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这几天,我狼吞虎咽地看完了《阿迅》,这是央视主持人朱迅的一本随笔集,记录了朱迅的前半生。


从童星到清洁工,从出国到归来,从“可爱而空洞的花瓶”到央视当家花旦,从“海待”到“接盘侠”,以及她和王志从相识相恋,到结婚生子的心路历程。


期间,她经历了亲人离世,事业清零重启;她经历了背叛、也曾被嘲笑贬损,感受过孤独,遭遇了绝望,经历了生死。


她感谢上苍恩赐、祖先庇护、神仙点拨、贵人相助,还有一直奋斗的自己,让她拥有了今天的一切。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朱迅在《阿迅》的后记中,交代了本书的创作初衷。


去年,回大学参加校庆,与同窗时隔18年再聚,多人提到:“现在中国留学生约10万,在日本华人70万,自sha率、犯zui率,抑yu症的发病率比我们在校时要高太多了。我们那时那么苦,现在条件这么好,孩子们怎么了?”


回国后,这个问题仍堵在心里,这些文字就自然流出来了。不愿说教,我把自己出国回国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希望能在某个无助的夜晚陪伴你,鼓励你,握住你冲动的手。


朱迅说:“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未来。别害怕厄运,他是你的老师。"


看完《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注:本文大部分图片选自《阿迅》插图)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1:眼里有渴望,心中有方向


朱迅第一次拍电影,是在她15岁那年夏天。


那天,她和大姐一起去试镜,朱迅觉得《摇滚青年》的女主角,非她大姐莫属。


可是,导演田壮壮却向男主角陶金力荐朱迅,理由是:“她眼里有渴望”。


角色定好后,朱迅开始读剧本、练霹雳、改造型,化妆师把她打造成“爆炸式麦穗头、墨绿色牛仔裙、烟熏眼、鲜红唇”的一个叛逆十足的摇滚少女。


没想到,电影公映后,朱迅“火”了,走在街上,她的回头率明显提升,信件铺天盖地,找她拍戏的剧组络绎不绝。


一个人如果没有渴望,即使机会摆在ta面前,ta也会选择绕道而行,机会就会与之失之交臂。


而一个人如果想做什么,就会全力以赴去实现它,眼里有渴望,心中有方向。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2:妈妈的尊重,是孩子的福气


对于朱迅拍电影,老师非常反对,理由是“考不上大学就毁了”。


还有个老师专门写信给远在日本的朱迅妈妈,言辞恳切:“摄制组的人趿拉着拖鞋来学校找朱迅,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接到信,妈妈打来电话,朱迅轻声重复:“我真的喜欢电影。”


妈妈没有反对她,而是对她说:


你的前途,我不当导演,我做观众--你最忠实的观众!


朱迅说:“

感谢妈妈的尊重,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最大的幸福。并且有了家人的喝彩,一切变得格外有意义。”


表演给了充满幻想的她极大的满足感,生活有如此多的可能,让朱迅对生活也有了更多敬意。


妈妈越尊重孩子,孩子越信任妈妈,这样的孩子懂得自尊自爱,人生也越不容易跑偏,因为她不想辜负妈妈的信任。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3: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


1990年9月9日,朱迅出国。


她放心不下姥姥,又是给姥姥钱,又想请舅舅接姥姥去上海。


姥姥既不要朱迅的钱,又叫朱迅放心,她一个人可以的。


朱迅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在国外,工作的工作,求学的求学。


姥姥说:“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我在这儿看家,等你们回来。”


人在年少时,如果一直在父母身边,享受父母的庇护,以后父母不在了,你很难独当一面,随着年岁渐长,人也就废了。


反之,人到暮年,不用再为生活奔波,守着老家,等待儿女们归来时,有个可去之处,这是幸福。


所以,趁年少,能有机会走出去历练,积累社会经验,学到一些本领,自强自立,独立富有,是一种贵气。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尼采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那些活得不尽人意的人,大多没有目标,还贪图安逸。


朱迅到日本后,她没有花父母的钱,而是一边学习日语,一边打工挣学费。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清扫1楼到18楼的厕所,她要积攒上大学用的120万日元。


