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文 | 小言聊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159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許多家長都可以清楚地發現,隨著孩子不斷地成長,個人主見也變得越來越多。有些時候孩子還會去反駁家長的話,而當家長提出自己的意見時,孩子也會變得固執,不聽勸。

蘇小姐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很乖巧的,在其他人的眼中也認為這個孩子就是一個乖乖女。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卻發生了變化,以前都會準時吃飯睡覺,可是現在卻總是要磨磨蹭蹭很久,有的時候還會經常哭鬧,想要到外面的餐館去吃飯。

蘇小姐也只不過是認為孩子長大了,並沒有對孩子發脾氣,反而好言相勸,可是誰知孩子並不接受仍舊,用哭鬧威脅蘇小姐。

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並不少見,明明是一個很乖巧的孩子,可是突然變得不聽勸,變得非常固執。其實這一切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孩子真的固執,而是習慣性防衛在搗鬼。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一、什麼是習慣性防衛?

“習慣性防衛”是一種心理學現象,而具體指的是一個人的本能想法。

當你和對方共同討論一個問題,而在這個問題上面,卻存在著不同的觀點。這個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思考對方的觀點是否可行,而是急於反駁對方。

我們也可以拿生活中小孩子相處的情況來舉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在團體當中一直處於領頭的位置,當小孩子們去探討一個遊戲時,領頭的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另一個孩子則想出了一個更好的想法。而這個時候領頭的孩子第一反應並不是去思考這個想法是否好,而是覺得在團體當中自己失去了權威性。

這就是習慣性防衛的表現,其實在家庭之中,不僅孩子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就連家長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習慣性防衛雖說是一個心理現象,但是在生活中卻非常的常見,而且也因為這個現象,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但是孩子為什麼在生活中會出現習慣性防衛呢?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二、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習慣性防衛?

習慣性防衛,有被叫作紅燈思維。而在生活中,孩子如果一旦和家長在觀點上面出現了分歧,就會出現這樣的思維去反抗。譬如孩子犯了錯誤,而這個時候通常都不願意去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孩子害怕家長髮現自己的失誤,來責怪自己。

1、無意識表現

當家長不論說什麼話,孩子都會去反駁的時候,這種情況反映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抗拒心理,更有可能是孩子無意識說出來的話。當孩子和他人意見相左的時候,就會本能的進行反駁。

2、認為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大多數孩子都會不願意去聽別人提出的意見,更不願意去承認別人為自己指出的錯誤。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都會耐心地去教孩子如何克服這些難題。而當孩子的作業上面出現了錯誤,家長想要讓孩子去改正時,孩子會本能的不去聽取意見,甚至倔強的認為自己的答案才是正確的。而這原因就是害怕別人會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嘲笑自己,所以孩子出現習慣性防衛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孩子存在習慣性方位並不是可怕的,畢竟這是一種自身保護機制,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減少我們與外界碰撞所產生的痛苦。但最可怕的,而是一個人深陷這種思維卻不自知,固執已經阻止了孩子前進的步伐。

所以當孩子處於可塑期階段,我們應該要幫助孩子破解習慣性思維。

三、如何幫助孩子破解習慣性防衛?

破解習慣性防衛的關鍵就是要求孩子認真去聽取別人的意見,而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綠燈思維。所以這就表示家長需要去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建立綠燈思維,才可以幫助孩子徹底破解習慣性防衛。

1、讓孩子擁有前提認知

家長需要讓孩子首先認識到,“我”與“我的觀點”是存在著不同之處的。

家長可以直接的告訴孩子,“我的觀點”並不相當於“我”。當別人提出不同意見和想法時,他們所針對的只是“我的觀點”,而並非“我”本身。

只有孩子擁有前提認知,在對待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時,才不會存在那麼多的牴觸,更不會錯誤的認為是別人提出意見來攻擊自己。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2、建立思維

在孩子有了前提認知後,我們也需要引導孩子建立綠燈思維。

大多數孩子對於交通規則都牢記於心,並且清楚地瞭解“紅燈停,綠燈行”。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在別人提出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是應該要“亮綠燈”讓對方通行。

與其告訴孩子,接納別人的意見,不如運用亮綠燈這樣的說法,讓孩子更形象更快了解其中的意思。

3、教會孩子判斷性思考

他對孩子進行建立綠燈思維之後,父母更不能落下對孩子思考判斷能力的培養。

只有孩子擁有思考判斷能力,他們在對待別人的觀點時,才懂得去進行考量,不可以一下推翻,但是也不可以全盤接受。

孩子的固執不聽勸,是他們的“習慣性防衛”作祟,家長應該這麼做


4、反思已鞏固

有些時候習慣性防衛出現的,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明顯,而這樣一來,孩子的綠燈思維,也就會變得不是那麼清晰。

所以我們可以要求讓孩子寫反思日記,這樣有利於鞏固孩子的綠燈思維。譬如在發覺自己出現了一次習慣性防衛時,將他詳細地寫在日記裡面,寫清楚是什麼樣的場景,並且要寫明當時自己為什麼沒有破解它,讓孩子下一次注意。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和反思,讓孩子漸漸地找到自己習慣性方位的規律,然後再學會用綠燈思維去衝破它。

孩子有些時候,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並不是因為他們固執,而是因為習慣性防衛。家長需要教會孩子使用綠燈思維,這樣才可以破解習慣性防衛,讓孩子懂得去,認真對待別人的意見。

那麼你家的孩子是否存在習慣性防衛呢?你是如何解決的呢?

我是@小言聊育兒 ,也是2個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