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鴿界公認的四大名品鴿系

上世紀5,60年底,上海鴿界公認的國血品系主要有四個:“愛鳥”、“吳淞鳥”、“沙愛昂”、“培爾琴”。

“李鳥”及由“李鳥”延伸的品系

“李鳥”是由養鴿先輩李梅齡博士於上世紀30年代引入10羽比利時偉奇·固耐、德國麻爾、克倫巴名系鴿和德國軍用鴿後精心培育而成的。

曾經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稱雄上海鴿界。全國解放後,養“李鳥”的隊伍進一步擴大,比較著名的有張志清、汪大同、張良能、劉秀龍、張朝德、錢震閭、許建琳和張順奎等。

上海鴿界公認的四大名品鴿系

▲李梅齡和他的夫人合影照

關於“李鳥”品系的形成及其特點,相關文章舉不勝數,本文不再贅述。這裡記錄的是養鴿前輩歐陽惠民培育的“歐陽氏鴿”及劉秀龍培育的“秀龍鳥”。

歐陽惠民是香港賽鴿會會長,他培育的“歐陽氏鴿”是“李鳥”在香港的延伸。歐陽惠民早年在上海經商時就酷愛“李鳥”,1939年去香港經商時,李梅齡贈送他二十多羽“李鳥”,他贈李太太一顆鑽石。

在香港,歐陽用“李血”為主血,摻入引進的西翁·華普利血統,育出了許多冠軍鴿,創建了“歐陽氏鴿”品系。

劉秀龍精心培育的“秀龍鳥”是“李鳥”品系的延伸。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秀龍鳥”就在多次競翔中獲得殊譽:徐州——上海第5名;兗州——上海第9名等,劉秀龍培育的種鴿由此飲譽鴿界。

劉秀龍在上世紀40年代初就開始養鴿,當時只買些外形美觀、眼神明亮的上海江灣紫金砂等品種,屢次的失敗和挫折,激起了他尋覓優秀種鴿的慾望。劉秀龍酷愛“李鳥”,他曾經說過:“此生要麼不養鴿子,要養就養‘李鳥’。”

上海鴿界公認的四大名品鴿系


有些富裕的鴿友都以金條計價來引進“李鳥”,而對於劉秀龍這個在牛奶棚工作、靠工資養家餬口的普通職工來說,想用金錢引進“李鳥”簡直是天方夜譚。後來,劉秀龍的同事在牛奶棚捉到一羽“李醫生”的遊棚鴿,從此劉秀龍獨闢蹊徑,想方設法去尋找“李醫生”的遊鵬鴿。

在朱永年、周鼎元等友人的幫助下,他先後從廢棄的鴿舍、嘈雜的鴿市,以至尋常百姓的鴿籠中,居然收集到了15羽珍貴的“李鳥”。

劉秀龍經過精心配對、訓養和參賽,在繁衍中不斷篩選和改良,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秀龍鳥”。這一優良品種不僅在上海組織的競翔中成績輝煌,而且,他支援全國各地鴿友的種鴿,經過雜交的子代在競翔中賽績出色。

因此,中國近代信鴿的奠基人李梅齡培育的“李鳥”之所以能延續到二十一世紀,全靠一大批熱愛“李鳥”的前輩們。

“吳淞鳥”及“吳淞鳥”領航鴿系——“汪種”

我國“吳淞鳥”的主要創世人是著名的信鴿育種家、賽鴿家汪順興。他於解放初期從事養鴿生涯,是鴿界公認的“配對好手”。他與幾位同好經過多年的育種、參賽實踐,育成了以超遠程為主要特長的“吳淞鳥”品系,它與“李鳥”齊名,同樣享譽全國,經久不衰,是造福鴿界的寶貴財富。

上海鴿界公認的四大名品鴿系

▲汪順興照

汪順興少年時期,在寶山楊行他叔父的豆腐坊學生意時開始接觸信鴿。抗戰勝利後他的叔父引進了日本原環軍用鴿數羽。汪順興成家後,搬遷至吳淞鎮山陽路6號,也開了一家豆腐作坊,並自己開始養鴿。當時,他的種鴿除了他叔父引進的日本軍用鴿外,還經常用雞從胡桂楨處換來日本軍用鴿,也有一些是花錢買的。