九月的日本,闷热潮湿,刺鼻臊臭,厕所没有空调。


清理厕所要求很高,小便池要擦得干干净净,连漏口边的一点黄色,都细心用手抠掉。


纸篓里的脏东西,用手一个个掏掉,再用抹布把便池旁的shiniao擦干净。


至于厕所要干净到什么程度,朱迅说,示范的“领导”,拿过一个纸杯,从便池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


朱迅每天累得筋疲力尽,腰直不起来了。


三个月后,朱迅又换了一份在餐馆刷盘子的工作。


长时间泡在洗洁精里,朱迅的手不到一个月就变得粗糙开裂,但她无怨无悔。


自己选择的,只能背水一战,毫无退路,为了挣钱,她只能一步步跪着向前走。


扫厕所让她甩掉了娇气,厨房里她学会了感恩。


正如她说的:“吃苦,苦十年;不吃苦,苦一辈子。”


生活没有不劳而获,成功也没有一蹴而就,只有了解艰难,才能感受快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5:长期熬夜,真的会让你生病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把熬夜定义为2A类致癌因素,与高温油炸食品同属一类。


丁香医生说:“长期的慢性睡眠不足,比急性的通宵熬夜更严重。”


我们来看一张朱迅在日本求学时的时间表。


07:20--08:50,上学路程。


09:00--17:00,语言学校上课。


17:00--18:00,打工路程。


18:00--23:00,打工时间。


23:10--00:00,回家路程。


00:00--03:00,做学校作业。


03:00--07:00,睡觉。


一年来,她每天睡眠时间绝不会超过4小时。


长期熬夜,对身体健康是有害无益的。


朱迅患了肿瘤,不能不说跟她长期熬夜有关。


我敬佩她的努力上进,也心疼她的辛苦无助,惟愿她以后的日子,平安健康,幸福甜蜜。


同时,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不要再熬夜了,没有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能弥补你身体的“垮台”。


从今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熬不必要的夜,不敷衍自己,不自我感动,每天保证充足睡眠,精力充沛。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6:所有的好运,都藏着过去的积累


朱迅在大三快结束时,他的朋友修建打电话给她,说NHK正在招人,问朱迅要不要去试试?


她穿着那套蓝色的蜡染衣裤,准备去电视台碰碰运气。


她看到NHK大楼晃得人眼晕的灰玻璃,楼旁停着大型的转播车,门前握着稿子、挂着牌子、提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跑来跑去,她觉得自己在做梦,日本是个多么现实的国家,她怎么有希望呢?


NHK领导宫本面试朱迅,问她以前做过电视吗?


朱迅鼓起勇气说:


我在中国拍过电影,电视剧,也主持过青少年的电视节目。

宫本得知朱迅演过《摇滚青年》时,吃了一惊:


那个在午门前跳舞的女孩就是你?


朱迅点头,面试通过,朱迅将做NHK《中国语讲座》的主持人。


标准的中文发音,让《中国语讲座》人气飙升,当时,全日本学习中文的有将近100万人,坚持收看讲座的有50万人。


朱迅被人尊称为“朱先生。”


在日本只有三种备受尊敬的人才可称为“先生”--议员、医生和老师。


接着,朱迅又和SKY签约,为《亚洲歌坛》采访王菲、张学友、郭富城、巫启贤,享受着众星捧月的青睐。


1997年7月,朱迅又做了《今晚》的主持人,要求精通日、中、英三国语言。


朱迅说她在日本最得意的事,是连续三年获得了文部省得国费奖学金。


这是所有学生的最高奖学金,不仅免学费,而且每个月还有19.8万日元的生活补助,这都得益于她的优异成绩。


她的事业全面铺开,可谓春风得意。


朱迅的好运不是与生俱来的,她过去日积月累的舞台经验,流利的日语、中文、英语,都为她的事业顺利奠定了基础。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7:人要有随时清零,从头再来的本领


正当朱迅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时,她接到国内电话:妈妈病了


她想,姥姥已经不在了,如果在失去哪个家人,她的事业、荣誉、挣来的钱,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朱迅要回国。


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病床上的妈妈,她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孩子的前程。


妈妈对朱迅说:


三三,你已经走了那么多年,现在得到这份工作不容易,待遇好,报酬高,你回国会不习惯的。

爸爸意外赞成:


三三是中国人,生活上过一阵就习惯了。我马上退休了,你回来可以继续为党和国家工作。再说媒体这行,还是把根扎在自己母体文化上最牢靠。


都在有为之年,何不早回来,把精力用于有用之所呢?

