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任重而道遠!

2015年至2017年是幣圈最為紅火的兩年,幣圈裡各類名目的ICO項目不斷的圈錢和跑路,在各國嚴管政策的不斷出臺下,2018年終於迎來了幣圈消停的一年,雖然幣圈震動不斷,但是近兩年關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卻不斷的升溫,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各種特性引起金融行業不斷的投入精力來研究,在此,我們以清算系統為例,討論一下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機構支付、清算業務中的應用。

先來簡要解釋一下什麼是清算:

以銀行之間的清算為例,A銀行要付給B銀行5億人民幣,B銀行要付給A銀行2億人民幣,二者相抵之後,A銀行只要付給B銀行3億人民幣即可。銀行之間的這種交易就稱之為了清算,清算工作是由清算企業完成的,在中國最主要的清算企業就是銀聯。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任重而道遠!

通過銀聯清算可以有效的進行金融監管

以銀聯作為清算中心,所有的交易和資金流向都可以被銀聯、銀行所監控,從而有利於中央銀行根據這些信息制定國家貨幣政策,實行金融監管,直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任重而道遠!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

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原來以銀聯為中心的清算模式,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直接與多家銀行進行直連,從而繞過銀聯,形成自己的清算平臺。如下圖所示,用戶在支付寶平臺進行一次跨行轉賬,實際上是支付寶平臺利用兩筆同行轉賬完成了一次跨行轉賬,而沒有經過銀聯的清算賬戶,這就會存在一個金融監管的盲區,央行、銀行、銀聯等都無法掌握真實的資金流向,從而給央行的金融數據分析、金融監管、反洗錢等工作帶來困難,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所以為了加強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的金融監管,就誕生了網聯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任重而道遠!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的誕生

為了加強對第三方支付平臺資金流向的監管,所以需要在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之間建立一個獨立的清算中心,從而實現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也就是“斷直連“計劃,在這種想法下,由央行和外匯局牽頭下,各清算中心和和各第三方支付平臺共同控股的獨立清算組織——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就誕生了。

在這種模式下,如果有用戶從第三方支付機構向銀行卡轉賬,必須要經過網聯平臺,同時也應的轉賬信息,比如交易人、金額等信息都會予以記錄,從而實現央行通過網聯平臺來監管資金流向。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落地應用任重而道遠!

在快速介紹了目前的清算模式之後,我們再回到區塊鏈技術的討論,在這種清算模式下,區塊鏈技術有應用的空間嗎?

區塊鏈技術的主要特性之一是去中心化的。可是在現有的清算模式下,清算涉及到的多個交易主體,要去掉任何一箇中心都是不可能的。而唯一能看到的一絲絲曙光就是存在多箇中心,從而形成一個聯盟鏈,以實現信息在多個交易主體之間的共享。

區塊鏈技術的第二個特點是匿名性。在區塊鏈平臺上進行交易可以有效的保護交易人的個人隱私,但是在央行金融監管的大前提下,顯然不可能容許這種情況的出現。除非設計一個獨立存在的賬戶信息管理平臺,而只是將交易過程放在區塊鏈平臺上以實現匿名,可是在區塊鏈技術並不成熟的情況下,採用這種系統架構的設計與現有平臺的架構難度與成本更大。

受限於國內金融體制,國際支付、清算業務也許是區塊鏈技術可能的一個突破口!

國際匯兌業務中,交易週期長、交易成本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問題,以2016年為例,跨境支付創造了全球40%的支付交易收入,跨境轉賬帶來的收入也成為了部分銀行重點關注的經營業務。同時由於跨境轉賬涉及資金在國際間的流通,所以大多數國家對此採用的都是強監管的措施,像國內就規定超過1萬美元的跨境轉賬就必須進行申報。

而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特點彷彿很適用於這種業務場景,比如全球性交易,接近於實時的交易確認,去信任等。

而國內的招商銀行早在2016年就進行了嘗試,2016年6月,招商銀行宣佈已通過跨境直聯清算業務的POC實驗,率先實現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銀行核心系統中,並且計劃將通過區塊鏈技術改造的跨境直聯清算業務實現正式商用。2017年12月,招商銀行作為代理清算銀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隨後,三方又完成了一筆跨境人民幣的匯款業務。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幾十萬筆的跨境支付,標誌著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清算應用上的重要突破,但是在項目的實際落地過程中,還有存在一些技術難題,比如共享賬本的隱私安全問題、共識機制等。

目前看來,雖然區塊鏈技術的不成熟是區塊鏈技術不能在金融行業普遍落地的一個原因,但是真正不能落地的主要原因還在於目前金融體系下的各方利益體的博弈。目前各個機構所謂的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還只能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即使有落地應用的出現,也只是在一個比較狹小的領域,而且大多數應用處於測試和研究階段。但是作為一個經歷過雲計算、大數據技術低谷期的老IT人來說,區塊鏈技術目前雖然處於早期,但是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必然是非常豐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