解放初期,上海吳淞鎮養鴿戶只有汪順興、柏鴻升、王月亮、張阿興等十餘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鴿人與日俱增,而其領軍人始終是汪順興。

他最先領悟鑑別信鴿優劣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把鑑別的本領學好了,才談得上挑選賽鴿參賽,才能在競翔中立於不敗之地。汪順興在競翔和鑑賞過程中,選擇超過種鴿父母的子代作為基礎種鴿,以展示他的“養鴿連接”的育種原理。日後,“汪種”的超強遺傳與優秀賽績足以證明其育種原理的科學性。

“汪種”的基礎種鴿是日本軍用鴿,育種源頭是1954年的北京——上海賽5名深雨點砂雄;在“汪種”形成過程中,汪順興用過“老桃花”、海茨門·西翁”、“淡雨點三姐妹”和日本氣象鴿以及臺鴿雄。汪順興的過人之處就是運用外血(日本軍用鴿)並本土化(自成“汪種”品系)。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發現中國賽鴿的體能與國外優秀賽鴿體能的差距,再度運用外血(日本氣象鴿、英國種、法國種和臺鴿等)進行“強強聯姻”、優勢互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實現了“梅開二度”的效應。

上海鴿界公認的四大名品鴿系


“老桃花”是北京—上海賽第5名之女,即1957年老雌配日本種桃花雄的直子,其羽毛體型特徵大致成為特定類型並通過汪順興傳給吳淞地區廣大鴿友進行繁衍,其後代取得了優秀的賽績。

關於起用海茨門·西翁雨點雌,這是汪順興用放飛兗州的鴿子與同濟大學錢宗毅教授交換來的歪尾巴黃眼雌,眼砂結構極好,與“汪種”幾羽種雄交配,其子代在各類競翔中賽績輝煌。

比如,1958年7月11日放飛潼關,空距1100公里,黃厚生冠軍、汪順興亞軍、柏鴻升4、5、8、11名,包括錢宗毅教授引回的兩羽幼鴿也雙雙歸巢,均為其子代;1960年7月25日放飛西寧,空距1900公里,李永昌的冠軍鴿也是歪尾巴雌配汪順興種鴿所出兄妹配對的女兒。

關於起用“淡雨點三姐妹”,即汪順興的“5555”配潼關亞軍直子所出姐妹鴿61-66970(太原亞軍)、62-76340(西寧8名)、61-70174(特留種鴿)。汪順興育種過程中特別關注“金母)效應,很多賽績優秀的子代均流淌著這“三姐妹”的血。

關於起用日本軍用鴿、臺鴿等外血,這是汪順興在本土化後敏銳地發現“國血”體質不強可能導致歸巢速度不快的原因,再次引進外血育種,以利於復壯“汪血”品系的活力和歸巢速度。汪順興的鑑鴿能力、培育品系、自身賽績、品種的覆蓋面和對鴿界的貢獻、影響,令人敬仰和崇拜。

“汪種”具有吃苦耐勞、機敏擅飛、歸巢率高、速度快等優秀品質。1953年汪順興和柏鴻升加入中國信鴿協會後賽績優良。期間,柏鴻升在汪順興的指導下,用“汪種”曾在競翔中榮獲潼關第4、5、8、11名;太原6名;北京5名等高位名次。

汪順興在較短時間內成為全距離賽鴿的高手,短短十年連續獲得多項冠軍、亞軍和前十名,是中國賽鴿史上的奇蹟。“汪種”鴿傳給弟子和其他鴿友,在各賽程競翔中摘金奪銀、捷報頻傳,並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中國優秀鴿或鴿種的形成,其中有汪順興的一片心血,有他的一份功勞。

人們這樣描繪“汪種”鴿的品貌:體型中等偏小;紅黃眼、眼砂偏深;底砂黃色、眼志深茶色;頭頂略平、最長、中等鼻瘤、扣得緊;羽毛緊薄、有光澤;恥骨收得緊、站姿優美、機靈溫順。“汪種”親和力好、遺傳性強賽季優秀。“汪種”在汪順興手上出冠軍,冠軍的後代又湧現出冠軍,連支援他人的“汪種”也會出冠軍,這就是汪順興培育的“汪種”鴿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