朱迅决定要扛起这个家,将之前的一切一切清零,未来如何,只有等回来了再说。


她说:“人只要下了决心,不仅会充满力量,视野也随之开阔。


回国后,她做了《正大综艺》主持人。


所谓“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一辈子有饭吃,而是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重新开始的能力和气魄。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8:每个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刻,熬不过,出局;熬过了,出众


朱迅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正大综艺》。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料想得那么顺遂如意,相反,朱迅迎来了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一天,朱迅正在录音棚,剧组有个姑娘跑进来,说朱迅上了《中国广播电视报》。


朱迅高兴极了,谁不希望自己被关注呢?


可是,她一看题目,脸就白了:《可爱而空洞的女孩--朱迅》。


她脑子一片空洞,状态百出:声音卡住了,录到最后,突发性失声。


正大组长在导播间急得团团转:“从明天起,朱迅暂停出境。”


犹如“晴天霹雳”。


那一晚,她一会儿愤怒,一会儿伤心:谁写的稿子?这十年的努力白费了吗?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第二天醒来,她看着被眼泪浸湿的“花瓶”两字,念头有了180度的变化:“花瓶”有什么不好,至少有美化银屏的功能,就从“花瓶”开始吧。


“空洞”,那就把“空”补上,把“洞”填满。


朱迅明白了痛苦的原因:把自己放在错误的位置上,失重了。


她是带着“海归”的光环,成名后的优越感回来的,这真害死人,在国外成功并不代表在中国也会成功。


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人生在高潮、低谷中奔涌向前。


朱迅不再怨天尤人,不再愁眉苦脸,她不念过往、不忘初心,把自己放在地上。


从那以后,朱迅爸爸每天递给她一张《人民日报》,她学着播音员的调调,大声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


守在妈妈病床边,朱迅像个中学生一样,抱着《古文观止》,一遍一遍地背。


台里还把她送到王璐老师家,改掉了她尖软的发音习惯。


十节课后,朱迅又恢复了清晰的吐字归音。


同时,她给主持人写台本、为各种工种打盒饭、策划撰稿、后期编辑、录音灯光、制片规章、导播辅切,各个部门她都一一涉猎。


她还在笔记本上记录演播室“偷艺”心得:声音不可过高、飘、抖;情绪要稳、要沉住气;要设计“即兴”......


朱迅也加紧学习“中国式”待人接物:少说多听,大事要清醒,小事装糊涂。管好嘴巴,加紧尾巴,心里有观众。


就在2000年夏天,凯利推荐朱迅调入国际频道《欢聚一堂》,同时,静止了一年的工作出现转机。她被选为第九届步步高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


朱迅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没有人会直接给你成功和巅峰,只有送你机会和平台”。


每个人都有一段至暗时刻,熬不住,出局;熬得住,出众,关键你要有一颗放低自己,虚心学习、努力进步的决心。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09:感情里最美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别怕,我在”


陈道明对朱迅说:“身边没有男人的女人,相当于半个失业者,接下来你最重要的工作是找个好男人。”


2003年非典时期,一个偶然的机缘,朱迅爸爸发现了一个好记者,当时他不知是谁,朱迅也不知。


同年,朱迅爸爸复查时,被诊断出肠癌,要尽快动手术,那时她在南美洲冰川,她打电话给王志。


12月29日,从肿瘤医院出院的第六天,朱迅爸爸感觉心慌,医院宣告病人可能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生命了,叫她们做好心理准备。


朱迅爸爸被送进急救科,她看见爸爸嘴唇煞白,呼吸困难,气喘急速,出现濒死的状态,病情十分危急。


朱迅妈妈吓得瘫软在地,朱迅既担心爸爸,又担心妈妈,焦急又无助。


2004年1月1日,王志风尘仆仆赶回来,舟车劳顿,胡子拉碴,拖着行李来到他们落脚的医院。


朱迅看见他,大颗眼泪掉下来,忍了好久一句话“我好怕”,脱口而出。


王志走过来轻轻拍着她:“别怕,我在。”


好在,爸爸抢救过来了。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朱迅问他每天在想什么,爸爸说:“我这辈子的经验就是,在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出现希望。”


王志在医院里,一口一个“爸爸”叫着,以至于护士当他是儿子,朱迅是儿媳。


也就在这个医院里,王志请求二老,他要照顾三儿一辈子。


朱迅父母商量后,都同意了,妈妈说:“我要“永久”牌女婿,不要“飞鸽”牌姑爷”。


能在他们家患难时刻,挺身而出,不离不弃的男人,是值得托付的,他们领证结婚了。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之后,王志又说了两次“别怕,我在”。


一次是朱迅被诬陷拍露点A片,网上谩骂声如排山倒海袭来,婆婆也知道了,朱迅开始害怕,怕吓着父母。


王志在海拔5000米的雪域上担心她,他打电话个朱迅:“别怕,我在!你永远是我老婆!”


