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蒲壽宬,史書又作蒲壽晟,回族,泉州人。生卒年不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人,是蒲壽庚(詳見本卷《達官巨賈蒲壽庚》)的哥哥,以詩聞名於世。南宋鹹淳(宋度宗年號,1265年至1274年在位)末年,他與其弟蒲壽庚平倭寇有功,捍衛海疆,同時亦保護其家族利益。

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公元1271年(鹹淳七年)授知梅州,到廣東去做官。在梅州任上時,他居處飲食儉約,於民一毫無所取。梅州有一口井,是南漢時程鄉令曾芳所遺,名“曾氏井”,泉水甘涼,能醫疼瘍,百姓深受之惠。蒲壽晟景仰前人,日汲水二瓶置諸公堂,日視而思,不忘曾氏遺澤,並派人還鄉取家資,建石亭於井上,保護水井。當時的梅州進士楊圭題聯讚頌他,“曾氏井泉千古冽,蒲侯心地一般清”,說蒲壽晟的心似泉水那樣清澈。

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蒲壽晟後又奉命知吉州(今江西吉安),沒赴任。大概是宋朝已至末年,他與弟壽庚共議棄宋附元大計,保護其家族前程,就顧不上去做官了。史書記載,蒲家棄宋降元大計是蒲壽成主謀的。《閩書》、《泉州府志》、《泉南雜誌》等書上說:“壽晟授知吉州,不赴,勸壽庚據泉以降元。”“今但知壽庚之叛宋,而不知壽晟之主謀也。”

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日人桑原騭藏在其著《蒲壽庚考》中說:“壽庚有武人氣質,策略非常長。壽晟則優於文學,思慮綿密。宋元鼎革之際,壽庚之進退,其謀多出於壽成。”可見,蒲壽成不僅是清官,還是一名謀士,善觀時勢變化,善於決斷。由於他策劃降元后,沒做元朝的官,不臣二姓,不做“二臣”,而是隱居泉州東南郊外法石山中做處士,所以沒像蒲壽庚那樣受到忠於南宋的封建正統觀念者的責罵,被說成是“叛臣”、“叛將”,甚至“蒲壽庚”被寫作“蒲受耕”。

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也正因為如此,他隱居後的事蹟人們就不知道了,史書沒再記載他的活動。但他留下了大量詩詞佳作,使我們知道他是一位詩人,而且是回族中最早的詩人。蒲壽成,號“心泉”,他的詩集名《心泉學詩稿》,共六卷。原詩集已佚,是清人從《永樂大典》中查輯出來的。詩有五言、七言、律詩、絕句和詞,內容豐富。他號“心泉”,其中不少是以《心泉》為題的,如其中的一首為:山泉不知源,流出石磊阿。坎止心維亨,蒙養行必果。久視空無塵,靜趣自忘我。明月知此心,時印夜光顆

以詩聞名於世的詩人蒲壽晟,真的是蒲壽庚棄宋投元的幕後主使嗎?

表現了他對山泉的熱愛,心如明月,有一塵不染的品格。關於他以“心泉”為號的緣由,南宋文學家劉克莊在給其詩集作的序中說:“初,君行山間得泉一泓,愛之有會於心,即其所結庵,匾日‘心泉’。日渴飲泉飢讀書,終身於此矣。”蒲壽成“以心體泉,以泉洗心”,因此號“心泉”,詩集名《心泉學詩稿)。古人云:“詩言志。”蒲壽晟的詩正體現了他的志趣、情操,他熱愛大自然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