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眾所周知,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一直以來都是咱們國人的一個驕傲。而作為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這個名字自然也是家喻戶曉。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當然了,目前史學界對於蔡倫發明造紙術這個結論,是有爭議的。因為史書對於蔡倫造紙的記載太少,《後漢書》中滿打滿算,不足二十個字。

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漢書》

其沒有具體的一個製造過程,也沒有說其前因後果,更沒有明說是蔡倫發明了紙。所以歷史上,對於蔡倫發明造紙術是有許多人持懷疑態度的。比如唐朝的張懷瓘,就在其著作《書斷》中表示,造紙術早就有了,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而已。

“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

最為關鍵的是,在近代的一些關於西漢遺址和墓葬考古發掘活動中,多次出土了古紙,這無疑是給張懷瓘的論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實物證據。所以,準確的講蔡倫應該是造紙術的一個改進者。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但就算是如此,蔡倫在造紙術上起到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正是因為他改進的工藝,使得造紙術可以大範圍的流傳。這就好比瓦特只是改良蒸汽機,但你能否定他在蒸汽機上的貢獻嗎?

所以,蔡倫對於造紙術貢獻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對於人類文明傳播有著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我們對於他的瞭解其實並不多。一般教科書也只是講他生活在東漢時代,發明或者改進了造紙術。對於其人生履歷,所言甚少。

這是有原因,蔡倫這個人雖然稱得上是一個科技巨匠,但是他的歷史形象並不好,不適合宣傳。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書上會講匡衡鑿壁偷光,刻苦學習的勵志故事,卻不會告訴你這個人後來變成了一個貪官,因為貪腐而身敗名裂。

歷史上的蔡倫其實是一個鐵匠來的,他們家世代也打鐵為生。而在那個時代,鹽、鐵等相關產業,其實都帶有一定的官辦性質,所以蔡倫他們家和官府聯繫頗為密切,或者說他們家其實就是給官府打工的。得益於這個關係,蔡倫得以被當地負責採冶鑄鐵的官員推薦,進入皇宮做了一名宦官。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眾所周知,作為一名宦官,在宮裡當差,最為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如何討人歡心。只有得到妃子或者皇帝的賞識,你才會有前途。而蔡倫這個人,在當時宮裡的宦官中,屬於一個比較另類的存在。東漢時期,宦官依然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其人員組成大部分是罪犯、俘虜的後代,他們很小就被選入掖庭,教授禮儀,學會如何服侍伺候皇家的主子們。而由於從小生活在深宮內院,他們的眼界不夠開闊,而且長年的宮廷生活,使得他們的思想行為,都比較教條和收斂。

而蔡倫不一樣,他從小生活在南方的山林之中,有著豐富的童年生活。而且他出生於鐵匠世家,工匠手藝能力基礎好,這些東西都成為了他在宮裡討好別人的最好資本。甚至於“發明”造紙術,也是他拿來取悅皇帝太后的一種手段,並沒有所謂什麼造福人類這樣的偉大初衷。

就這樣,入宮蔡倫從掖庭的小雜役做起,一路摸爬滾打,憑藉著自己當初在鐵匠鋪學來的技術手藝,逐漸得到了當朝皇后竇氏的賞識,併成為了皇后的心腹。

當然了,能成為皇后的心腹,靠的絕不僅僅是奇淫技巧。其更多的還需要主子替做事兒,有著實實在在的功勞,特別是那種背地裡不光彩的事情。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於是乎“宋貴人事件”,這場東漢歷史上著名的宮鬥慘案,便成為了蔡倫上位的絕佳跳板。

話說當時後宮之中的,竇皇后雖然以皇后身份寵冠後宮,但是她覺得自己地位並不穩固。因為她沒有給漢章帝誕下子嗣。而後宮中的宋貴人和梁貴人接連誕下皇子,而且由宋貴人所生的皇三子劉慶,早早的被漢章帝立為了皇太子。這意味日後宋貴人很可能會憑藉太子生母的身份,在地位上壓過自己,甚至於取皇后之位而代之。

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竇皇后便發動身邊力量,誣陷宋貴人搞歪門邪道。最終宋貴人自殺,皇太子劉慶也被廢掉,貶為清河王。這便是,東漢歷史上的 “宋貴人事件”。

