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這個世界,還能找到沒為生活頭破血流過的人嗎?

早起晚睡,拼命工作,為的就是過上好日子。

但在香港,有一群人,正在拋棄富翁的身份,主動選擇沒錢的生活。

香港電視臺一檔真人秀《窮富翁大作戰》,三季評分均在9分左右,邀請社會各界名流轉換角色。

他們之中,有政界領袖、商界大佬、知名律師、上市公司CEO。

但在一週時間內,他們要體驗流浪漢、環衛工人等社會不同層面人的生活現狀。

人只要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嗎?現實,很殘酷。

1

有些苦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發言權

沒有人不想過優渥的生活,可現實就是,總有一群人,每天睜開眼想的不是怎麼生活,而是怎麼生存。

香港經濟危機後,很多人因為失業、欠租,被迫露宿街頭。

即便如此,這些人仍不願靠政府,而是選擇靠自己改變現狀。

Eric,英國大學畢業,生意場上的佼佼者。

業餘生活就是打高爾夫球、跳探戈、開豪車。

一週時間,他要體驗流浪漢的生活。

節目錄制開始,Eric信心滿滿地說,自己如果面臨這種境遇,一定會想辦法用短時間擺脫這種境況。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只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Eric成為流浪漢後,身上除了15元港幣沒有任何身外之物。

睡覺時,只能用紙殼墊在身下,找避風處湊合著過夜。

為了掙錢吃飯,迅速擺脫困境,Eric如自己所講一樣,到處尋找工作,只是很少有地方僱人。

即便是有意向的,也只是讓其留下聯繫方式。

但流浪漢,哪來的手機。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Eric沒放棄,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家,幫忙送外賣,時薪25港幣。

但連續工作5個小時後,就被老闆以“另外僱人了”的理由解僱。

朝不保夕的生活,讓Eric崩潰。

原來覺得百十塊錢吃一頓飯很正常,現在才知道,對有些人來說,掙出這點錢有多不易。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掙錢不易,改變現狀更難。

一天的流浪漢生活,讓當初信誓旦旦要改變生活狀態的Eric也屈服。

“這樣的生活會磨滅一個人的志向理想,我知道這個是真人秀,有期限,但對其他人根本沒有期限。”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身在生存的邊緣,只是努力活著就已經讓人精疲力盡。

連休息都是奢侈的當下,疲憊根本不給人思考未來的機會。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想要跳出現狀,太難。

可這就是無數人正在經歷的困境。

2

“社會正在教訓讀不成書的人”

田北辰,香港政界的風雲人物。

同時擁有高學歷,和一家知名連鎖企業,身家過億。

他一直信奉的信條是,即便是弱者,只要有鬥志,就能變成強者。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節目裡,田北辰變身一位時薪只有25元的環衛工。

住在1.6平米,租金卻高達1300元/月的籠屋裡。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籠屋,香港出租屋的一種,是將各種單元房隔成十幾處甚至更多的格子,只能容一個人躺下睡覺,廚房、浴室皆為公用。

諷刺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只容一張床鋪的隔間,居然被稱為“豪華籠屋”。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香港不僅有籠屋,還有板間房,劏(tāng)房(房中房),只要是有瓦遮頭的地方,就可以成為一個居所,哪怕是衛生間頂棚上。

寸土寸金,很多人的工資扣除房租所剩無幾。

為了生計,田北辰早上6點半就開始掃街,一番忙碌後,以為要吃午飯了,看下錶才知道剛8點半。

足足做足9個鐘頭,沒有做過如此辛苦工作的他,全靠鬥志支撐。

即便如此,工資也剛剛夠生活開支。

去便利店買飯,多一兩塊錢也得省,只敢挑最便宜的吃。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夜間巴士13元,驚得田北辰大喊,我哪有那麼多錢?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而他的同事在下班後,還會去做另一份夜間掃街的工作來貼補家用,一天工作13-14個小時。

當初說著“只要有鬥志,弱者也可以變強者”的田北辰,第二天就已經“開始有點累,開始得過且過”。

在他看來,這樣的工作如果做一個月或半年,自己未必還有鬥志。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因為身體和心理的疲憊,已經讓人只會想到如何生存。

連下一頓飯都不知道去哪吃,如何考慮下一年的計劃。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而從事這類重體力、低迴報工作的人,大多有一個共性:低學歷、低技術水平。

幾天的體驗,讓田北辰深刻體悟:

這個社會,正在教訓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名流之子Brandon,是一位名校畢業的80後律師。

