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光緒皇帝自己罷黜了帝師翁同龢,到底什麼冤什麼仇?

將翁同龢革職是在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份(注意是農曆),翁同龢是晚清重臣,對於其遭罷免一事,以前學界多認為是慈禧太后的陰謀,意圖砍掉光緒皇帝的依靠,翁同龢當時是戶部尚書,且為帝師,與光緒皇帝關係不一般。

但是後來學界更傾向於是光緒皇帝自己主動罷黜翁同龢的,究竟是誰在背後發力,要找到相應史料來才有說服力。翁同龢遭到罷黜這個事實是存在的,其原因也是能找到的。

罷黜翁同龢的原文我找到了:

諭內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同和近來辦事,多未允協……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本應查明究辦,予以重懲,姑念其在毓慶宮行走有年,不忍遽加嚴譴,翁同和著即開缺回籍,以示保全。

(《清德宗實錄》卷四百一十八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己酉條。)

原來是光緒皇帝自己罷黜了帝師翁同龢,到底什麼冤什麼仇?

這是第一次罷黜翁同龢,原因很明顯,翁同龢在皇上召見諮詢問題的時候太狂妄,太放肆了,但是皇帝覺得其為皇家服務多年(還是帝師身份)還是不太忍心,不忍心對他太嚴苛,僅僅將其罷官,讓他回原籍。其實,這裡面還有一個學問,就是詔書裡面沒有說是不是還可以起用,在清代,大臣被免職後再重新啟用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光緒初年原軍機大臣王文韶被罷免後又任直隸總督,翁同龢被免後,王文韶又成了軍機大臣),這封詔書沒有提“永不敘用”四個字,給了翁同龢臺階,也給了翁同龢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原來是光緒皇帝自己罷黜了帝師翁同龢,到底什麼冤什麼仇?

但是幾個月過後的九月份,情況就嚴重多了,罷黜翁同龢的詔書再次下達,這次與上次不一樣了,《清德宗實錄》卷四百三十二, 光緒二十四年十月辛丑條記載了當時再次罷黜翁同龢的種種緣由,大致有三點原因。

1.翁同龢雖然為帝師,但教導皇帝無方,從不將經史大義講給皇帝,常講些書畫古玩的東西,更令人生氣的是翁同龢不時藉機刺探皇帝的意見。

2.甲午之戰,翁同龢信口雌黃,胡亂發言,辦事不力,以致於最後差點兒落下不可收拾的敗局。

3.光緒皇帝念時局艱難,意圖變法,但康有為趁變法之機私下行悖逆之事,“是翁同龢濫保匪人,已屬罪無可逭,其餘陳奏重大事件朕間有駁詰,翁同斂輒怫然不悅,恫喝要挾,無所不至,詞色甚為狂悖,其任性跋扈情形,事後追維,殊堪痛恨。”

照上述言,翁同龢不僅僅是狂妄,加上其他原因讓光緒皇帝已經對翁同龢痛恨不已,認為四月份僅僅將翁同龢開缺回原籍實在是不解恨,所以“前令其開缺回籍。實不足以蔽辜。翁同和著即行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不準滋生事端。以為大臣居心險詐者戒。”讓翁同龢難堪的是“永不敘用”,也就意味著翁同龢徹底告別政壇了。其實吧,多說一句,光緒皇帝有點冤枉翁同龢了,比如保薦康有為的主要人物並不是翁同龢,翁同龢是江浙人,康有為是廣東人,保薦康有為的是他的老鄉廣東人時任戶部左侍郎的張蔭桓。

原來是光緒皇帝自己罷黜了帝師翁同龢,到底什麼冤什麼仇?

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光緒小時候害怕慈禧太后,而老師翁同龢成了他可以傾訴自己孤寂的人,所以,光緒小時和翁同龢關係非常好,翁同龢也盡心盡力教導光緒。但是,長大後光緒有了自己獨立的處事邏輯和思考方式,對老師的依賴越來越弱,親政後的光緒想在甲午戰後力挽狂瀾,銳意革新,日漸守舊的帝師翁同龢已經不再適合光緒帝了。

以上僅為我自己一家之言,不當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原創不易,謝謝關注,歡迎交流文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