五年後的冬天,梁啟超終究還是與世長辭了,臨終前,他把這九個子女全都託付給了王桂荃,當時最小的思禮還不滿五歲。

王桂荃呆呆地立在梁啟超的床旁,一動不動。她彷佛看見了幼年的她扎著羊角辮牽著父母的手一蹦一跳的走到了她的面前,走著走著,先是母親倒下了,緊接著是父親。

絕望的她像是被收到了法海的衣缽中,在一片黑暗中晃晃蕩蕩,四處碰壁。等她再見天日時,眼前站著的是給她一個新名字的姑爺,緊接著是一個又一個孩子。

對,孩子,她還有孩子,還有他的囑託,所以她不能倒下!王桂荃撫摸著思禮的臉龐,暗下決心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他們有出息。這,是為孃的責任。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梁啟超的學術思想雖然影響甚廣,但是他的生活卻一直很清貧。辦完喪禮,家裡的積蓄更是所剩無幾。王桂荃只能四處打零工,為了讓這幾個孩子有飯吃,有學上。

慢慢的,這些孩子都陸續成人了,他們沒有辜負王桂荃的付出,個個都有大能力。眼看著就剩下最小的兒子思禮和女兒思懿。

但是年邁的她已經找不到零工可以打了,於是變賣家產,又向朋友借貸,湊了400美元,把兒子、女兒及女婿全都送上了去美國的船。

王桂荃一個人站在哪裡,吹散了她的銀髮,吹起了她那打了補丁的衣角,也把她的祝福吹到了船上。

再後來,國內動亂,她因為“保皇派老婆”的身份被抄家,強制與子女分離, 82歲時,在一個昏暗的牛棚中孤獨的走了。

當地的好心村民怕她的屍體遭到不必要的迫害。找個山頭,悄悄的掩埋了。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子女緬懷,立碑紀念

動亂結束後,梁家的子女趕緊去尋找孃的屍首,但時過境遷,滄海桑田,他們翻遍了整個山頭,也沒有找到。最後只能跪在大山上,痛哭流涕。

為了他們奉獻了一生的娘,不能就這麼不明不白的消散在世間,生前不被認可,死後無人知曉。於是,他們決定在梁啟超和李惠仙合葬墓地旁邊立碑一座,種樹一顆,並把這顆樹命名為“母親樹”,以此來緬懷這個偉大又平凡的母親。

這份莫大的尊重和認可,雖然來得遲一些,但卻彌足珍貴。

梁啟超的九個孩子中,三人是院士,另外幾人也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建樹,除此之外,梁家的女婿、兒媳以及孫子輩都非常出色。一直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們都說梁家是“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如果說是梁啟超是孩子們學術的啟蒙老師,那王桂荃就是他們品格的塑造者。

她丫環出身,一生無名無分,晚年死在草棚,養育的孩子皆成棟樑

王桂荃是舊社會中國尋常女性的縮影,但她又是一位極其不平凡的女人。

幼年的苦難並沒有造成她性格的偏激,反而以一顆善良和包容之心回饋著命運給她的痛與殤。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王桂荃的大愛之道,不是用筆墨能寫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