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陸奇:創業者要做“小魚塘裡最大的魚”

虎嗅注:就在陸奇給虎嗅發來這段視頻的當天,他的身份發生了變化——YC美國宣佈收回YC中國分支,專注硅谷,陸奇則將繼續帶領YC中國原班人馬、獨立運營自己的新品牌“奇績創壇”(MiraclePlus),專注中國早期創業孵化,尤其關注技術驅動創業創新。

儘管陸奇無法來到虎嗅FM節的現場,但他通過一個視頻短片來分享了自己帶出YC中國第一期創業營後的心得感受,以及那些在資本寒冬中最想對技術創業者說的話。

他認為,在難以獲得資本的情況下,創業者需要把握好進入賽道的時機、關注自己的融資與自造血能力,並且挑選合適的細分賽道,成為其中的“老大”,把和第二名之間的距離拉開。

以下為陸奇博士的分享內容文字版(有刪減):

在當下的資本寒冬中,您有哪些看好的技術創業領域?

給相關領域創業者的建議與忠告是什麼?

第一,在資本寒冬環境下,對創業也好投資也好,我們需要做哪些適應的調整?第一,對一些資本比較重、或者需要大規模燒錢的創業、投資項目,今天的環境確實是一個不理想的環境,所以任何一個創業者或者投資者,確實是需要三思而行。

第二,任何一項基於技術驅動的創新,其實都是有它的時間窗口的。任何基於技術的創新都是經過一個很長的週期,創業成功最大的因素實際上是時間點,就是timing。太晚了就不好,因為進入紅海,很難成功;太早,也不好,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儘量要避免進入太早的領域,因為資金比較難以獲得,你可能沒有能力活到它進入爆發期的時候。

但是在尋找技術驅動的創業機會的時候,有另外一點,也是值得大家考慮的——任何一個真正做的規模很大、效益很強的企業,其實都是做的比較早、看的比較遠,只有看得遠、做得早才能把握住大的機會。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有好的創業項目,能夠找到大的商機,也可以啟動,也可以去做。但是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創業者要關注的是融資的能力,這個時候你的融資能力就特別重要了。

或者要找到能夠適當自造血的能力。比如說,我們這次YC中國投的22家企業當中,有一家腦機接口的,是屬於這類的。腦機接口其實長期的發展空間非常非常大,但是需要投入、需要的時間比較長,但我們認為這個團隊非常優秀,這也是個好的時機,核心的原因是我們和他一起合作找到了一個非常有效的造血方法。

(關於創業)有很多很多(看好的)領域,在這裡我重點講一下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這個技術的核心應用領域非常非常廣,幾乎在工業、農業、任何一個垂直行業,它都有機會讓創業者找到可行的商機。但必須要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特點,它跟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本質上很不一樣。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本質上是把信息數字化了,或者是把人的一些簡單行為,比如支付,數字化了;人工智能技術是通過傳感器,把物理環境、人的活動或者物理活動數字化了,所以它必須做垂直的,橫向地做很難。

第二,任何一個好的創業團隊,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強烈的建議是,非常深地下沉到你選擇創業的垂直行業裡面,我們選擇創業團隊的過程當中一般會看,你在這個行業裡面是不是有真正懂這個行業的人加入到這個團隊,因為這次人工智能創業的機會跟過去在本質上不一樣。因為它的數字化是物理環境和線下的人的活動,必須做非常深的垂直,必須在創業團隊裡面有真正懂行業知識和行業能力才有機會把握住商機。

最後講一下如何掌握好商機,我會建議,這也是我們YC中國尋找團隊的把控方向或者準則,必須是找一個細分賽道,在這個賽道里面,你要做到這個賽道的第一。用英語有個概念叫,Fish to Pound Ratio,就是魚和魚塘的比例。

早期做這樣的創業,一定要找一個小的魚塘,你在裡面是最大的魚,只有這樣你才有足夠的商業的毛利,能夠把這個行業的場景打通,可以把數據閉環,才能把商業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推進之下,它的應用可以在很多很多的工業場景裡面得到商業價值,核心是找到細分的垂直的應用領域,深深地沉入下去,找到懂行業的人來加入你們的創業團隊。在這個細分賽道里面坐到第一,特別是和第二名之間的距離拉大,只有這樣才有比較好的成功的機會。

現在您自己也成為創業者了,在帶出YC中國第一期創業營後,您對中國如今的技術創業環境有沒有一些新的感受可以分享?

我簡單分享一下我總結的心得:既有機會,又有挑戰。

機會是怎樣,第一,中國,基於技術驅動的創新,有它特殊的一些機會點,第一,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唯一一個國家和市場,有一流的互聯網公司,一流的整體軟件開發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這是第一,非常特殊,除了美國之外,歐洲也沒有,其他地域都沒有,只有中國有,這是一個創新能力是非常好。

第二,中國的創新環境宏觀上有多種因素,讓創新的機會相對於美國機會更多。首先,中國的經濟其實是階梯形的,中國的一線經濟北上廣深跟美國很類似,但中國二線、三線、四線的經濟,加上技術驅動創新,這些創新機會是非常豐富的,相對來說美國就沒有。舉例說,中國我們可以誕生一個拼多多、誕生一個美團,美國可能就沒有。這不光是中國創新的機會,這樣的企業很容易去其他國家發展,因為比如說印度尼西亞、巴西,其他地域,它們的經濟結構實際上跟中國更類似。所以這是第一個創新機會。

在宏觀上,中國還有一個所謂的下沉市場,本質上中國的城市化還將持續的進行,有接下來十年、二十年的歷程,所以有很多機會讓技術驅動創新帶來下沉市場的新的產品和業務發展的空間。

第三,中國的實體經濟,農業也好、製造業也好、工業也好,總體分佈比較均衡,技術驅動創新對所有的實體經濟它都能帶來新的創業創新的機會。所以總結一下中國有多緯度的宏觀因素,創新的機會更豐富、更多一點。

同時也更挑戰:

第一,中國的創業環境,競爭更激烈。相對於美國的創業環境,競爭的程度是比美國要激烈的多了。所以每個創業團隊,需要做的工作需要的努力程度是更上一層的,是需要更加努力的,另外呢,中國基於技術驅動創業的生態、投資環境相對美國也不夠成熟,我們是需要更多好的投資者,更多的耐心的資本。多的投資者是能夠帶來核心的資源的,不管是渠道資源也好,供應鏈資源也好,或者是懂技術,懂產品真正能夠對技術創業者提供實際上的能力的提升,和資源的獲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我們今天做的YC中國、奇績創壇,YC中國是奇績創壇裡面做的第一個產品,接下來我們以後會有更多其他的為創業者賦能,更多的把創新門檻降低的舉措,我們將會持續推出。

奇績創壇是我們團隊過去一年多努力所建立的一箇中國早期創業生態裡面的新物種,我們會充分利用中國創業生態裡面帶來的機會。同時也想積極參與把中國創業創新生態裡面面臨的一些挑戰,儘可能能夠帶來一些幫助,把創新的門檻降低。所以這是我對過去做的工作的一些總結,既有機會,又有挑戰,那我們整個行業應該一起,共同讓每個人每個創業者都能更好的抓住機會,同時我們也有責任,通過一起努力,把我們的挑戰能夠更好的應對好,讓所有的創業者都有更多的機會讓中國的創業生態變得更好。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