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大使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学术活动 | 徐坚大使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提升动力,排除干扰,不断前行

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前驻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波兰大使 徐坚

2019年9月4日 斯洛文尼亚·布莱德

各位来宾:

在阔别15年后,再次来到我作为大事曾工作过的斯洛文尼亚,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感到十分高兴。我要感谢斯外交部、布莱德管理学院为此次会议做的精心安排,让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有机会在美丽的布莱德湖畔就进一步推进17+1合作进行深入探讨,这样美好的环境有助于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建7年来,不断成长壮大,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对此世人有目共睹。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合作机制,也还有不断提升、完善的空间。

一、不断提升内生动力。17+1在务实合作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要看到,合作成果并不平衡,在有些国家多些,在另些国家则较少。这主要与各国的条件、所处的环境等有关。任何合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是退让回避还是设法解决,是合作成败的关键。克罗地亚作为欧盟的成员,需要遵守欧盟的规则,但这并未能阻止中克双方在建设佩列沙茨大桥项目上找到合作的共同点。17+1合作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的,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认为,只要有意愿,只要去努力,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良好的愿望就能够成为现实。希望各方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内生的合作动力,努力克服出现的困难,争取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

二、努力排除各种干扰。17+1创建以来,有人怀疑,有人观望,也有人说三道四。7年中所取得的成果证明,17+1合作对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各国和人民均从中受益。17+1合作让中国民众享受到更多中东欧国家的优质产品,同时也助力17国提升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了他们与欧盟的差距,对欧洲一体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一个部分,是对中欧合作的有益补充。在17+1合作的推进中,仍会有杂音甚至干扰。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推动合作不断前行。当前,世界多极化面临严重挑战,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国相互依存度、关联度越来越高,单打独斗很难生存,加强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17+1作为一个次区域合作平台已结出果实。我们不应满足,要不断开拓,优势互补,提升合作水平,更多造福于各国和各国人民。

各位专家学者对17+1合作均有较深研究。我愿与大家一起深入交流探讨,为17+1合作行稳致远贡献智慧。

谢谢!

学术活动 | 徐坚大使在第六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简称 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议、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总理共同签署的政府间正式文件《苏州纲要》明确提出“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而建立的,它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一个新型机制与高端平台。成立之时简称为“16+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2019年希腊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简称改为“17+1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