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下的中國房價與消費怎麼走?

最近金融市場出現了“王炸”組合:油價暴跌30%和全球性新冠疫情急劇惡化,炸得以華爾街為首的金融市場暈頭轉向、出現了史詩般暴跌。即使美聯儲把手上籌碼全部梭哈(比如祭出“零利率”和無限量QE),也未能抵擋片刻。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在未來一段時間會加速繼續惡化,全球存在較大的可能出現全面經濟和金融危機。

當前疫情下的中國房價與消費怎麼走?


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休慼相關,全球經濟危機必然危及中國經濟。經濟上,中國需要全球大市場來消化巨量的產能,否則,外需不振將會拖累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金融上,國內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債務和房地產。相對來說,股票市場的風險有限。因此,現階段房地產存在一定風險。

有消息稱今年來已有近百家房企破產。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現金流就是命根子。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將遇到一定困難,居民收入也會受到影響。同時,“房住不炒”的精神還在,國家也繼續在房地產行業去槓桿。一方面房企貸款受限,另一方面居民在購買房產上將會變得謹慎。兩者結合將加深今年房企生存和發展難度。這也是為什麼恆大在疫情期間7.8折大甩賣(雖然套利滿滿)。鑑於今年經濟的困難局面,我國在貨幣政策方面可能會有較大的寬鬆,但對緩解房企壓力作用有限。因此,房地產行業的兼併重組力度將加大。

然而,也要認識到,4月8日武漢“解封”標誌著中國抗擊疫情取得重要勝利,當前產能快速恢復。放眼世界,中國經濟和疫情防控一枝獨秀。在疫情肆虐下,世界上多國醫療和生活等物資將嚴重依賴中國,將拉動中國經濟。此外,中國可以拉動內需和加大投資來抵消國際上的不利影響。

因此,中國房價可能出現一些調整,但房價暴跌可能性較小。

當前疫情下的中國房價與消費怎麼走?


在消費方面,疫情對餐飲業、旅遊業、酒店業等衝擊尤為嚴重,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已經不堪重負。比如海底撈、西貝先後提價,誇張的是一片土豆1.5元一份小料10元。相對於海撈的報復性漲價,喜茶五個品種漲價2元應該屬於正常調整,主要原因在於受疫情影響,相關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

當前,全球疫情影響了全球貿易。據WTO估計,全球貿易今年或縮水13%-32% 貿易下滑幅度可能超過金融危機。多國已禁止重要物資出口(如大米、大豆等),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產品也會受到影響。據公開資料,近期糧價有明顯上漲,3月中下旬半個月時間,大米、小麥上漲了約15%;2-3月份大豆價格暴漲約30%;玉米價格上漲了19%。與此同時,政府也會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市場上貨幣增多將推高物價,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物價上漲的現象可能重現。

為刺激消費,浙江等多地鼓勵一週休2.5天。每週彈性休2.5天假對刺激消費的作用有限。首先,企業是否有條件給員工每週放2.5天假?這個是一個大大的問號。剛剛經歷過疫情,企業度過危機都需要恢復產能;況且,增加員工休息時間意味著用人成本的提高。其次,員工增加的假期能否用在消費上也是問題。工作時間縮短,收入會下降,員工也不敢過度消費。

疫情對多個行業的衝擊是非常嚴重的,相關行業要度過難關應該從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多方面發力,刺激消費的關鍵在於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

首先,要重點降低企業受此次疫情的衝擊就需要在稅收、租金、貸款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比如減稅減租。由於民營企業吸收了大部分就業,且抗風險能力較弱,所以政策要有所傾斜。

其次,中低收入人群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更願意消費。因此要適度提高該部分人群的收入,比如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徵稅門檻,發放購物券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最後,相關企業要轉換思路,不僅僅是簡單的漲價,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進行線上推廣,積極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