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許多人都知道,佛教和中國道家都崇尚“無”,推崇“無”,把“無”看成理解世界的一把關鍵鑰匙。那麼,他們兩者究竟有何分別?

嚴格來說,佛家是不講本體論的,即不追問宇宙、人生的本源是什麼。佛家指看重因緣和因果,主要通過這兩個角度看待、理解世界。

因緣是指事物之間的空間關係,因果是指時間關係,無論空間或時間關係,這其中都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本體,沒有持續不變的存在,這是佛教“無”的本質含義。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所以佛教經常說,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萬法隨緣,就是這個道理。

佛家的因緣關係歸結起來就是無,所謂無是指純粹的虛假和虛無,是不存在之物,所以佛家說的無就是空,空空如也的空——一種純粹的虛無——一無所有,萬法皆空。

與此同時,佛家認為,一切眾生的究竟是寂靜涅槃,寂靜涅槃就是空和無——一種不生不死、超越時空、無限存在的自由、無礙之境。用哲學的話說,佛家的寂靜涅槃就是絕對的存在空虛。

和佛教相比,中國道家的本體論則實在許多。

中國道家也貴無,但道家說的無不是純粹的虛假和虛無,而是事物理解世界的一種視角——一種認識方法。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舉個例子,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一個車輪軸中間的空洞是無,所以車輪子能夠容納輻條和轉動車子,所以車輪軸中間的空洞就是車子的本質——無。這叫無中生有!

細想一下,這個車輪軸中間的空洞真是虛無嗎,既是又不是!之所以稱它為是,是因為車軸的空洞確是空的——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所以它是虛無——空無一物。

之所以稱它為不是,是因為車軸的空洞最終成就了車子,車子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因為車子可以行走,可以裝東西,所以車子的存在不是無而是有 !

如果根據佛家思想,這輛車子本身就是虛無,是不存在的色和空;萬法隨緣,一旦車子存在的條件發生變化,車子就消失無影。

所以佛家不講宇宙和人生的本體論,不談論有。中國道家則不然,道家最看重本體論,既談論有,又談論無。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在談本體論,莊子在《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篇目中,同樣講本體論。

道家講的宇宙本體是有還是無呢?嚴格來說,它既是有又是無。

道家認為,宇宙、人生的本體是道,道法自然的道。這個道既是有,又是無,是兩者的辯證合一。

道為何是有呢?因為道生萬物,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皆源於道,這個道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實實在在地存在;所以道是宇宙、人生的總原則、總綱領,所以道是有,是存在。

這個道為何又是無呢?因為道是自然——自然而然,這個自然除了存在,沒有其他屬性。從哲學上講,這個道無法解釋,無法下定義,所以道又是無——沒有任何具體規定性。

這是道家給宇宙之道提出的解釋方法——二律背反說,又叫自相矛盾說——一種既肯定又否定的思想方法。借用西方邏輯學的術語說,這種思想方法叫矛盾思維。


佛家的“無”和道家的“無”究竟有什麼分別?

總之,佛家不談宇宙本體,在佛家看來,世間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是轉瞬即逝之物,是純粹虛假和不存在之物,這叫色和相的“無”。

換言之,佛家的“無”徹底否定了世界的實在性,否定了萬事萬物的永恆性和持久性,這是佛家的虛無主義世界觀。

中國道家則不然。道家看重宇宙、人生的實在性,肯定人生的積極意義;只是道家反對文明和文化,反對矯揉造作,主張迴歸自然和尊重自然,這是道家哲學的自然本體論。

關於佛家和道家“有無”論的本質區別和關聯,其中還包含許多其他論題,暫時留待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