扛得住事儿的王志,给予朱迅安慰和托底,家永远是她心里最后一道防线。


之后,朱迅选择沉默和忍耐,台里杨主任相信她,几个月后,风平浪静。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第三次是2007年,医生检查到朱迅脖子里有个东西,乳头状瘤,不太好,需要做手术拿掉。


晚上,朱迅边笑边流泪:“如果我出事,你就可以有艳遇了。”


王志不笑,他紧握朱迅的手,用他手背给朱迅擦眼泪:“别怕,我在!”


每次遇到生离死别的大事,都有王志陪伴她,鼓励她,帮她一起度过最难捱的时光。


感情里最美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别怕,我在”,那意味着一个男人的勇敢担当和踏实靠谱。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10:婆婆也可以成为儿媳的活菩萨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难搞,但朱迅说,她和婆婆的感情好得连她自己妈妈都嫉妒。


有一年重阳节,导演要求主持人带自家老人参加,朱迅跟王志商量,要带婆婆去。


婆婆先是推辞,说自己是小地方来的,老土,不敢去。


最后,婆婆在朱迅的再三要求下,去了。


化妆师帮婆婆化好妆,婆婆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就像看着别人。


上台了,主持人老bi一声:“有请朱迅的婆婆!”


朱迅婆婆像冲锋的战士,甩开朱迅的手,一步就跨上了高台。


婆婆说:


我跟朱迅在一起十多年没红过脸,她一口一个妈地叫,有好吃好看的就带我去。不嫌弃我,还吃我的剩饭,第一次去湖南就给我们买房,花了.....


朱迅吓得去捂婆婆的嘴,婆婆抹掉她的手,继续说:


八十了,这辈子最满意的事,就是找了这个儿媳妇,她不是中国最好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媳妇


台下掌声雷动。


婆婆说朱迅是好儿媳,朱迅何尝没说婆婆是好婆婆?


王志出差,婆婆心疼她,不要朱迅做家务,朱迅每双鞋都被婆婆擦得干净雪亮;婆婆还心疼朱迅两年戴了两回孝,两人经常像母女一起谈心。


老话说:“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朱迅说:“婆婆,岂不是就来开释我的活菩萨?”


婆媳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因为她们爱着同一个男人,又都深明大义,彼此尊老爱幼,齐心协力,一家人才能和睦团结。


婆媳关系融洽了,一个家很难不幸福。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11:双方都有让另一半欣赏的闪光点,就是好婚姻


夫妻最怕的是彼此嫌弃,这样的婚姻很难和谐长久。


朱迅和王志这对夫妻,彼此都有让另一半欣赏的闪光点。


朱迅评价王志:


我真佩服王志,天塌下来,都能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生活,颇有定力。


王志遇事沉着冷静


这个湖南男人很坚韧


王志很温柔


王志真幽默

她还夸王志: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王志评价朱迅:


你笑得好生动


谁能娶到这个女孩一定幸福得像那个太阳


文笔好,流畅干净


专注勤奋,拥有匠人精神


细节捕捉能力强,生动细腻

彼此欣赏的伴侣,都长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欣赏的,心满意足;被欣赏的那个,喜笑颜开。两颗心灵也靠近了。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12:不断追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半生,怎么过?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ta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朱迅说:“现在想来,这三十年间,每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儿都是成长的邀请,每个绊脚的坎儿都是登高的台阶。”


我们不妨问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半生,怎么过?


人一旦确立目标,就能把握人生的舵,不被自己心头的浪打翻。


朱迅的“药方”如下:


前半生全力拼搏,后半生坦然接受;前半生塑造自己,后半生服务他人;前半生马不停蹄地得到,后半生留些时间给失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尊严美丽、自在归去。


《阿迅》:央视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向我们透露了12个人生规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