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4月8日,騰訊產業加速器學員社群“畢加所”舉行線上發佈會,邀請到陸奇博士一同見證發佈時刻。從硅谷頂級科技公司高管轉型企業孵化領域的創業者,奇績創壇(原YC中國)創始人兼CEO陸奇聚焦數字化創業機會與方法論,為騰訊產業加速器成員們系統分析了數字化進程加速下的創新機會。

他認為計算平臺不斷演進,從當前移動互聯網到下一代的AI+邊緣計算+5G,數字化的程度和規模將大幅提升。遷移過程中信息工業本身需要重構,新的計算平臺也會逐步開拓新領域。中國將有豐富的創新機會,也有彎道超車的能力。尤其是在B端,中國有足夠的內需,但關鍵是要建立核心的生態和技術,因為技術開發是需要生態的。

陸奇建議創業者從兩個維度把握好機會:判斷與決策、執行與建設。創業者要判斷方向、時機、進還是出,以決定創新的方向,同時還要快速迭代、根據信號持續調整,不斷摸索。在執行決策時,早期創業公司最重要的是關注兩個點:儘快找到產品市場匹配,以及儘可能久地活著。

以下是陸奇博士分享全文。

數字化的本質及其創新驅動力

縱觀歷史,人類社會有三個財富創造體系,農業體系、工業體系、知識體系。這裡要強調的是,物理世界裡只有信息和能源,這三個體系創造財富時使用的信息和能源結構各不相同。

第一個,農業體系是能源體系,它的核心是免費的太陽能,光合作用,基本上人類只需要發明簡單的工具、馴化動物和植物,我們可以看到這條曲線比較扁平,因為信息結構簡單。

第二個體系是工業體系,它的核心是化石能源,載體是電,電需要設備、基建、電器、電機等等,基於電創造財富的結構更復雜,需要設備和人的技能,我們需要大規模培養技能。

第三個體系從六十多年前剛剛開始,但是曲線增長的速度特別快,它就是我們現在核心的數字化驅動的財富創造體系。它的核心是在上世紀中期,我們發明了電腦和通用的計算能力,我們可以通過信息獲得知識,用知識來創造新的發明,通過組合利用資源,更快地創造財富。大家可以觀察在世界上市值高的企業,如果倒退二三十年都會是石油公司、電力公司等等。過去十年、接下來十年大的公司都會在這條藍色曲線上的。大家都是創業者,每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想清楚,你所做的要在藍色曲線上,不然你的增長速度、創造價值的規模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幅度。這是縱觀歷史,為什麼我們說數字化是驅動創新的重要發展趨向。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數字化的本質是什麼?任何數字化都有這六個核心要素,信息的獲取、表達、存儲、傳輸、處理、交付,缺一不可。為什麼數字化有這麼強大和持久的驅動創新效應和重要意義?因為從本質上講,科學技術和創新都是通過我們對自然的理解,來改變自然現象,滿足人的需求。數字化就是針對人的需求和人要完成的任務獲得相應的信息,通過電腦、通過軟件、通過計算來大規模提高解決我們的任務、滿足我們需求的能力和效益。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數字化深度廣度不斷提升

中國創新機會豐富

接下來講一下數字化的趨勢和發展規律。數字化的進程基本上都是由大規模的計算平臺驅動的,在歷史上它是以一定的速度往前走,平均每12年左右都有一代新的計算平臺出現。任何一個計算平臺都有前端來獲得信息,通過鼠標、鍵盤、聲音、攝像頭、自然交互等等實現,還有後端來計算資源,進行計算、存儲、通信。

我們分析一下歷史上的計算平臺分別數字化了什麼。第一代平臺是從IBM開始的單板電腦,只是數字化了文檔處理。第二代是蘋果和微軟開啟的,通過圖像顯示器的電腦加上局部網絡,當時有了一系列的新的軟件體系包括數據庫、事務處理,綜合在一起,第二代的計算平臺數字化了企業內部的信息流通和管理,提高了辦公室效率。

