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地位最崇高的作家之一,被稱為“國民大作家”。

他東西方的文化造詣高深,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魯迅評價他為“當世無與匹者”。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我是貓》這本書原先是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部連載作品。

那時的夏目漱石還在東京帝國大學(如今的東京大學)裡教授英文,薪資不高,偶爾也在雜誌報紙上撰寫專欄以賺取稿費。

《我是貓》就是他原本只打算髮表在雜誌上的一篇短篇作品,但沒想到居然大受歡迎,那一期雜誌的銷量也因此上升了十倍。

編輯和朋友們紛紛鼓勵他,寫得這麼好不如就繼續寫下去,由此才完成了這樣一本長篇小說。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貓,它是隻流浪貓,因此沒有名字。當它流浪到一個“像個牡蠣一般把自己藏在殼裡”、只從書本中討生活、安於清苦、一有機會就大講知識可貴的英語教師苦沙彌家裡,就留了下來。

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至死也沒有學會捉老鼠的貓。

它能洞察人類以及全社會生活的一切,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全都逃不過它的一雙貓眼。

它比人更能看透人,人類任何面具下掩藏的“壞”都逃不過它的眼睛,諸如虛偽,謊言,貪婪,欺騙,狠毒等等。

作為整個故事的敘述者和評判者,貓兒對作者揭露社會現實的醜陋和資產階級的卑劣,以及對人類社會的世態炎涼的諷刺,貓兒的作用無人能敵。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夏目漱石全部通過這隻貓兒的口把故事完整的敘述出來,令人覺得新奇而別有洞天。

文中主人公“苦沙彌”的形象,其實就是夏目自身的真實寫照。

同樣患有胃病,同樣憎惡資本家、鄙視世俗;但同樣,也有著知識分子身上迂腐的缺點。

因而作者在作品中生動地再現了真實的社會,戲劇性地批判了故事中的人物。

每每讀起這些大家巨匠的文學作品,總覺得自己似懂非懂,文章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像我們講述了一個大道理,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想必正是這個道理吧?


在看到文章末尾的時候,甚至出現了“預言”,看到這後面不禁讓我大吃一驚。

原來作者早已在之前就預測到了現在婚姻的走勢。

“世界上的每一對夫妻都會分開。而且你們將見證,雖說迄今為止同居的便是夫妻;但是從今往後,即便同居,都沒有做夫妻的資格。”

雖然這個說法不一定準確,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確實漸漸有這樣的趨勢。人們不再把婚姻當做必經之路。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想著一定得結婚,單身過一輩子的人也有很多。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書的結尾也讓人耐人尋味,我喜歡貓的那種閒適自然的處事方式,即便是在它即將死亡的時候,醉酒後暈乎乎的它不小心掉進了水缸裡,它知道自己掙扎也無濟於事,於是它放棄了逃生。

在我看來,這並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正是它以平和的姿態處事的體現。

其實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學習小說中的貓那樣,以平和的姿態對待世間萬物,多一分自然,少一分拘束,多一分快樂,少一分憂

對於夏目漱石的《我是貓》這篇文章來說,我解讀的可能與大家也不盡相同,但通過各種書籍,嘗世間百態,品人文興衰也未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以下是我讀書時的摘錄:

1、鏡子是自鳴得意的釀造機,同時又是自我吹噓的消毒器。

2、冷淡是人類之天性,而不加掩飾者便是誠實君子。 不擔憂,並不是這樣的事情不值得擔憂,而是無論你怎擔憂也無濟於事。

3、所有的痛苦都源於強求。強求沒有意義,自尋煩惱、自找折磨,真是愚蠢啊!

《我是貓》:生而為貓,才知為人的抱歉

4、其實,那些說別人放蕩的人,多半自己是缺少放蕩本事的。同時以放蕩家自居的那些人中,也有許多人是不具備放蕩資格的。他們並非身不由己,卻硬是打腫臉充胖子。這些人,就像我畫的水彩畫一樣,用不著擔心,終究是成不了氣候的。

5、現今人的所謂自覺心,可以說是過分懂得自己與他人之間有一條截然的利害鴻溝。而這種自覺心,隨著文明的進展,一天比一天變得敏銳,從而到了最後,連舉手投足都變得不能按自然行事。

6、我想人這種東西,為了消磨時間,硬要運動他們的嘴巴,把本來不可笑的事笑上一番,把本來沒多大意思的事,津津樂道一番,除此之外再無別的本領了。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給我們點贊、留言。

歡迎關注,探討,我們一起讀書,共同成長。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