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名兒童貼三伏貼出問題,該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這個案例值得所有家長、醫務人員警惕!

92名兒童貼三伏貼被灼傷,醫院立即暫停該項目

近日,有眾多媒體報道,江西省兒童醫院92名兒童患者在接受“三伏貼”治療後陸續出現不良反應。據家長提供的孩子被灼傷後的照片顯示,很多孩子背部起水泡,傷口數日不愈。部分兒童被灼傷後,持續發燒20小時。

事發後,該院於7月16日在官方網站發佈情況說明,已暫停“三伏貼”治療項目,並承諾全力做好“三伏貼”治療兒童的後續隨訪及治療,配合主管部門做好專家論壇和原因分析工作。

92名兒童貼三伏貼出問題,該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敷貼起泡要不要管?專家回應了

視頻中患兒出現不良反應的照片,不少爸媽看了都覺得心疼,但他們更著急想知道的是,一旦孩子出現起泡的情況,如何判斷嚴不嚴重,要不要管。小社針對該問題特意諮詢了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

專家解釋,三伏貼屬於天灸療法,本身也是一個發泡療法,通常在治療以後,促進皮膚起泡效果會比較好。但是成人和小孩的藥必須分開,劑量和配方都要做一定調整,主要是刺激某一個穴位。

藥物貼敷後皮膚局部會有發熱感或輕微刺痛感,屬正常反應。以皮膚感覺和耐受程度為觀察指標(就是要把握貼藥時間),貼藥後皮膚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可外塗皮膚燙傷軟膏以減緩刺激,如貼藥時間過長或者飲食沒有控制好,引起水泡,應保護創面。

皮膚起泡關鍵看怎麼處理。

小泡,保持皮膚完整,不要沾生水,讓它自己吸收;對於比較大的泡,建議請醫務人員在無菌的情況下用一次性注射器將泡中的液體抽出,保持皮膚完整,不要沾生水,外擦溼潤燒傷膏,等待吸收。同時,戒食發物。

偶爾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搽抗過敏藥膏,並戒食發物,必要時來醫院就診。

醫務人員需要向家長強調的是不可盲目迷信三伏貼。事實上,三伏貼不是所有小兒都適合做。

比如,兩歲以下的幼兒就不適合做敷貼。一是皮膚過於嬌嫩,無法耐受藥物刺激。二是孩子太小,無法及時表達不適,不能保證治療的安全性。

另外,小兒三伏貼效果相對最理想的是兒童呼吸系統疾病,適應症主要包括: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鼻炎、咽/扁桃體炎、反覆呼吸道感染。

與此同時還可以治療厭食、消化不良、多汗、體虛、遺尿、夜啼等疾病,幫助兒童增強體質。

給兒童行敷貼療法,一般是貼一到兩個小時。當然,治療時間可以靈活把控,在貼的過程中,如果敷貼部位感覺有瘙癢或者灼痛,家長應及時幫忙取下敷貼。

因為現在天氣比較熱,特別是小孩子活動量大,稍不注意皮膚就容易破潰,如果出現感染處理就比較困難,這個時候一定要來醫院及時治療。

以下7種情況,小兒不適合做敷貼

1、慢性疾病發作期。

2、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

3、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兒。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5、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兒。

6、冬病夏治的敷貼中有很多中藥為熱性,陰虛火旺的小兒不適合敷貼。

7、咳嗽、腹瀉等急性症狀不應急於做貼敷。

小兒行三伏貼,家庭護理注意6個細節

專家特意強調,小兒在敷貼後一點要注意忌口,飲食清淡,辛辣、發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很多患兒就是因為飲食上沒控制好,引起起泡,如果沒及時護理皮膚會破潰、感染,甚至還有其他不良反應。

兒童在敷貼後,家長一定要做好家庭護理,注意以下6個方面:

1、 貼敷時應著寬鬆、透氣性好的衣物。

2、 適當限制小兒活動量,利於藥物吸收,避免出汗影響貼片的粘附性或引起皮膚破潰。

3、及時阻止小兒抓撓,以防感染.

4、一旦發現小兒反應劇烈,可隨時揭開貼片查看皮膚情況,並根據孩子自身感受,靈活調整貼敷時間。

5、敷貼藥物去除 6小時後才能洗澡,忌搓洗局部,如起水泡當天不洗澡。

6、貼敷的同時戒食易“發”食物,如海鮮、蝦、牛肉、鴨、鵝,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煎炸、肥甘厚膩、生痰助溼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目前正值各醫療機構三伏貼診療活動的火熱期,家長們要提高警惕,另外作為實施三伏貼的醫務人員更應該引起重視,尤其需要全面瞭解患兒的身體情況,通過對家長的詳細問診知曉,判斷哪些患兒能做,哪些不能做,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7月18日,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官網發佈關於江西省兒童醫院“三伏貼”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通報


92名兒童貼三伏貼出問題,該案例值得所有人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