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自崇禎即位的第二年起,為了開源節流集中精力對付後金,他取締了各地的驛站。在陝西米脂縣有一個驛卒李自成也被裁員,成了下崗盲流。李自成生活無著,又遇著妻子與他人偷情,一怒之下殺了人,跟侄子李過跑到了甘肅當了大頭兵。那年頭天天鬧饑荒,給朝廷賣命當大頭兵也不管飽,李自成最終還是選擇了嘯聚山林,做起了綠林領袖。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李自成成了綠林領袖


可是李自成萬萬沒有想到,他的機緣福運會好到出奇。農民軍與官軍打了十幾年仗,當年那些叱吒風雲的農民軍領袖和官軍名將都玉石俱焚了,李自成他卻隱然坐大,成了規模最大的起義軍勢力。在1643年消滅明朝最後一位名將孫傳庭的精銳部隊之後,佔據了關中、河南,放眼整個天下,已經沒有堪與李自成匹敵的勢力了。他原本在湖北襄陽稱王建國,各種封侯拜相,到了關中之後就開始正式改元“永昌”,新的大一統王朝——大順王朝,正式開張。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傳庭死,而明亡


李自成在1644年正月初一建國,初八就著手東征。李自成心裡很清楚,天下紛亂已久,各地糧儲已磬,大軍集結在西北一隅,當地物資無力支撐。大順軍倉促間集結成的隊伍,都是奔著吃飽飯來的,關於一點李自成是深有體會的。要是沒了糧,這些大頭兵也會棄李自成而去。大順軍在甘陝地區打土豪一陣子,眼見沒多少油水了,就開始把戰火引向敵佔區。

李自成兵分兩路進攻北京,一路由先已進入山西的大將劉芳亮等率領,從平陽經陽城,越太行山出豫北,先下衛輝﹑彰德等地,然後經真定北上,以牽制明朝南路援軍。一路由自成親自率領,渡黃河,下太原,傳檄各州縣,揭露朱明種種罪狀。原本過程很順利,卻遇到了一點插曲,明朝代州總兵周遇吉頑強抵抗,李自成損兵折將7萬多人。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忠臣周遇吉:別母亂箭


周遇吉自殺成仁的遺體被抬到李自成面前,看著戰場上的一片狼藉,李自成感慨說道:“寧武雖破,受創已深。自此達京,尚有大同兵10萬,宣府兵10萬,居庸兵20萬,陽和等鎮兵合20萬。盡如寧武,詎有孑遺哉!不若回陝休息,另走他途。”李自成打起了退堂鼓,看來雖然開國改元,還是有一些流寇習慣。

拔營西歸當夜,大同總兵姜瓖差人送降表至,賊甚喜,設宴厚款。甫一坐定,宣府總兵王通亦至,且以百騎來迎。賊謬謂天與,優答二鎮,豫加封爵,一意長驅。大明西邊邊疆的兩大重鎮,大同、宣府降表幾乎同時送到李自成手中。這意味著從這一刻起,明朝西北方向再沒有任何軍事力量可以阻止李自成東進了,北京城就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李自成東征


李自成在陝西鏖戰的時候,崇禎皇帝在做什麼呢?他在開會。局勢危如累卵,明朝幾乎沒有可調之兵,唯有在山海關的吳三桂的三五萬人馬尚可一戰。可是一旦棄關,國土丟失的罪名可就大了。崇禎皇帝還在猶豫,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擔這個罪名,他在等他的兵部尚書主動提出來,然後他才好就坡下驢。這些大臣們也是明白此中奧義,一遇到問話,就是“臣萬死”,只磕頭,就是不說話。一直到3月初,眼看著李自成的南北兩路大軍摧枯拉朽,崇禎皇帝這才著急了,急忙明令各地兵馬進京勤王。

他給左良玉、劉澤清、吳三桂、唐通等人都給加官進爵,名器賞賜都不吝惜,可是結果就來了一個唐通2萬兵馬。離得最近的山東總兵劉澤清,竟然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受詔勤王,左良玉也是左等右等,寫了一份行動計劃書,等他的計劃書到了北京,北京已經淪陷了。吳三桂被崇禎封為伯爵,要他快點來,可是他卻一直在路上。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崇禎最後一刻差人勤王

崇禎看到唐通來了,立刻把他派到居庸關,阻止大順軍東進。可是這位官爺到了居庸關之後,看到大順軍氣勢奪人,在李自成答應保全他的編制之後,順利地成為了帶路黨,成為了大順軍的先鋒官。

農曆3月16日,昌平失守,部分皇陵為焚燬,李自成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李自成大軍的整體實力,大約是自己的6、7萬精兵,外加唐通的2萬投誠明軍,以及其他投誠明軍和司牧、司柴等僕從,總計大約十多萬人。此時的北京京營為世襲勳臣總督京營戎政、襄城伯李國楨為統帥。賬目實力為11萬,實際為5萬人,此外還有,騰驤四衛營、勇士營、內操宦官、侍衛上直軍、皇城守衛軍、京城巡捕營,總數大概也有10萬人,但是京營已經5個月不發工資,早就無心戰鬥。崇禎這下再次傻眼了,偌大的北京城,看著挺巍峨的城牆,可是根本就沒有多少兵馬來守衛。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李自成兵臨北京城

