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收益普降,再觀望就真的晚了!

隨著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全球經濟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疫情對海外經濟的拖累仍處於“上半場”,經此一“疫”,全世界都元氣大傷。

無疑,這是一場飛來橫禍,一個多月的停工讓偌大的餐飲巨頭西貝莜麵村的老總都坦言“如果再這樣下去,就算向銀行貸款,也撐不過三個月,因為每個月要給員工發1.5億工資。”連平時效益那麼好的大企業都說撐不下去了,那些小微企業的日子豈不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國也是出臺了一系列放水、貨幣財政雙寬鬆政策,隨之而來的就是各類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調。

一、跌跌不休的收益率

先說說門檻最低的“寶寶類”理財吧,餘額寶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現在真的是慘不忍睹,從14年的高位6.763%一路跌到現在的1.82%,曾經吊打銀行理財的餘額寶早已不復當年,隨著利率不斷下行,貨幣基金的收益肯定是不斷下降的。現在的餘額寶顯然不是一個好的理財工具,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靈活,沒有T日的限制,所以大家可以把應急資金存在餘額寶裡。

銀行理財這邊也不好過。普益標準發佈的《2020年3月銀行理財市場月報》顯示,3月347家銀行共發行了7964款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6%。

理財產品收益普降,再觀望就真的晚了!

4月3日,央行發佈公告稱,決定對中小型銀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於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

不難發現,國家為了儘快復工復產多次通過逆回購、定向降準等操作提高市場流動性,說直白一點就是為了幫助企業能夠用更低的成本借到錢去生產、發展,國家就下調了銀行利率,對於工商企業是利好了,但是對於投資人來說這時候去買銀行理財不是白白吃虧嗎?根本跑不贏通脹的產品,買它作甚?

二、萬綠叢中一點紅

二級市場持續下跌,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疫情之下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資產貶值束手無策嗎?

當然不是!

雖然整個市場降收益是主旋律,但信託和政府債這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的受追捧程度依然處於很高的位置。

原因也非常簡單:同級別收益的理財產品中信託是最安全的,就算降收益之後,信託的性價比依然是最高的。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在控制槓桿水平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環境下,集合資金信託的規模也是屢次收縮,截止2019年4季度末,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1.6萬億元,同比下降4.85%,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資產荒越來越嚴重了。

理財產品收益普降,再觀望就真的晚了!

截至今年四月,集合資金信託的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7.33%,安小妹最近經常接到投資人的電話來吐苦水“現在就是後悔,非常後悔——去年看到8.9%還嫌低,想著再觀望一下,沒想到今年又降了.....

不能再等了,馬上幫我找幾個好項目!”

您看,就差三個月,損失了近一個點,而此次疫情帶來的打擊是非常可怕的,原油都跌穿了,股市都熔斷了,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已經進入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經濟越差,對高淨值人群的影響就越大,此時要做的就是儘快配置固收類理財,和時間賽跑,買的越早,虧的越少!

信託憑藉其出色的收益和安全性在金融市場中睥睨群雄,即便是降了收益,信託依然能夠跑贏通脹,幫投資人實現資產增值的終極目標。

理財產品收益普降,再觀望就真的晚了!

三、買什麼項目最安全?

聰明的投資者一定要學會看政策導向。

過去幾年,房地產信託的規模一直佔據信託業的半壁江山,誠然,它的收益確實很高,但是自從國家下達了限制炒房的政策紅線後房產信託慢慢偃旗息鼓了。

現在什麼項目是風口?在疫情黑天鵝加大經濟下行壓力的態勢下,政策穩增長的主導力量依然是基建。

一季度,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佔比位列第一,基礎產業類次之,房地產類信託已經退居第三,工商企業類則最少。可能有人會說,金融類信託現在這麼熱門,為什麼不投它呢?

這就是考慮到安全性的問題了。金融類信託大多是資金池,我們根本看不到它的底層資產,所以它的主要受眾群是風險承受能力極強的大機構,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還是更適合有明確標的的基礎設施類項目,其中純政信的安全性是最高的。

比如最近有一款江蘇亭湖政信項目有許多投資人來諮詢,它的收益暫時還沒下調,目前預期年化在8.3%-8.5%,融資方是亭湖區政府直屬大型國有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亭湖區是鹽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這樣一個當地政治中心的項目安全邊際有多高,我們盡在不言中了。

理財產品收益普降,再觀望就真的晚了!

在今年特殊的大環境下,央媽不斷地降息降準往市場上撒錢,國外更是開啟瘋狂印鈔模式,大放水的後果就是物價極速升高、資產日漸縮水、理財收益持續下降,可怕嗎?那還愣著幹什麼,抓緊時間去挑項目吧!

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家且買且珍惜,高收益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曾經了,現在上末班車還來得及。

安得財富是一家致力於為中高淨值人群提供全方位投資理財資訊、金融政策解讀、投資熱點分析的互聯網信息平臺。可以幫投資者更加高效的運作資產配置,確保投資利益最大化和財富穩健增長。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理財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