第三代是PC互聯網,前端是瀏覽器,後端是基於全球規模的光纖通信網絡。那麼PC互聯網數字化了什麼?一、它數字化全球的基於文字和圖像的信息傳播,代替了紙張。二、通過網站內容、點擊和搜索關鍵詞,可能很多人沒感覺到,其實它本質是數字化了人的興趣和意圖。這就是為什麼廣告本能的適合互聯網,因為有了興趣和意圖,有了商業的信息,我們可以做匹配。同樣,電商也自然而然成立,但是沒完成交易的完全數字化,只有支付在線上,真正商品的交付都在線下,所以電商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三、數字化了人的社交關係,社交網站在PC互聯網誕生。同時還有企業數字化的滲透,更多企業的信息處理和交流、管理可以通過網站、互聯網做更多的連接。

前三代有一個共同點,信息的獲取都是鼠標鍵盤,信息交付都是圖像顯示器,這意味著人在信息獲取中起主動性的核心作用,是人把對世界的觀察用文字和圖像來數字化。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就不同了,因為信息的交互是手指、是攝像頭、是定位器,我們數字化的範圍大規模擴張,我們從數字化信息、文字、圖像轉向數字化人的日常生活,包括社交、出行、支付。所以移動互聯網大大推廣了數字化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雲服務把計算的規模、計算結果的交付能力大大提升。企業數字化的深度和廣度也大規模推進,企業數字化的程度,特別是客戶管理,整個客戶流程都是移動互聯網的結果,PC互聯網做不到。

第五代是AI加上邊緣計算加上5G,數字化的程度和規模將大規模提升。因為我們不再用手指、也不再用鼠標鍵盤,我們也不再用圖像顯示器讓人來看信息,而是直接用傳感器。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關於中國信息化發展、數字化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兩個部分。信息工業本身需要重構,因為AI是一個新的不同的計算技術,大家看到從芯片開始到軟件到操作系統到應用幾乎都要重新做,全部重構。另外,新的計算平臺會逐步開拓新的領域,比方說區塊鏈本質上是數字化的信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量子計算可以數字化更微觀的世界,特別是化學過程、材料生成。

疫情之下

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在中國的環境中有兩點要提出,一是數字化被大規模的計算平臺驅動的發展過程中,基本上有兩個現象:1、新一代的數字化覆蓋了舊一代,或者覆蓋的情況下深度加深了,對這一類情況在中國的創新環境、創業環境下我們要考慮適當的補課,因為你第一樓沒造好就沒法造第二樓,有些是需要補課的;2、新的數字化領域像人工智能是可以後來居上、彎道超車的機會,這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數字化發展規律和發展的趨向。

在疫情下,企業面臨很多挑戰,但任何挑戰都帶來機會,驅動核心科學技術的發展。疫苗的開發和藥物的開發有很多科學投入和技術發展可以做,在加速疫苗和藥物開發的進程中,數字化技術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國有非常好的創新機會。一方面是有非常堅實的基礎,技術、人才、資本、市場基本到位。我們還有加速的機會,前沿科技、數字化、自動化、在線化等等。另外,中國的宏觀經濟驅動因素更為豐富,有城市化、消費升級、人口增加。而且中國經濟更多元化,科技與數字化可以加速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只有中國可以長出一個拼多多、美團,其它國家長不出來。而一旦拼多多、美團在中國站住腳之後,它可以去東南亞、可以去拉丁美洲,把能力溢出,觸達到更多國家。最後中國創業環境對創業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和機會,不光看到其它地域的好的經驗和好的案例,在中國本土也可以學到很多。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創新者的關鍵決策

判斷方向、時機,把握突變機會

前面分析了數字化是歷史潮流,在新的格局下特別是在中國有很多加速的機會。那麼我們如何更好的把握這些機會呢?這裡可以歸納為兩個維度,判斷與決策、執行與建設,決定做什麼和怎麼做。這就跟打仗一樣,決定打什麼仗、怎麼打,是戰略的核心。

我們先判斷方向,任何一個創新創業的機會永遠是三個方向的交集,技術趨勢、市場趨勢、產品需求趨勢。技術趨勢相對來講比較容易判斷,任何一項技術都有一定的發展時間和發展規模。市場也相對容易,一般一個大的市場有供給端、需求端、流通端。最難的是產品需求的判斷,很大意義上我個人認為是我們人類整個對人本身的認知是不夠的,我們對自己瞭解的非常少。

