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创建了一个独特的兵种­,这就是在西北的骆驼兵团。

使用骆驼入役成军,在中国近代以来还是第一次,中国军事史上更早的记载,要追溯到康熙平准格尔之战,此战,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准格尔军,葛尔丹使用了大量驼兵。在战场火力和部队机动力趋于现代化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个举动看起来似乎和时代背道而驰,实则不然,驼兵团的建立,是当时西北地理环境的产物,这一兵种的诞生,还和中国的第一座石油城密切相关。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玉门油矿是当时全国仅有的采炼一体石油企业,从1939年出油到1949年,总共出产原油5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5%。在此期间,为西北和四川的国民党军长期供应军油。玉门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端,西连新疆、北邻外蒙,当时的交通,除了一条兰新公路,周围皆为广袤的沙漠和戈壁,水草匮乏,常有骑匪往来骚扰,当时的西北行辕经过研究,建议以骆驼兵代替骑兵,以保护油矿,现代化能源开发要用骆驼来护驾,事出有因。

骆驼生活在荒漠、半荒漠地区,具体说来,国内的主要驼种双峰驼,主要产自内蒙阿拉善、新疆、甘肃和青海柴达木等沙漠盆地边缘,得大自然造化之功,骆驼耐饥渴,耐酷暑严寒,而驮载力在畜力里却最强。在沙漠里,马匹远不如骆驼,骆驼不仅身体能储水,十几天不饮仍能负重行进,而且耐粗饲,在荒漠上随处可觅食;骆驼在风暴中能不失方向,还有寻找水源的本领,尤其是沙尘暴袭来时,能预先感知,喷嚏示警,并凭借庞大的身躯和浓密的鬃毛,卧下遮护骑手。可以说,在干旱少雨、风沙酷烈的沙漠、戈壁地区,没有骆驼,也就没有千年的丝绸之路,在贯穿中西亚6000多公里的东西方陆路交通史上,骆驼是当仁不让的神兽。

1947年,骆驼兵团在甘肃武威成立,全团3500人,驼马4000余,与民国骑兵的编制类似,但比骑兵团编制更大,而且装备精良。驼兵团下设四个驼兵连,以及炮兵、重机枪、通讯、运输、卫生各连,还有一个驼兵研究所,全称是“国防部直属陆军独立骆驼兵团”,担任玉门油矿的防务和中蒙边境的边防巡逻。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驼兵团首任团长贺新民,湖南沅江人,高中毕业后正值全面抗战爆发,他来到兰州,找到当时任甘肃省主席的堂叔贺耀祖,想投笔从戎,贺耀祖对他说:西北的戈壁沙漠太多,车马难行,民运、军运主要靠骆驼,可是养驼业很少有人去研究,不要只想着当官,专精一门学问比什么都强,你专门研究骆驼吧。就把他送进了甘肃省畜牧兽医学校,从此,贺新民和骆驼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期间,贺新民参加过远征军反攻滇缅路的作战,抗战胜利后重回西北,主持了驼兵团的创建。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贺耀祖是民国军界名人,曾任职西北行辕主任、军统局局长和蒋介石侍从室主任,只看这些职位,即知其在军中地位之显赫,但不知什么原因,总是和老蒋弄不到一起,贺耀祖后来在香港通电起义,建国后长期在中南地区任职。这位军界名宿对侄辈的人生引导,唯实而不唯名利,堪称慧眼独具,不仅培养出一位独特兵种的部队长,更造就了一位产学两界公认的骆驼专家,

驼兵团成立时,因驼兵的编制、战术、勤务等方面无成例可寻,一切都要从头摸索,贺新民依托这个驼兵研究所,潜心于骆驼兵种的研究,起初从阿拉善征集来的骆驼,驮载力尚可,但步速和灵活性达不到军驼的要求,为此他远赴新疆南疆地区,寻找到体型和步速更优良的品种,进行选育改良,这支部队兼具战、学两用功能,在骆驼品种改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延续到建国后。他主持驼兵研究所编写出驼兵教范和战术教材,使驼兵团很快形成了训练标准和实战能力。1949年解放前夕,玉门油矿的驻军,由驼兵团和一个负责防空的高炮营组成。

1949年8月,第一野战军攻克兰州后,开始向河西走廊进军,此时,国民党河西警备司令部里,主和派和主战派斗争激烈,对于玉门油矿,主战派主张炸掉,主和派包括贺新民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如果是国际战争,炸掉以免为敌所用是对的,而内战不管谁胜谁负,油矿都是国家宝贵的工业资源,毁掉是在伤国家的元气。当时一野部队兼程西进,主战派急于动手炸矿,而要炸矿就必须经过油矿驻军。

