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跟孩子說話,不用嘮叨第二遍,簡單又有效!

這樣跟孩子說話,不用嘮叨第二遍,簡單又有效!

李玫瑾教授


教育學家說: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一定要謹記的兩個字,那就是“閉嘴”。這裡的閉嘴不是不說,而是不要嘮叨。

所謂嘮叨,不過是我們打著愛的名義,懸在孩子頭上的一把刀。一旦媽媽“閉嘴”,停止了對他們反覆嘮叨與抱怨,那孩子的問題就少了50%。

可是不嘮叨,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話呢?

01

承認孩子的小情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情緒,孩子也一樣。

當他不聽話、耍賴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允許孩子偶爾的小情緒,試著去體諒孩子:“媽媽猜你現在有一點不開心對不對”、“你是不是覺得媽媽這麼做不好”……替孩子說出心裡的話,讓孩子知道你明白他的心情。

一般情況下,孩子要等到青春期才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越小的孩子,表達能力就越弱。所以,他們難過或者生氣的時候,會通過耍脾氣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這個時候家長再去批評孩子,肯定會事倍功半,甚至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滿和反抗。而如果能夠承認孩子的情緒,並且關心他,那麼孩子不僅能夠感受到父母哭對自己的重視和理解,還能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然,感受到關愛的孩子自然就會乖很多,也願意聽媽媽的話。

這樣跟孩子說話,不用嘮叨第二遍,簡單又有效!

02

制定明確的規則

家長一定很困惑,為什麼自己對孩子說十遍都不管用,但是老師只要說一句,他就會立馬去做。原因就在於,一般老師都會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就跟大家一起制定一套班規。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不可以做,非常明確具體,違反了就會獲得相應的懲罰。

但是反觀我們家中,更多的是不成文的規定。原則上飯後只允許看半小時電視,等到了時間,孩子會以把這段看完為由要求再看一會,然後你會每隔五分鐘來提醒一次,孩子就會感到很嘮叨。

這也怪不得孩子,人都是有惰性的,可如果這時候有一條具體的家規,我相信他們雖然會有不情願,但還是會遵守的!

大樹老師一直都是這麼制定家規的,大家也可以試試:選擇一個大家心情都不錯的週末,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制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規則,包括孩子具體的作息時間,學習目標等等,一定要具體到早上幾點鐘刷牙,每天什麼時間段看電視,最遲幾點鐘回家……

這樣跟孩子說話,不用嘮叨第二遍,簡單又有效!

為了公平起見,也給我們自己制定幾條規則,比如每天玩多久手機,至少每週抽一天時間陪孩子等,這樣孩子能更容易接受。

家規定好了,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謄抄一遍貼在醒目的位置,下次當他在犯規的時候,你委婉地提醒一遍就好了,用一定的規則代替反覆無用的嘮叨。該做什麼,要怎麼做只需要遵守這個規則就可以了,而不是無止無盡的嘮叨讓雙方都不愉快。

要知道,成文的家庭規則,會給孩子很強的儀式感,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無形的激勵和約束。

03

批評之前先警告

孩子犯錯了或者不聽話,家長通常上來就是先批評一頓,看你老實不老實。認為只有先震懾住孩子,再開展教育就容易得多了。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孩子怕打卻不服管,容易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而且家長也沒有給孩子一個自我改正的機會。

作為孩子的榜樣,爸爸媽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孩子:“我今天有點不開心,因為應該寫作業的人卻在這裡看電視。但是他要是現在能去做作業的話,我應該會原諒他。”

孩子都是聰明的小機靈,爸爸媽媽這麼說他會意識到他們已經生氣了,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現在自己改正,會獲得媽媽的原諒。

這樣跟孩子說話,不用嘮叨第二遍,簡單又有效!

04

語氣不能太強硬

美國虎媽蔡美兒,大家都聽說過吧。

就是那個把兩個女兒送進耶魯哈佛的母親,她為了讓孩子事事第一,對孩子不惜採取強迫高壓的手段。可即使她這麼強硬,碰到女兒不聽話,有時候也沒轍。

在女兒露露3歲的時候,她用各種當時強迫女兒練鋼琴,露露就是拒絕配合,誓不罷休的蔡美兒對女兒說:如果你再不練,我就把你扔到門外。(那時候冬天)本以為這招能讓女兒害怕,然後乖乖就範,可令她沒想到,女兒露露穿著單薄的睡衣就出去了,出門前還不忘狠狠瞪了她一眼。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用狠話持續試壓是很多父母最常用的套路,先是“再不走,我就把你丟在這”;看孩子沒動,再補充一句“馬上我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再沒用可能就要上升到武力威脅了。

可是使用越頻繁,失效也就越快,慢慢地孩子就會對我們的威脅不再懼怕,管教的效果自然也越來越差。

每個威脅的背後,都需要一個道理的支撐。我們要點出孩子到底錯在哪,不要一直催孩子飯前洗手洗手,而是跟他說,不洗手就吃飯肚子會疼。

家長要注意,千萬不要在滿口說愛的時候,卻面目猙獰,威脅式嘮叨是最容易培養出叛逆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