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疫情期间宅在家,不想只长肉,也想增加技能,就报名参加了《非暴力沟通》的线上读书会。

也巧今天收到知乎问题邀请,如何让孩子自主确立目标,觉得书里的内容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那先说一说非暴力沟通是什么吧。很简单,它就是一些沟通方式。依照这些方式来谈话和倾听,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真正情谊相通。

小伙伴恐怕要问,非暴力沟通和确立目标有什么关系嘛?下面具体来说:

我们希望确立的目标越具体,非暴力沟通就越有用!

如何让孩子自主确立目标,其实是个挺宽泛的问题。

针对一个宽泛问题,提出一些宽泛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比如对孩子说明树立目标的好处,别指责孩子,理解孩子到底怎么想的,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但是这样到底管用吗?说实话我不知道。

那我为什么觉得非暴力沟通有用呢?

据带领共读的老师讲,非暴力沟通跟我们传统意义上学心理学其实并不太一样。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非暴力是一门基于具体实践的学问,并不把我们遇到的情况进行归类汇总,然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

使用非暴力沟通,意味着我们会尊重每一个当下的情境。尊重当下每一个生命个体鲜活的表达。

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越具体,非暴力沟通就越有用!

比如,一起共读的伙伴提出,让孩子把脱下来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机上,可怎么说都不管用,还是到处乱扔,提醒“一百次”也不听,总和自己对着干,怎么让孩子自动自发就把这件事做好,其实也是个小目标。

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或者,对大一些的孩子,如果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不用家长操心,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真是再好不过了。

说到让孩子自主确立目标,我们想让孩子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呢?或者说,目前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

学习非暴力沟通,首先是觉察我们自己。

非暴力沟通开篇就提出了四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掌握这四要素,就算会用非暴力沟通了。

这四要素具体再展开一下,就是:我的观察是什么?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我的请求是什么或者说怎样达成自己的需要?

还是以上面乱扔脏衣服的小问题为例吧,这样的问题更具体是不?对,还是那句话,越具体的问题,就越适合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

别说,书里针对这个问题,还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可见,孩子乱扔脏衣服,真是个世界难题……

国外一位母亲也不满意儿子乱扔脏衣服,她面临的困难更大,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别说唠叨多了不行,简直点火就着。

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那她是怎么做的呢?就是参照这4要素。

“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你看,短短的一句话,是不是就包含了观察、感受和需求,比“你又乱扔脏衣服!”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

这个要素就是明确告诉孩子,妈妈期待他怎样做。这个期待是满足妈妈的需求。

领读老师提到,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跟自己对着干,说什么他都不听,有时候真得提醒“一百次”;或者说,怎么沟通发现都效果不是特别好。这时,我们是不是愿意把这个注意力给回到我们自己,首先去观察自己的感受呢?

怎么说孩子都不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作为家长的权威被挑战,还是工作劳累了一天充满挫败感,或者认为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得不到回应呢?

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从表面走到内心,观察我们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学非暴力沟通,最大的一个作用就在于,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感受,明确自己的愿望,然后更诚实的把自己所想所需表达出来。

看到这里,如果觉得非暴力沟通有用,想要读一读这本书,其实先要问一问自己的真正需求:我学习非暴力沟通,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改变孩子吗?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自己,我为什么想要让孩子树立目标呢?

学习非暴力沟通,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

还是回到前面共读伙伴的问题吧,只是孩子乱扔衣服让人恼火吗?

疫情来临,大人孩子都不能出门,人人憋得一肚子火,根本不想好好说话。

一天晚上,孩子过来说,“妈妈,我想去***,看新发现的病毒。”

这两天新闻里都是关于疫情和病毒的新闻,孩子经常提到,伙伴一般都不怎么回应,心想孩子可能就想让人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个年龄就喜欢耍酷。

当天晚上,伙伴正在读书,听了领读老师的话,也比较有能量。于是就转过身问孩子:“又有新病毒了?”孩子紧接着就解释了自己看到的东西,母子俩来回对话,伙伴没有指责,只是不明白了就问,并回应孩子的话。

关于孩子对病毒的理解,最后妈妈也没有太听懂。但这些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孩子的需要被满足了。而伙伴当时的需要正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在认真聆听,孩子肯定感受到了。

最戏剧的是,母子俩聊完,孩子就自己洗澡去了。好些天没洗,今天居然主动去洗澡,简直不可思议,因为之前让洗也不洗。这里,让孩子主动洗澡,是不是也算完成了一个小目标呢?

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上面的小例子可能只是浅层的沟通,那如果带着我们的爱,带着我们的善意去倾听孩子,同时了解在语言表达的背后,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到底是怎样的,然后找一找满足妈妈和孩子双方需要的行为策略,实现共赢,这时,让孩子自主确立目标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这样,就是做到非暴力沟通了。

在共读第一天,领读老师特别讲到冰山理论。在非暴力沟通的学习中, 冰山上面的部分,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时,双方的互动、言语和行为;而冰山下面的部分,就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所讲到的,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些不仅在与人相处中看不到,有时连我们自己也未必清楚。

学习非暴力沟通,正是要看清冰山下的东西。看清冰山下的东西,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了解我们最爱的孩子,让爱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真正看清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之后,我们的注意力还聚焦在让孩子树立目标上吗?这时,目标是不是更清晰,或者自然而然完成了呢?

最后说一下作者和全书结构吧。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卡尔·罗杰斯。他发展出的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隔离宅在家,和孩子好好说话都成难题了吗?非暴力沟通说,当然不

全书一共13章,我认为可以归纳成4部分:

1-2章,非暴力沟通的目标是让爱融入生活,也列举一些异化的沟通方式,这些方式会蒙蔽爱。

3-6章,非暴力沟通有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里每章各讲一个要素。学会了这四要素,也就掌握了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7-8章,主要讲倾听,倾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特别是当对方做了一些我不理解的行为,通过倾听可以明确这背后隐藏着对方怎样的渴望。

9-13章,爱自己以及如何爱自己。正像前面谈到的,对孩子的期待其实源自我们自己的需求。非暴力沟通最大的作用还是让我们爱自己。

好啦,先写到这里吧,感兴趣的伙伴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