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阻击战:血战七昼夜 青史永留名

嘉善,是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地缘上的接近性,令这座县城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78年前,这里爆发了浙江抗战史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战斗——嘉善阻击战。数万名中国官兵赶赴嘉善,与日寇血战七昼夜,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卫国城墙,给国人以深深震撼。

  1937年11月初,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11月5日,3万余日军在杭州湾北岸登陆。淞沪会战出现重大转折,上海已然处于危急状态。日军主力第18师团如猛兽般踏县过镇,直扑嘉善,意图占领嘉兴,切断苏嘉铁路,封堵守卫上海的中国军队,并沿太湖西岸进犯南京。

  嘉善告急!为了保障上海撤退部队的侧翼安全,阻止日军切断苏嘉铁路、沪杭铁路等战略要道,中国军队第10集团军预备11师41团、128师、109师、暂编13旅1团、62师368团等部队,日夜兼程奔赴嘉善,阻击日军进犯。

  11月8日,嘉善阻击战打响。2000多名日军从金山县出发,向枫泾镇发起猛扑。预备11师41团全力阻击,面对日军的炮火优势,全团伤亡大半。次日凌晨,中国军队109师师长赵毅率327旅654团抵达嘉善,随即赶往枫泾镇,与预备11师41团换防。趁着中国军队换防之际,日军集中炮火,向枫泾镇发起猛攻,子弹密如雨点,爆炸声响彻云霄。

  “日本鬼子控制了制空权,派飞机不停地轰炸我们的阵地,许多战友在轰炸中牺牲了。”今年90岁的谢天祐老人参加了当年的嘉善阻击战,担任传令兵,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的惨烈,“打得最惨的就是南星桥那一战,一直从白天打到天黑,满地都是尸体……”

  11月10日,中国军队128师382旅在南星桥港西岸布防后不久,日本飞机开始低空轰炸,南星桥东堍的日军开始用机枪扫射,并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意图冲上南星桥。守卫在南星桥西堍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坚守阵地。日军增援部队越来越多,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疯狂扑向中国军队阵地。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日军精良,但是中国守军依然血战到底,采取夜战、近战、白刃战,往复冲锋,寸土必争。128师官兵隐藏在战壕中,等到敌人逼近时,才跃出战壕,和敌人拼刺刀肉搏,以血肉之躯阻击日军。

  在猛烈的炮火中,南桥村化作一片焦土,全村200多栋住房烧得只剩下了两间半。田野、壕沟、河浜里,到处是阵亡官兵。“碉堡里的抗战将士死得最惨,鬼子拿不下碉堡,就用燃烧弹把他们活活烧死了,有的碉堡里有五六十个士兵。”回想起那惨烈的景象,谢天祐忍不住落泪。“此次战役,悲惨已极,壮烈已极。”109师师长赵毅不禁感慨道。

  “部队里的湘西士兵尤其厉害,拼刺刀时他们个个不怕死,杀得鬼子都胆战心惊……”多年以后,每当回忆起这场战斗,谢天祐的眼前总浮现出那些勇士的容貌。在嘉善浴血奋战七昼夜,中国军队阵亡3700余人,其中128师阵亡1595人。128师的官兵多为湘西凤凰人。嘉善阻击战之后,湘西凤凰城内外,几乎家家悬挂伤悼白幡,哀祭阵亡弟子的忠魂。

  中国军队在嘉善血战七天七夜,以落后的装备和血肉之躯,在日军飞机大炮的疯狂进犯面前,筑起一道血肉之墙。7天时间,日军只推进了11公里。“嘉善阻击战,粉碎了日军迅速切断苏嘉铁路的企图,为淞沪会战大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延缓了日军进犯南京的速度,创下了淞沪会战大撤退的‘阻击战之最’。”嘉善县档案局档案管理科副科长俞锋认为,嘉善阻击战所取得的战果,不仅挫败了日军的阴谋,也振奋了中国军队的士气。

  “抗日有功自信山河永记忆,报国无悔不须青史长留名。”在嘉善县档案馆嘉善抗战档案史料陈列室门口,挂有当年嘉善阻击战幸存者后人赠送的一副对联。这些将热血洒在嘉善大地上的勇士们,历史没有忘记他们,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

  1997年11月8日,嘉善县人民政府在泗洲公园的一片宁静之地,立起了一座“抗日嘉善阻击战纪念碑”。字字滴血的碑文告诉我们,今日的和平幸福生活,是长眠于地下的勇士们曾经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必将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我们不曾忘记那血雨腥风的过去,我们将会严正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