贺新民已经看清形势,采取了敷衍的办法 ,当时特务造谣说,油矿的工人罢工,要求炸矿,贺新民不清楚工人的意向,就去油矿调查,老工人说:胡说八道,我们靠油矿养家糊口,难道想砸自己的饭碗?要破坏,没人比我们更内行,只需要在裂炼炉上多拧一把就爆炸,用得着靠罢工来干?贺新民心里有了底,决定带着驼兵团护矿。油矿对驻军并不放心,负责人邹明得到老上级、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的支持,组织工人护矿,他们建起了防护墙,并把矿警队的武器发给老工人,成立了护矿队,铁人王进喜当年就是护矿队员之一。

驼兵团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玉门油矿可不一样,在这里走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那时是不折不扣的贫油国,全国就这么一点出油的家底,建成投产非常不易,抗战时,勘探、筹建玉门油矿需要用到陕西延长油井的两台钻机,延安毫不犹豫地全力相助,翁文灏、孙越崎等人费尽全力才争取到孔祥熙的拨款,结果在美国订购的大量设备,在运回途中,因缅甸沦陷全部落于敌手,让他们痛惜万分。

现在,本已满目疮痍的国家,黄金硬通货都让老蒋带走了,就这么一点微薄的石油工业底子再被砸掉,专家工程师们和老工人不干,新中国政府更不干,进军新疆要用军油,全国的石化工业起步要靠玉门,当时西进的解放军一边星夜进军,一边发出通电,且用大功率扩音机一路喊话,以最严厉的语气警告河西所有国民党军政人员:谁要是敢破坏玉门油井,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必将坚决追缉严惩。说白了就是敢动玉门油井者,虽远必诛,国之基业,谁碰谁死。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兰新公路上战车飞驰,从北平千里迢迢赶来的战车五团,加强了一个步兵营和多门山炮,由3军军长黄新廷亲自带队,急速向玉门赶来,9月25日,战车营的装甲车冲进了老君庙矿区,玉门油矿终于完整地接管了,之后,王震司令员在进军新疆途中,还专程驱车到油矿来慰问,盛赞油矿工人的护矿之举。

解放军对河西国民党军的警惕,不是没有原因的,当时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国民党中央系驻军,均属胡宗南系统,军官皆出自黄埔各期,这些部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解放战争中没有遭到解放军的打击,战斗力虽然不堪,但自视嫡系,相当顽固,不服气的也不在少数,几天后,即使新疆和平起义已经生效,驻哈密的中央军仍敢把中央银行给抢了,将库存黄金和存款洗劫一空,后来进疆部队和陶峙岳联手打出几记杀威棒,才镇住了蔓延的势头,和平解放固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总有不识数的要出来跳腾。这些人以为局势必然大乱,捣乱闹事毫不在乎,哪会管什么油井不油井,驼兵团在关键的时刻站稳了立场。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1952年,玉门原油产量就提升到15万吨,成为新中国最大的油田,长期支撑着原油生产的一片天,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驼兵团在此期间,进行了一次战斗出动,当时驻安西的新疆警备司令部警卫团一部发生叛乱,向玉门窜来,驼兵团迅速出发,抄近路前去堵截,在昌马堡把叛兵围住,将对方缴械,受到一野首长的表扬。

和平起义后,驼兵团加入人民解放军,改编为3军驼兵团,贺新民仍任团长,也是在这个时期,为了适应西北甘青新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第一野战军各军,都以侦察分队为基础成立了骑兵团。3军是兰州战役时的预备队,战役中堵住了黄河铁桥、截断青马过河通道,予青马以致命一击,解放后驻防河西走廊地区,这时不仅有一个骑兵团,还有了这个独立驼兵团,各师侦察连和团侦察排也都改为骑兵,机动能力迅速提高,除了负责河西走廊的剿匪建政任务,还负责随时围堵新疆境内股匪的东窜,从此,驼兵团时时隐现在大漠深处、戈壁旷野,在西北大剿匪中发挥驼兵的特殊作用。