判斷時機。Bill Grows 做過分析,任何創業公司成功要素最重要的是時機,什麼時候進場是決定一切的因素。這裡有結構化的原因,第一撥人是早期一些比較小眾的人,只要是新的產品,再爛他也用,這些人就喜歡嚐鮮。第二撥人對未來有一定的看法,想找新的技術、新的產品實現他對未來的理想。第三撥人是早期應用者,但這些人比較務實,採用的條件是我的競爭動手、同事們用不用。是否使用新產品還跟人的年齡、收入、地域分佈相關,人在年輕時更開放,老了以後會越來越保守。一個技術性的產品都要走過這樣一個曲線,大部分產品都死在這個鴻溝裡,關鍵要抓住時間點,要跨過鴻溝的時候入場是最好的。我這裡也強調一下,是要找到量變突變到質變的機會,尤其是把握好突變帶來的加速的機會,這就是前面提到的在新的格局下很多領域會加速。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判斷方向和時機之後,大公司和小公司一樣,要做進和出的決策。這個決定分五個層次,第一層最重要,依次類推。首先看進入哪個賽道,賽道一定要看風口的大小,增長速度和發展規模。選好賽道之後要看公司是不是有這個實力,創業公司就看創始人跟所選的賽道是不是符合,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姚明決定不打籃球了,他如果去打羽毛球,沒有人會害怕他,但是姚明如果決定打排球,打排球的人會重視他,把他當做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第三重要的是市場,還是用姚明打籃球的例子,是去中國打,還是美國大,選市場的核心是一定要選一個池塘,你進去可以成為裡面最大的魚,這非常重要,第一名的毛利會比其它高很多,第二名、第三名會非常非常苦和難。第四看產品是不是有差異化的能力。第五看團隊的執行能力是不是夠強。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另外,判斷和決策是持續的動態過程,創新創業在早期能見度是非常低的,你知道你的目的地大致是這個方向,但是你往前走,前面是山還是橋,是坑還是水你只能看到一點,你必須快速的迭代,不斷找信號,不斷做調整,按照新的明確的信號,朝新的目的地進行調整。歷史上做的很大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一路摸索不斷調整。在動態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判斷能力、不斷做出好的決策而做出來的,很少有開始就走對,然後一路到底。

按照前面講的判斷方向、判斷時機做動態決策,我們能看到的在中國創業創新的機會,分成C端和B端來講。分析C端時有一個長期結構的原則,一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二是最近幾年在業界越來越重要的一個認知,用戶是永遠不滿足的,這是亞馬遜的貝佐斯幾年前在致股東信裡寫的,我覺得講的太對了,以前的產品理論說我針對用戶設計一個產品滿足需求就好了,不是,用戶永遠不滿足,需求永遠在滿足和不滿足之間的動態平衡。

基於前面提到的原則我們可以把C端分為人群和時長,一個人只有24小時,有以下這些類別: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B端也有一個結構和大的框架跟大家分享,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降低成本和提高產出,這是他們永遠的剛需,只要有機會就一定會去做。具體可以分為生產端、銷售端、客戶、員工、供應鏈、資金等。

對目前To B端在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情況分大B和小B,他們的需求非常不一樣。這也是跟數字化的平臺有關,第一代、第二代數字化基本都是在大B裡面掌握應用,特別是大B的信息化,最早期其實是OA,是辦公效率提高。後來是做資源管理,比如說人力資源等等,以後的進展是像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到了移動互聯網之後是客戶管理。同時有很多垂直信息,比如說MES是製造業的,基本上大B有比較系統的信息化的大量的應用,然後再整體下沉,做的越來越深入。小B相對來講信息化的滲透率比較低,他們的剛需永遠是獲客,搜索引擎、臉書這樣線上的獲客對小B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小B業務流程越來越多SaaS發展的機會也會出現。

