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最近的綜藝節日,廣告的出現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節目之一,各大衛視跨年晚會上的廣告拼多多們,已然是跨年節目上的主角,沒有最火,只有更火。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近的《吐槽大會》對於瓜子二手車廣告的推廣,甚至因為廣告打造了一個小短片,最近一期的主咖傲氣的搖滾人鄭鈞就是不配合拍攝,最後換成大張偉來代替。

讓我最好奇的是瓜子二手車的廣告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且不說真有沒有這樣0差價的平臺,這句slogan如此流行,恰恰擊中多數消費者的一種心理: 一看到別人從自己身上賺錢,全身不自在。好處吃盡,寸土不讓。

所以大多數消費者看到這樣的廣告,會有一種直覺,就是終於不用花冤枉錢了,那些箇中間商別再想賺我們的錢了。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瓜子二手車直賣網創始人兼CEO楊浩湧曾表示,公司每年在宣傳方面的投入約10億元。花那麼多錢打廣告,非不怪各個綜藝把他們捧成了主角。大家只聽到了那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卻沒有看到這個廣告費的投入,難道中間商的差價都讓給了廣告費?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只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口號。”天天拍車COO張延偉表示雖然這種宣傳更能吸引眼球,但現實中“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壓根不存在的。

成本不僅僅是錢!

01 人們的認知中,承認一個商品的生產成本,但不承認它的流通成本、展示成本、品牌成本、信任成本。

生產成本是貨幣成本,但貨幣成本並不是全部成本,做任何決定時,我們要盯住全部成本,而不只是錢!

有些人本能地拒絕為非實物產品買單,比如服務、信息等。從某種意義上說,願意花錢買它們恰恰體現了一種更從容的生活狀態。

往小了說,你事必躬親,累得夠嗆。往大了說,每個環節的人都賺點兒錢,才能讓鏈子像上了潤滑油一樣流暢運轉。

比如:我們都喜歡去淘貨買衣服,幾年前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火到爆,人們都以能在這裡買到物美價廉的衣服而津津樂道。

我們購買的衣服雖然錢少付了一些,但我們卻付出了更多的時間,擠在水洩不通的地下通道中,奔走了一天,汗流浹背,腿都逛斷了,還有可能買到劣質商品的可能,這些都是淘貨的成本,把這些成本加起來,才能構成淘批發市場的總成本。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對於成本來說,僅僅計算當下的貨幣成本支出是很多人的誤區,而被忽視給自己帶來便捷性和時間成本等綜合未來因素更重要。

所以計算成本時不單單要看到看得見的“錢“,更要看到看不見的“其他成本”,從而得出應該有的全部成本,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

02 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由於中間商的存在,交易環節是減少的,而不是增多的。

交易成本是降低的,而不是增加的,也就是說你剝掉合理的中間環節,消費者拿到手裡的商品價格只會更高而不會降低。

作為個體消費者是否有能力對比大量工廠的產品?

是否有能力去和工廠談判減低價格?

工廠是否能夠有足夠精力與個人談判?

個體如何保障小單合同順利執行並且做到監督產品質量?能夠做到與工廠的高頻重複交易?能否做到將產品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物流的轉移?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如果能夠實現從消費者到生產者的低成本直接接觸,如直接在家中下單,工廠定製產品並且能夠實時配送,比如:淘寶天貓

淘寶就是個中間商的平臺,看看淘寶火的程度就知道消費者和生產商們有多麼依賴中間商了。“被需求”就是存在的價值。
到這裡我們發現,“中間商”這個角色似乎很難被消滅,因為消滅了老的中間商,又會有新的中間商起來。

確實是的,因為中間商有它創造的價值。

中間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包括但不限於對於信息的蒐集,討價還價,事後監督。中間商通過購買貨物,出售貨物,做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轉移,我們所以為的加價其實是小於市場中消費者直接向工廠購買的成本的,適度加價收取的增值費用是對優化資源配置所創造的價值的鼓勵。

交易過程本就包含許多隱形成本。你一心想著別人掙了你多少錢、給的是不是最低價,而不是想TA幫你省了多少錢、省了多少麻煩,這種低級思維只會讓周圍人逐一離你而去。 再熟的人,交易時如果沒賺到錢,時間久了肯定不耐煩。讓人家多少賺一點是維護關係的良方。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價值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一種東西的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當做出任何一項決策,例如: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
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

前面講到的批發市場的淘貨,我們為了得到一件便宜的商品,而放棄掉了時間和休息,這些時間就是機會成本,如果你不去淘貨,用這些時間來寫一篇文章,如果中了青雲,就有獎金1000元,那麼你這件衣服的成本就是,購買價格加上1000元。這個時候你還會認為,你淘到了一件物美價廉的商品了嗎?

這就是機會成本,你或許看不見它,但它確實存在。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中間商的競爭,讓成本更低

壟斷者,通過經常保持市場存貨的不足……以遠遠高於正常的價格出售他們的產品,從而無論在工資還是在利潤方面都提高他們的報酬。
——亞當·斯密:《國富論》

覺得中間商欺軟怕硬?確實是這樣。

你的公司客觀上沒做到一個最好的中間商。因為他也是人經營的,也得最大化自己的利潤。

比如,你成功壓低了廠家的價格,但是你對消費者未必會降價。有商業因素,也有競爭不充分的可能性。

比如另一家中間商以同樣的價格拿貨,但賣給消費者的比你們便宜很多。一來二去就有競爭壓力了。最終的可能性則是消費者以比較少的代價獲得了比較高質量的供應服務。

我司原來一直有一款產品處於壟斷獨家地位,價格由我們自由定價,之後,另一家公司也拿到了那款產品的經銷權,價格就出現了波動,這家公司為了贏得更多的消費者,降低了報價,最終我們也跟著降了價。

兩家公司的價格戰,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如果沒有中間商的競爭,消費者支付的成本就會更高。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經濟學告訴我們:
到那個時候,也許你會拍著心窩想,如果沒有中間商,工廠那幫懶蛋怎麼可能精益求精不斷完善產品效率以對應中間商的嚴酷壓榨?如果沒有競爭對手,怎麼可能精益求精的優化組織結構提高效率降低中間環節的成本?

即一元錢的商品裡面,可能包括了中間商所賺取的80%,但這80%,已經是中間商所賺的最低比例了。由於中間商和中間商之間也有競爭,在工廠裡只值2毛錢的商品,人們再付8毛,就能在家旁邊的超市買到,這已經是當前的約束條件下,人們可能支付的最低成本。
所以,當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臺號稱以互聯網打法“消滅中間商”的時候,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都很開心,因為買東西變便宜了呀。

但是隨著互聯網電商平臺的發展,我們慢慢發現,這哪裡是消滅中間商,明明是自己取代了中間商的位置,當起了二道販子,收取各種廣告費、服務費、推廣費等等,導致線上開店的成本急劇升高。

號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二手車平臺,自己卻充當了中間商的角色,只不過換了個說法,收取服務費。

這個服務費還包含了他投放的鉅額廣告費支出。那裡面也有你的一份錢,所以並不便宜。

中間商賺差價讓商品價格更便宜?經濟學告訴你事實如此


生活不是簡單的金錢的加加減減,經濟學滲透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凡事不能只拿金錢作為標準,瞭解了這些道理,讓我們的生活更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