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与侏儒,唐朝贵族那些不得不说的癖好

1958年太原南郊金胜村出土彩绘陶侏儒俑1件,头戴高帽,身穿赭色短袍,腰中系带。1961年在长治北石槽出土侏儒俑1件,穿黄色绿色长衣,腰束带,左手拿一圆球,右手架一鸟,墓主人是大周(武则天时期)故云骑尉王义。1976年宁夏玉泉营出土唐代侏儒俑1件,戴幞头,身穿束带短衣,袒胸露腹,高10厘米。1991年洛阳孟津县西山头出土彩绘侏儒俑1件,形体矮小粗短,表情憨厚,两眼直视前方,身穿圆领窄袖朱红色长衣,足穿靴,墓主人为季礼,于开耀元年死于其父任职地辽东瀛洲,时年十三岁。

1958年郑州上街区出土彩绘侏儒俑1件、1972年洛阳涧西谷水出土侏儒俑4件,1992年巩义市北窑弯出土彩绘侏儒俑2件......
随着全国各地不断在古代墓葬中发现侏儒俑,这一现象引起了考古人员的关注,经过研究发现,从质地上来说,这些出土侏儒俑分为陶和釉陶两种,彩绘较多,鎏金较少,从衣着来看,大多是头戴幞头,身穿翻领或圆领长袍,形态多以身躯强壮、肥头大耳,造型多以逗乐、演出等,大多形态生动、造型乖巧、神态有趣。

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发现,结合历史文献,最终认为,这些出土的侏儒俑主要集中在唐代早中期,最早的是辽宁朝阳蔡须达墓中出土的侏儒俑,为619年,最晚的是唐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的侏儒俑,为722年。

宫廷与侏儒,唐朝贵族那些不得不说的癖好

1.

畜养侏儒由来已久,是古人身份的象征

提起侏儒,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其实侏儒是一种特殊的残疾人,医学上认为,由于人体内分泌功能障碍、先天性遗传或后天性疾病导致身高不到1.2米、发育畸形的人称之为侏儒。

侏儒一词最早出现于《左传 ·襄公四年 》,其中记载”臧纥救鄫侵邾,败于孤骀,......国人诵之曰:....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这里的朱儒通侏儒。

侏儒身材矮小,受人歧视,无法通过耕种渡日,只能另辟蹊径,以自身的残疾为卖点,逗人乐趣,由于侏儒稀少,自古物以稀为贵,稀有的侏儒就成了财富的象征,经常被当成礼物在宫廷和贵族之间相互馈赠,王公贵族常常以拥有侏儒数量的多少作为炫耀门庭财富的标志。

而帝王君主则让侏儒演习歌舞杂技供人娱乐,这种做法不是唐朝人的发明,而是早就有了。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优旃者, 秦倡侏儒也 。 ” 优旃就是秦始皇蓄养的诸多侏儒中最有名的一个,他通过插科打诨来取悦秦始皇,能随机应变,而且分寸把握的非常好,长时间伴随在秦始皇身边。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追击,作击鼓说唱表演,神态诙谐,动作夸张。

宫廷与侏儒,唐朝贵族那些不得不说的癖好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

2.

唐代蓄养侏儒玩的更花、更刺激

唐朝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的侏儒俑,还出现了很多和侏儒有关的壁画,这些壁画中的侏儒衣着华丽,打扮时尚,伴随主人出游,和主人亦步亦趋,而且有男有女,很显然,这些侏儒深受主人的喜爱。

宫廷与侏儒,唐朝贵族那些不得不说的癖好

出土于唐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和崔氏墓的《宫女与侏儒》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侏儒俑作为墓葬中的一种随葬品,正是古人“视死如生,事亡如存”思想的产物,是对当时生活和文化的折射和反映,大量侏儒陶俑和壁画出现了唐朝绝非偶然,充分说明唐代王公贵族对侏儒的喜爱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代的宫廷和贵胄之家,经常会养着一批侏儒,或进行滑稽表演供主人取笑娱乐,或作为杂役服侍主人生活,甚至是当做肉垫让主人坐卧,唐代,流行一种叫做“参军戏”的滑稽戏,通常是两个人配合表演,一名参军,一名苍鶻,参军询问,苍鶻回答,用丰富的表情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而最高级“参军戏”的主角往往是侏儒,在郑仁泰、李嗣本、李全礼的墓中出土的侏儒俑,从表情、形态来看,正是在表演参军和苍鶻的滑稽戏。

有的王公贵族墓中会为自己喜爱的侏儒留下一席之地,希望来世还能陪伴左右,更有甚至,有的人会让自己喜爱的侏儒作为陪葬品和他一起到另一个世界。

3.

