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發生在赤峰街的一樁血案:名醫之殤

魏星橋,河北省薊縣喬家庵人。生於中醫世家。民國十五年(1926年)定居哈達街(赤峰街),住在西新街路南。此人醫術高妙,求醫者絡繹於門。因其出場費(每出診一次)為現大洋一元(在家開方五角),所以人送外號“魏大頭”。不過也有說他腦殼大,頭部長得象當時赤峰商會會長揚子彬(體部相反,揚胖魏瘦),才得此綽號的。魏星橋的服務對象是中產階層以上家庭,一般貧苦百姓是用不起他的。

民國時期發生在赤峰街的一樁血案:名醫之殤

當年,東北陸軍(奉系)騎兵第十九旅旅長石文華的司令部設在三西街道北前毅軍將軍府。西院(廣印王商號舊址)是石文華的下屬部隊第三十一團的團部,團長名為宋德昌。這位團長的前妻生有兩個女兒,芳華二十上下,穿著入時,顏值出眾。團長還有一位姨太太,年紀和兩個女兒相差無幾。

一天,二女兒忽然感覺身體不適,爾後嘔吐不止,不思茶飯。沒辦法,只好由姨太太陪著去魏大夫家就診。

魏星橋有吸鴉片的嗜好,平日起床較晚,聽說團長家人前來求醫,絲毫不敢怠慢。號完脈後,他沒有多想,隨口說道:“這是惡阻(中醫裡懷孕的代名詞),請夫人放心,吃一劑兩劑藥就會好的。”二小姐一聽,頓時臉色飛紅,低頭跑了出去。原來二小姐梳著短髮,很難辨別是已婚還是未婚,魏大夫便將她當成了已婚婦人而直言相告了(未使用委婉說辭)。

民國時期發生在赤峰街的一樁血案:名醫之殤

團長的姨太太回到家中,把姑娘得“病”得實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團長宋德昌。

次日,宋團長專門派車,把魏醫生接到公館。擺好煙具,先請魏星橋過足大煙癮,然後才到後院看病。魏一見患者還是昨天診過脈的女人,下意識地打了個愣。心內暗思,也許是團長大人盼子心切,怕是一時看不準,才讓我再診視一遍。當下斷然說:“咋天診斷沒錯,確是惡阻無疑。”宋德昌俯身低聲鄭重問道:“魏先生真的不會診錯吧?”接著取出大洋二十枚放在桌上,“請先生笑納,權作診費。”說罷轉身從牆上摘下手槍,一槍就要了女兒的命,立即剖腹驗胎,果然取出一個已經成型的胎兒。宋團長一下子跌坐在太師椅上,嘴裡自言自語說道:“名醫呀名醫,的確名不虛傳。”

民國時期發生在赤峰街的一樁血案:名醫之殤

魏星橋此際才如夢方醒。事關人命,如何避禍全身?急切中便用衣襟將胎兒兜起,慌忙向外走去,卻被門衛攔住:“先生,還是將胎兒留下為好,帶出去恐有不便。”魏無奈,只好放下胎兒,一路小跑,逃回家中。兩天後,一代名醫魏星橋溘然長逝。

對於魏星橋的死,坊間傳言有兩個版本:其一說他因頭一次遇見如此血腥的場面,從而驚嚇過度而亡;其二就如汪曾祺的小說《陳小手》裡的產科醫生陳小手因為摸了團長太太而被團長擊斃一樣,魏星橋是被宋德昌謀害(怕家醜外揚)的。

據說,宋二小姐的胎兒是宋德昌的一位聽差造的孽。事發後,這名聽差遂即逃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