驼兵的特点,基本就是骆驼的特长,长距离角逐,别看驼兵慢悠悠的,跑起来最高时速不过15公里,却可以不停歇地一直追击,而马匹高速奔驰有距离限制,行进中必须以各种步速结合使用,还要饮水喂料和休息,只要在一定的地形上让驼兵咬住,能把骑兵追得人困马乏,停不下,甩不脱;驼兵对后勤依赖程度低,自身驮载大量给养,还能携带各种重武器,在荒漠行军作战几乎不受地形限制,特别是沙漠,即使再好的战马,进了沙漠就跑不起来,而军驼在沙漠中巨蹄迈开,健步如常,驼兵们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能迅速将对方合围,或火力打击,或围困相持,骑匪能坚持的时间,只决定于所携饮水的多少,所以有驼兵出现,骑匪就不敢走沙漠。3军剿匪时,都是将骑兵和驼兵混编,以发挥各自速度和耐力的优势,这是非常实用的战术。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驼兵团参与了围歼乌斯满的最后一战。

乌斯满自1950年2月在北疆发动叛乱,进疆部队对其围剿长达半年之久,剿匪部队步骑战车配合,多次围击,都被乌斯满逃脱,乌斯满骑术和枪法出众,能打善跑,相当受部众拥戴,且警惕性极高,他手下有个白俄卫队,这群十月革命后流亡新疆的职业亡命徒,作战凶猛军事技术娴熟,多次交火,都是这些白俄卫队断后掩护,让乌斯曼脱出重围,在新疆剿匪部队的持续打击下,这伙白俄卫队最终被消灭殆尽。再次被追到时,乌斯满使出了“伤马逃脱”的招数,即用刀猛捅战马臀部,让战马负痛受惊,以超常的速度狂奔而去,从而甩开追兵,再次逃脱。

在天山峡谷中,乌斯满与剿匪部队周旋到最后,从北疆逃到东疆,身边的骨干被打散,其他部落相继离去,他只身逃脱出来,于当年8月间,进入了甘青新交界地区,继续召集起旧部作乱,出疆后,就进入了3军的辖区,当时西北军区组织了甘青新三省会剿,青海的1军派出骑兵团堵住东面,南疆2军6师骑兵团配属战车,攻击南疆铁木里克的胡赛因股匪,3军骑兵团与驼兵团担负主要攻击任务,严令务必要抓住乌斯满。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当得到乌斯满已到红柳园的消息,3军派出一个步兵团乘汽车赶到安西,与驼兵团会合,步兵下车,步行赶赴阻击地点,但乌斯满已从另外方向逃跑,连续追击8、9个小时后,步兵体力已达极限,无法继续追赶,驼兵团继续向前追击,乌斯满不敢停留,翻过祁连山逃入了青海。

1951年2月,在确定乌斯满驻地的驻地后,3军骑兵大队与驼兵团兵分两路,从东西两个方向长途奔袭,按时到达了攻击位置,拂晓前同时发起攻击,解放军用侦察兵的惯用战术,三人一组,一人在外警戒,一人揭帘子,一人进入帐篷收枪,等对方发现时,已经解决了五十多个帐篷,枪声响起,匪众大乱,驼兵团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早已部署就绪,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叛匪四散奔逃,迅速失去了抵抗能力,驼兵与骑兵穷追不舍,共俘虏2000多人。

叛匪向南逃向昆仑山的要道,早已被驼兵团一个连封锁,向东、向西均有友邻部队堵截,乌斯满带部分随从,只得向西北方向的安南坝逃走,骑兵大队穷追不舍,最后由文书孔庆云和炊事员刘华林追上了乌斯满,经激烈肉搏将乌斯满生擒。窜扰新疆半载之久的乌斯满,终于落网。

1949年,解放军发布罕见布告:敢动这口井,哪怕天涯海角也必追杀

驼兵团后编入3军骑兵团,再后来改为兰州军区骑兵3团,参加了甘青平叛。驼兵作为军史上的独特兵种已谢幕,但边防线上,至今仍然能见到军驼的昂然雄姿。

驼兵的历史结束了,对骆驼的研究还在继续,退役后,贺新民奔走于大西北的荒漠戈壁之间,专注于驼种的改良和中国驼史的研究。著有我国唯一一部《骆驼学》, 以及《养驼学》、《相驼》、《骆驼史话》等专著。以前国外一些权威学者坚称,中国人在公元前四世纪末,才知道有骆驼,中国不是双峰驼的驯养地区,贺新民用我国自然地理、化石、文献、岩画、和野骆驼原始种等方面的大量证据,做出了科学的结论:青海、甘肃、内蒙古、新疆的荒漠、半荒漠地区,是中国双峰驼的发源地,也是亚洲最早驯养双峰驼的地区,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即已开始驯养,国外这种结论根本站不住脚。

本文作者:徐渡泸,“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