李自成先派了人來跟崇禎接洽,是哪兩個人呢?史書上記載是兩個太監,名字叫做杜勳和申芝秀。他們到了宮城,見著了崇禎皇帝,盛稱“賊眾強盛,鋒不可當,皇上可自為計”,遂進琴絃及綾帨,上艴然起。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賊,亦縋上入見,備述賊犯上不道語,請遜位,上怒叱之。”這兩個太監先是威脅讓崇禎自殺,後是勸誘投降,套路滿滿。據說李自成還提了其他三個條件,分別是割據西北、封王、犒賞百萬軍費。崇禎皇帝並沒有立刻答覆他們,而是讓宮城裡的太監繼續跟他們磋商。

這一天,剛剛履新的兵部尚書張縉彥巡查城門,突然聽到城門樓子有人喝酒吃肉,大聲喧譁。當此戰時,張縉彥氣憤不已,急匆匆跑上城牆來,就要典正軍法。他上來看時,卻是一棒子太監在呼喝不止。他本身尚書高官,宮裡的太監他是識得的,這時卻發現了兩個生面孔,就厲聲問道:“爾等是何人?”宮裡的太監忙指城下,說:“張大人,這二位是城下大順軍的都督爺。”張縉彥一聽大順軍竟然已經上了城頭,立刻拔出佩刀,就要刀劈了他們。唬的太監們亂做一團,說:“大人勿傷人,奴才們是奉了皇命與都督爺商議差事。”這時,宮裡的太監才把尺許黃絹的絲綢拿出來瞧。張縉彥瞧的分明,那黃絹上是皇帝的筆記,用硃批分明寫著四個字“再與他談”。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明代北京城門


至此,崇禎皇帝與李自成密談的事情才被世人所知。後來,張縉彥先是投降了大順,再投降清朝,在清朝做了浙江的左布政司的官,最後因罪被流放塞外的寧古塔。這位大明朝的兵部尚書還和幾個同是內地官宦被流放到此地的人組成了“詩社”,每月一聚,吟詩唱對,是黑龍江歷史上的第一個詩社。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下這個手諭呢?李自成和崇禎為什麼會在大戰之際要和談呢?

崇禎皇帝想和談,其目的無外乎是想拖著大順軍。當時,城內外已經被封鎖,消息無法通傳,早前調兵的使者都已經覆命,興許這兩天吳三桂、左良玉都來了呢?李自成要與崇禎談,他的目的應該也是清楚的,他需要崇禎皇帝將合法的統治權傳承到自己手中,完成大順政權神格化的政治操作。即便不是崇禎,任何一個在這個皇位上的人,在李自成眼中,也就只有這個價值可堪利用了。

兩個人都沒有和談的誠意,和談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李自成肯定也知道崇禎皇帝的如意算盤,他怎麼能幹等著?所以在3月18日下午,大順軍就開始了總攻。出人意料的是,攻擊行動進行的很順利,大明的京師像是紙糊的一樣,當天晚上就突破了外城。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李自成大軍突破外城


到了3月19日,還是那個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引劉宗敏入北京城。到了中午,太監王德化打開德勝門引導李自成經過承天門進入紫禁城內城。北京城的很多人,都做了一頂帽子,上面寫著“順民”,歡迎大順軍隊入城。

崇禎皇帝身邊沒有了軍隊,只有一些太監還在跟著他。他親自帶著一把三眼銃,在內城左右衝突,到處都是火光,在幾個城門間跑了幾個來回,沒有辦法逃脫。這時,一個太監說:“皇上,登高才能望遠,我們找一處高地,看清方向再跑吧。”急的滿頭大汗的崇禎聞聽此言,覺得有理,立刻就帶著一幫子太監開始往景山上跑。

到了山頂,崇禎皇帝環顧四周,只見到處都是大順軍的旗幟和兵丁,處處烽火。已經跑了一整天的崇禎帝滴水未進,此時也累的虛脫了,他無力地望著遠方,失去了逃生的意志,不禁悲從中來。

他轉回到宮裡,神色凝重。他先是逼迫著皇后、貴妃自盡,又倏地拔出寶劍,砍向自己的女兒。他不顧女兒們的哀求,痛哭道:“誰要你生在我們家。”公主被砍傷了胳膊,昏死過去。他望著三個未成年的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照,對他們說:“你們目標小,逃命吧,逃出去之後,要改變自己的說話習慣。見到年長的叫爺爺,看到年輕的叫伯伯。逃得了性命,不要忘記了我們家今日之禍,要為你爹孃報仇!”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在皇宮的最後一天


崇禎在夜色將晚時再次來到景山,望著殘陽如血,他面容枯槁,知道此日即是魂歸之時。他先寫了一道給大明朝官員的諭旨:“諸卿即刻赴東宮行在。”他想到最先發現自己遺體的應該是大明朝的官員,因此就寫下這樣一道君令。然後,他仔細回想了他這一生,腦海裡晃現過很多畫面。他年少即位,立志改革弊政,鬆開了特務統治的禁錮,允許人們評論時政,還在宮廷裡舉辦經筵,為了能挽回帝國衰落的命運,他披肝瀝膽,宵衣旰食。


可是最後的結果怎麼會是這樣呢?他又想到了他朝臣們每次義憤填膺的樣子,很多重大決策都在這種扯皮的會議被拖延下去,以至於局勢糜爛不可收拾。他想到此處,不由得說了一句:“朕非亡國之君,臣卻是亡國之臣!”他心有不甘,脫下了衣襟,以血書之:“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大明朝崇禎皇帝的絕筆,字字血淚。家國天下,他失了國,又怎能有家?

大明朝最漫長的一天:1644年3月19日

崇禎皇帝最後的時刻


夜幕降臨,一陣清風吹過山崗,吹散了城中的烽煙。皇城大內燈火通明,大順軍將士擺開宴席,分享著他們的喜悅。在外城的夜幕中,北京城兀自巋然不動,無聲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