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有影響嗎?

近些年,隨著買車人群的增多以及安全意識的增強,大家對汽車安全的需求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關車門、按鈑金、搖車身成了一項民間手藝,但凡買車都要用力關上幾下車門,用手按一下機蓋,用來顯示自身的專業。

儘管在飛機坦克都開始大力發展“輕量化”的時代,很多車企已經開始花大力氣在材料學上下功夫,但諸如“關門聽聲”這樣的操作依然大有市場。那麼,汽車周身包裹的“鐵皮”是不是會影響到車輛安全,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在影響車輛的安全呢?

“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

你覺得“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有影響嗎?

想理解車輛安全,還要從“主動”“被動”說起。顧名思義,“主動安全”屬於預防策略的範疇,也就是儘量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相反地,“被動安全”可以理解為防禦性措施,也就是降低事故發生後對汽車以及成員的傷害。

用兩個現在所有車都有的配置來舉例,車上配置的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就屬於主動安全配置,他可以讓你在緊急制動的情況下依然掌握車輛的控制權,讓你可以及時躲避危險;而氣囊便屬於“被動安全”了,當事故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彈出的氣囊將有效降低車內乘員的傷害的程度。

“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的影響微乎其微

你覺得“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有影響嗎?

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可以理解,汽車表面覆蓋的鐵皮屬於“被動安全”範疇,也就是隻有當事故發生的時候才會起到作用。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現在“車殼”越來越薄,還用上了一些所謂的複合材料,那不就是塑料。但真的是鐵皮越厚越安全麼?

用早期的桑塔納來舉個例子,當時的桑塔納非常的結實,可以說撞到牆頭車只是“擦破點皮”,但牆倒了。但是你覺得這樣的設計如果撞在行人身上會怎麼樣?

所以汽車經過多代的演進之後,這層“鐵皮”才開始在經濟節能、行人保護、車輛安全等方面找尋新的平衡,現在看到的“鐵皮”也早已是今時不同往日,不僅變得更加輕薄,同時還擁有更高的強度和韌性,也真正考慮到了第三方的傷害。只是在事故真生髮生的時候,這層“鐵皮”對安全性能基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最終還要看車輛的整體結構。

從材料到結構

你覺得“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有影響嗎?

材料和結構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因為材料和結構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材料本身可以是一種結構,材料構成的組織也可以是一種結構。棉花是布的材料,紡織成的布又是衣服的材料;大樹本身是一種活體結構,但做成的木板卻成了建造房屋的材料。

車身材料通過長期演化,輕量化、高強度、風阻已經成了車企研發的普遍方向,事故發生時,通過車身形變(發動機艙和後備廂區域)吸收撞擊的能量,減少傳遞到車艙內的衝擊,從而最大程度保護駕乘人員。其實說的簡單點,這就像古人常說的“借力打力”、“以柔克剛”。

寫在最後:

你覺得“鐵皮”薄厚對汽車安全有影響嗎?

其實汽車安全的概念,早已經不再單純保護駕乘者,對於第三方的保護也已經成為了車企的普遍共識。現在很多車企都將保險槓、翼子板和發動機艙等部位的材料強度弱化,目的就是為了緩衝吸能以減少對被撞人員的傷害。像很多車配置的“碰撞後彈起”的發動機蓋,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行人。

所以在我們平時買車的時候,別再用“按機蓋”的方法了,按出了大坑,可能還要賠錢。但再多說一點就是,前後防撞梁的配置不可少,由於我國缺乏對後防撞梁的強制要求,很多合資車型到國內減配了這根可能分散撞擊力的鋼樑,對於這種行為,大家還是要堅決抵制。

(轉自車家號 車語車聞 原標題《怎樣正確看待車輛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