接下來是企業自動化,人工智能會把企業自動化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最後是數字孿生,以後企業裡面任何一個數字設備都有一個數字化的模型,可以端到端的做分析和預判等等,所以工業4.0是長期的數字化B端的需求,已經有很多創業機會了。在流通端,企業之間需要信息流通、資金流通,包括B2B交易、供應鏈管理、物流倉儲管理,特別是資金風險管理,還有很多創新機會。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全球的IT工業在B端需要全棧式的重構,中國有彎道超車的能力,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內需,關鍵是要建立核心的生態和技術,因為開發需要生態。技術需要時間,構建生態也需要時間。數字化的進程需要補課的地方補課,需要加速的地方加速,我們非常看好在中國的機會。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早期項目的生存之道

找到產品市場匹配、以及活著

接下來講一講“怎麼做”,該怎麼執行,企業的執行在不同的階段是需要不同的方法的,任何一個技術啟動的企業都會經歷種子期、早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一個早期創業公司最重要關注兩件事,儘快找到產品市場匹配,儘可能久地活著,其他都不重要。

為什麼要儘快加速產品市場匹配?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發明越來越多、想法也越來越多、技術開發越來越多、但是人只有24小時,每個用戶不可能一天到晚使用你的產品,唯一可以做的是儘快找到市場,為技術儘快找到市場,為產品儘快找到市場。快速迭代是唯一能找到產品市場匹配的方法。Marc Andreessen是一個投資人,也是Netscape的創始人,他認為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有三個標誌,第一,能夠賺到錢,二是產品供不應求,三是競爭者開始出來了。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如何在C端和B端更好的找到產品市場匹配?C端要協調好四大核心要素,快速迭代才能跑通一個模式,裂變、獲客、留存和變現、增長模式需要有裂變。

在B端有些不一樣,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交流過很多創業公司總結出來的。首先在產品端,客戶滿意度就是指買單人的滿意度是關鍵,一定要看復購率和NPS。早期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數字幾乎不動,除非買單的人是真正滿意。形式與交付方面,產品在早期基本是解決方案,不能過早的產品化,因為客戶滿意度很重要。在銷售端一定要找到可行的收費模式,保證高的毛利,要保證給到渠道返點,很多產品都是垮在渠道上推不下去。銷售端非常重要,To B的產品往往一個80分的產品可以打敗100分的產品。最最關鍵的是要保持盈利模式,是要全方位的產品和業務一起開發,快速迭代。比較好的例子是Zoom,為什麼它到40分鐘開始收費,就是不斷迭代和AB test出來的。快速迭代,找到盈利模式,對to B公司是最重要的。

在早期一定要活下去,這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收入曲線,沒有一定規模、不到一定階段沒法養活自己,所以必須要把生存的能力打造好。活下去的核心是想清楚,只有想清楚才能溝通好,只有溝通好才能融到資,只有想清楚才能造血,特別是在艱鉅的情況下想辦法造血是非常非常核心的。我還想特別強調,在疫情的情況下,情況還不明確,一定要嚴格控制財務,保持高度的警覺,把自己生存的能力提高到最強,這是非常非常核心的。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企業的好壞和創始人的認知提高速度強相關

任何一個企業不光是打造產品,還要打造團隊,只有把團隊這個產品打造好之後才能建立好現有產品和未來的產品。

對創始人團隊來講,一定要堅持做自己適合做的事情,一個企業的好壞基本上跟創始人的認知提高速度強相關,他能夠看多遠、他有多大的見解有關。看得越遠、越有見解往往越沒有競爭對手,這個很難。還要保持強勁的長期驅動力,外在因素比如財務回報是短期驅動力,內在因素如使命、熱情是長期驅動力。另外,磨鍊溝通的能力,在公司的早期只有好的溝通能力才能僱到好的人、融到好的資、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等等。另外建立核心人才與能力,好的技術人才很難,找一個牛人很難,找到第一個後面就好說。To B行業人才特別重要,比如說銷售等等。

一個企業的規模,早期是家庭,再下面是部落,然後是村莊、城市,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文化的建立。

陸奇:企業如何把握好數字化的進程?

作者:陸奇 奇績創壇(原YC中國)創始人兼CEO 前百度總裁兼COO,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