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成成今年上小学3年级,不仅成绩是班上倒数,而且性格胆小懦弱,从来不敢在陌生人面前大声说话,遇到亲朋好友也不从叫人。每次说到孩子,成成的妈妈小清就又急又气,经常跟我吐槽:自己能言善道,性格开朗,为什么生出的孩子这么笨,是不是孩子的智商有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小清正在帮成成辅导功课,我终于明白了成成性格胆小的原因。那天推开小清的家门,我看到是这样一幕,成成畏畏缩缩站在桌旁,小清坐在一旁指着桌上课本大声训斥: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啊?我都讲了多少遍了,你是猪脑子吗?……小清气愤的骂了半天,接着又讲了半天题,但成成一动不动,最后小清忍不住扬起了手,成成吓得大哭。我走过去拦下小清,让孩子爸爸把成成带到一旁去冷静,一场母子大战才熄了火。

“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很多陪作业的妈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孩子就是半天答不出来,站在原地半天不动,最后跟小清一样忍无可忍,把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殊不知这种做的结果,不仅教不会孩子,还会让孩子变得胆怯,下次再遇到不会的题不敢再问,久而久之变得不爱学习,甚至自卑。

孩子成绩好不好,出不出色,很多时候取决于母亲的性格。因为孩子对母亲有一种本能的依赖,母亲的性格、行为和语言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

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出色,很多时候妈妈要学会“无知”。

“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表现得那么强势和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例如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这个字都不认识上课没听讲吧”。而聪明的妈妈看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

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孩子有问题时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相反妈妈要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

“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除了要装作“无知”,妈妈还要表现得“懒惰”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绝大多数的妈妈为了能照顾好孩子,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为他们安排好日常的一切。本该孩子动手完成的事情,父母帮忙做了。我们看到身边很多上小学的孩子家长还在喂饭,孩子的书包,很多都挂在家长身上,结果造成了孩子好吃懒惰的习惯,走进了学校变得越来越自私,跟小朋友无法玩到一起。

所以作为父母适当的“懒惰”,其实会让孩子更快明白自己的事情要独立完成,懂得什么叫感恩,明白爸爸妈妈平日的辛苦,和对孩子的爱。

比如周日的早上,孩子有活动让你起床去送他,你可以带点撒娇口气对孩子说:“妈妈平时太辛苦了,为了你,放弃这个可以休息的时间。”孩子听到以后一定会变得很懂事。

在家务的时候,也可以邀请孩子帮忙,一起打扫,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而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时,他也会有参与感,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当然做“懒”妈妈并不是真的可以偷懒,甚至可能比自己动手做更累。因为孩子经常会帮倒忙,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完成,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无知”和“懒惰”的妈妈教出的孩子更出色

另外,不要给你的孩子贴标签。

“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太小了,你不行?”“你怎么不爱说话呢?”这些是都是很多家长的口头禅,看似无心,却是给孩子贴上一个鲜明标签,也叫“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所以孩子很有可能因为家长的一句反面评价而自暴自弃,也有可能因为父母一个积极的鼓励而点燃希望。我们要意识到这些评价的重要性,孩子做错了,应该去帮助他改正,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轻易对孩子下结论,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妈妈这个角色会贯穿孩子的一生,适当“示弱”,不会有损妈妈的威性,反而能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超越自己。当然,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好的耐心,一不小心就会将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就得不偿失了。怒气来时,想想这是亲生的,就再忍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