身為富二代的他,在節目中變身一名低學歷80後。

沒有父母的庇佑,學歷低的Brandon找工作時第一次感到生活艱難。

高工資需要的是高學歷,而低學歷的人只能從事類似於清潔等需要大量體力的工作。

讀了一些書的人都希望找到待遇好一點的工作,但是現實卻不允許。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在攝製組的安排下,Brandon得到一份只需要低學歷的工作,奶茶店服務員。

奶茶店的工作忙碌而單調,就是不停地為下單的顧客調配奶茶。

在Brandon看來,“就像一部機器中的齒輪不停地轉,根本看不到前面的方向,究竟有沒有前途,真的無法確定。”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無論是低學歷,還是低技術,面對的選擇都很少。

與之相對的收入,在高昂的生活開支面前更是杯水車薪。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事實就是這樣,低學歷者能選擇的太少,維持生計才是常態。

3

掙扎還有希望

不嘗試就永遠是絕望

從小生活無憂的JuJu,是中國小姐,併兼職模特。

她在節目中跟住在板間房的一個單親家庭生活。

這個單親家庭中的母親潘太,每天6點就要到養老院工作,留下兒子信誓獨自一人。

每天只有20元,自己解決剩下的兩餐。

JuJu有心幫信誓補功課,但不到半個小時,信誓已經開始精力不集中。

花一個小時,信誓只做了三頁功課,學了三個英文單詞(we,you,they),還沒有記住意思。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比之一般家庭,有孩子的基層家庭,父母通常都會多打幾份工。

不僅因為生活成本高昂,還因為孩子的教育費用也很高。

但由此產生的問題就是,父母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

就像信誓一樣,獨自面對外界的誘惑,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律習慣。

不僅如此,經濟問題也是孩子求學道路上的阻力。

10歲的姜詠琳,父親是外資銀行高管,上五年級的她每天放學後都忙著學唱歌、跳舞、彈琴,每個星期都會有美國老師通過網絡為她補習英語。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節目中,姜詠琳和母親姜太要體驗一個綜援家庭(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生活。

這個家庭的孩子吳海萍,同樣上五年級,但兩人的英語功底差異明顯。

星期六姜詠琳都忙著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而對於吳海萍而言,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逛逛西九龍,同家人到公園遊玩一下。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當問及兩人長大後的願望時,姜詠琳說她想寫書,因為她喜歡寫作。

而吳海萍的願望則是當醫生,因為醫生工資高,可以治病救人。

但當吳海萍被問及自己的家庭是否有能力培育她成為一名醫生時,她只是無奈地回答“應該不行”。

因為她清楚,目前的學費不高,但是到了中學、高中、大學,所需的費用並不是自己的家庭可以承擔的。

經濟問題的代際傳遞,成為當下香港很多家庭面臨的問題。

那就只能默認現狀嗎?

節目中一位校長認為,之所以在孩子當中形成差異,是因為基層的孩子獲得機會很少,如果為基層的孩子提供機會,他們是可以追上來的。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美國在90年代曾實施過一個名為MTO(向機會搬家)的社會實驗。

向貧困家庭提供援助,讓其搬至更富有,機會更多的地區。

10年後進行調查,發現搬去富有地區的家庭,家庭收入、失業率等一系列指標基本沒什麼改變。

結果讓人絕望嗎?不。

當幾年後再次對這些家庭回訪,發現雖然這些家庭自身沒什麼改變,但他們的孩子相比未搬家的家庭,無論是在升學率、經濟收入,還是社會地位上,都實現了明顯的突破和跨越。

一旦得到機會,很多人是可以彎道超車的。

而機會,從來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Richard Eng是連鎖補習學校的創始人,童年同樣經歷過困難的日子,曾經一家五口人只有一碟腐乳和一碟菜。

但Richard認為,經濟困難是上一代的事情,這一代是可以改變的。

只要肯在讀書學習上付出心思,就毋需介意現在的狀況,重要的是以後如何。

三觀盡毀的9分片,說透億萬有錢人不敢承認的潛規則

或許,為生計掙扎的人已經沒有精力去考慮改變現狀,但並不代表改變現狀的可能性為零。

受教育水平、環境、機會,都在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未來。

每一環,都在蝴蝶效應般相互作用。

更高的教育水平,意味著接觸到優質環境的可能性越大,而優質環境,又意味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對於普通人來說,實現跨越最有效的辦法,或許就是通過讀書儘可能改變客觀環境和自我價值,在決定人生的重要性機會出現時,有能力察覺並及時把握。

或許我們的努力不能帶自己瞬間脫離泥沼,但只要向上一寸,就多一寸的希望,最不濟,也是給後代帶來希望。

而所謂奇蹟,只不過是你的幸運,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