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財政問題,是事關政權穩固與否的物質基礎,因而歷代王朝無不十分重視。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後,戰爭頻仍,軍費開支很大,百業待興,都需要有財政的保障。所以,管理財政,選任理財能手便顯得尤為重要。因當時從蒙古王公貴族中很難找到理財能手,忽必烈曾首先選用回族人阿合馬,其次是漢人盧世榮在朝廷理財,可稱得上是理財能手,但他們都先後被彈劾致死。正當這時,元朝面臨嚴重財政危機,世祖忽必烈明令桑哥來理財,“天降大任於斯人”。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他臨危受命,無法拒絕,也不可能後退,只有研究良策後,大膽向前。於是,在忽必烈的支持下,他實施了一系列整頓財政的舉措。一、更改鈔法,頒行至元鈔,用發行新貨幣的方式緩解財政困難。二、組織了十二人中央清查組,對國家財政進行了全面清查。他“以理算為事,毫分縷析”,“倉庫諸司,無不鉤考”,對江西、福建、四川、甘肅、江淮、安西六省財政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清算。三、針對嚴重赤字,提出增加酒、鹽、茶的稅收來增加財政收入。四、制定了一些限制王公貴族聚斂的措施。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一方面他奏請忽必烈,對部下大量的賞賜金、銀、幣、帛和土地要有節制,不能想賜多少就多少。他說錢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地上冒出來的,而是從老百姓那裡徵收來的。如果不注意節儉,財政就會出現危機。另一方面,他還認為,有些官吏大戶,土地極廣。對於他們,除了一定的限額以外,其餘也應當徵收地租。從以上可以看出,桑哥不失為一個理財能手,他對緩解元中央的財政危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他執政期間,還奏改總制院為宣政院,對於治藏卓有功績。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總結桑哥的一生,可用這樣兩句話來概括:懷才有遇,得以建功立業;生不逢時,終卻含冤九泉。俗話說得好,“樹高招風”,“槍打出頭鳥”。一方面,桑哥在雷厲風行的懲貪中,打擊過不少朝廷中的蒙古官員,在理財措施中,也觸動了不少蒙古王公貴族的利益;另一方面,桑哥這樣一個外族人,受到世祖格外信任和重用,破例任命為右丞相,且處處建功顯能,又引起了朝臣,特別是蒙古族官員的忌恨。當他在擔任總制院使一職時,御史臺就因他建了一座向八思巴求法的佛堂而治罪下獄,幸虧他的恩師向世祖說明事情真相,才得以出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到了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春,也裡審班、也先帖木爾等一大幫蒙古王公貴族終於忍耐不住心中的嫉恨,一齊向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說他“專權贖貨”。當時,忽必烈正面臨百姓失業、各地反叛起義連年不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的局面,為了緩和矛盾,平息眾怒,穩定統治集團內部,他只好忍疼割愛,下令將桑哥下獄,七月即處死,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桑哥臨危受命,接管了元朝嚴重的財政危機

縱觀桑哥的一生,他確實是在元世祖忽必烈身邊為元朝竭盡全力的傑出人物,正像有關史籍中所說,他是一位有功績的“賢能大臣”。《元史》把他列在奸臣傳中,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是不公平的。其功過是非,當留於後人評說,隨著《元史》以外其他史料,尤其是藏文史料的不斷問世,桑哥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將會得到正確的評價。他的靈魂將在九泉之下得到一些寬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