这些搞笑、乖巧的侏儒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新唐书》记载,这些侏儒的来源有三个,非洲地区、东南亚和古倭国,以及唐代的道县。

自唐代以来,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经济都领先世界,再加上对外族异类采取更为开明的态度,世界各地的人口涌入首都长安。

为了讨好当权者,各附属国就向唐政府奉献各种奇珍异宝,时间久了,珠宝、马匹、美女已经引不起当权者的兴趣,于是兴起了贡献奇人的风潮,《新唐书 南蛮传》记载,扶南国在武德和贞观年间入朝,献上两个“白头人”(“白头者,直扶南西,人皆素首,肌理如脂,居山穴,四面峭壁,人莫得至”),现在看来,这种白头人应该是一群隐居山中的,结果被扶南国抓去当贡品送给唐朝。唐代景龙年间,西北瀛洲就进贡了一名女子,她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身上隐起浮图塔庙,诸佛形象”(见于《朝野佥载》),进贡到唐朝最有名的应该数昆仑奴了。

而侏儒就是这一时期被输送到唐朝,据记载,公元724年,康国就向唐朝进贡了侏儒一个,非洲侏儒则通过海路辗转来到中国。

国外进贡的侏儒经过长途跋涉,数量少、存活率底,只能供给皇宫大内,而王公贵族要想获得侏儒侍从就难上加难了,为了满足他们的畸形爱好,于是,本土侏儒应运而生了。

冯梦龙《醒世恒言》记载,隋炀帝时期,“道州贡矮民王义,眉目浓秀,应对敏捷,帝尤爱之”。隋炀帝下诏让各地进献太监,湖南汞阳(辖今道县、江永两县)进贡了一个叫王义的侏儒秀才,王义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插科打诨、幽默风趣,深得隋炀帝喜爱,乘坐龙舟游运河也经常把王义带在身边,于是,向朝廷进贡侏儒就成了这里的一个传统。

唐朝时期,在此处置地为道州,进贡侏儒的传统依旧保留,称为“任土贡”,每年向朝廷进贡一个,白居易在《道州民》一诗中批判”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时间长了,哪里去找这么多优秀的侏儒呢?当地官员为了逢迎朝廷,加官进爵,于是,罪恶的“人造侏儒”出现了,他们找来聪明伶俐的孩子,把好端端的孩子放到陶罐里,只露出脑袋,控制他的生长,到时候便破罐取人,然后就把“人造侏儒”奉献给朝廷,这种骇人听闻的方法世代相传,害了多少个家庭,造成了无数的残疾。

宫廷与侏儒,唐朝贵族那些不得不说的癖好

4.

这种变态的爱好终将走向灭亡。

虽然部分侏儒能得到主人的欢心,但是由于身体上天然的残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例如太原南郊金胜村出土的侏儒俑,身着赭色短袍,而当时,赭衣是罪犯、刑徒常穿的衣服,由此可见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无论哪个朝代,君主们无不标榜自己以孔子的仁爱治理天下,唐朝的当政者也曾本着“爱民如子”的原则,给这些身体残缺者给于一些保护措施,《唐律疏议》规定“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者,依令一,支废、腰脊折、痴、哑、侏儒等,并不合拷讯,皆据众证定罪”。体现了当政者的一丝怜悯之情。但是,王公贵族喜好蓄养侏儒又是什么道理呢?

唐朝蓄养侏儒的终结要特别感谢一个人,他就是道州此事阳城。

阳城,字元宗,唐朝北平(今湖北完县)人,唐德宗进士,官授谏议大夫,他为人耿直,嫉恶如仇,敢为百姓请命,因为弹劾权臣裴延龄,被德宗贬为陕州刺史,后来再次贬到更加偏僻、贫穷的道州任刺史。

阳城走马上任道州刺史后,很快就知道了进贡侏儒这件事儿,对这个残害儿童、伤天害理的事情异常愤慨,冒着免职危险,他决定为民请命。他命令属下不再进贡,德宗知道后大为不满,阳城据理力争,巧妙陈述理由。

一是《六典》规定,贡有不贡无,道州只有矮民,没有矮奴,不应该纳贡。二是有很多矮民,百姓有异常困苦,不知道如何进贡。德宗听了,觉得有理,自知理亏,也就下令不再让道州上供。

道州百姓知道后,非常感激阳城的恩德,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让后世不忘,生男孩子都用一个“阳”字,借此怀念阳城,并且在道州城西门将一条街以阳城的名字命名,并在此修建阳城祠,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常言说,众生平等,侏儒症者,因身体的残缺,已经备受世人歧视的眼光,我们即便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何苦再徒增他们的痛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