而在這次事件中蔡倫出力不小,當時宋貴人因為用生菟做藥引子治病,被竇皇后誣陷為欲作盅道,咒詛宮廷。結果漢章帝聽信讒言,將宋貴人下獄審訊,同時廢掉了皇太子劉慶,改立竇皇后養子劉肇為太子的。原本此時竇皇后的目的已經算是達成,但她並不想就此罷休,她要將與自己爭寵的宋貴人趕盡殺絕。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於是她示意負責出入皇宮、傳遞詔令的小黃門宦官蔡倫傳遞假消息,告訴漢章帝宋貴人已經認罪。最終漢章帝聽信蔡倫的謊言,宋貴人悲憤之下,服毒自殺。

蔡倫陰承後旨,曲為鍛鍊,竟說二貴人咒詛屬實,請付典刑。

當然,從現實角度而言,蔡倫這樣做,其實問題不大。因為他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黃門傳令官,皇后讓他做什麼,他不敢不做。而且蔡倫也因此成為了竇皇后的人,日漸獲寵。後來漢和帝即位,竇氏成為皇太后,竇氏一族作為外戚,獨攬朝政。作為竇太后心腹的蔡倫,自然也是加官進爵,被升為中常侍,成為皇帝近臣。

此時的蔡倫改換門庭,站到了竇太后的對立面。

眾所周知,東漢有兩大頑疾,一個是外戚,一個是宦官。東漢最終的滅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外戚與宦官鬥爭的結果。外戚的權力地位來自於太后,宦官則依附於皇權,他們的鬥爭其實也是皇權和後權的一個鬥爭。蔡倫身為皇帝近臣,他自然知道,漢和帝想要扳倒外戚集團,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所以他跟隨大宦官鄭眾起,幫助漢和帝剷除了竇氏外戚集團。沒錯,歷史上那個以“勒石燕然”,而與霍去病封狼居胥齊名的漢朝名將竇憲,就是栽到了蔡倫手裡。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從國家角度而言,蔡倫此舉是為民除害。但是他畢竟曾是竇太后一手提拔,此時卻成了顛覆竇家權柄的一把利劍,不得不說,竇太后看錯了人。

而且你千萬不要認為蔡倫是因為正直才幫助幫助剷除外戚集團,他其實純屬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因為當時竇家專權,朝堂內外,怨聲載道,其早已經站到了大家的對立面,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他如果依然選擇和他們站在一起,屆時難免殃及池魚。

公元105年,漢和帝劉肇駕崩,年僅二十七歲。即位的漢殤帝出生劉隆,剛出生一百多天,根本無法處理朝政。所以朝政大權被鄧太后接管,鄧氏一族作為外戚,再度獨攬朝政。也就是說,又一個竇家誕生了。甚至於,這個鄧家更厲害。因為漢殤帝實在太小了,而且兩歲便夭折,此後的十幾年裡,大權一直都被鄧太后攥在手裡。鄧氏一族也因此風光無限。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而此時蔡倫自然分得清形勢,早早的投入到鄧氏門下,併成為鄧太后制霸朝堂的一柄利劍。由此可以看出,蔡倫其實就是一個毫無底線,反覆無常的投機者。

當然,投機者往往都會很成功,蔡倫得到鄧太后賞識,平步青雲,被封為龍亭侯。這也是為何蔡倫造的紙會被成為“蔡侯紙”。而一個宦官能被封侯,在當時乃是莫大的榮耀,此時的蔡倫顯然已經走向人生巔峰。

元初元年,鄧太后以倫久在宿衛,封為龍亭侯,邑三百戶。

但是,好運不可能會一直伴隨著蔡倫,隨著鄧太后的去世,蔡倫再一次失去了靠山。而這一次,他再也找不到新的靠山了,因為新即位的漢安帝劉祜和他有仇。劉祜的父親正是當年被廢掉的皇太子劉慶,而他的祖母便是被竇太后陷害致死的宋貴人。劉祜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為父親和祖母平凡,洗刷冤屈。

而蔡倫作為當年那次事件的一個主要參與者,自然而然的逃脫不了制裁。蔡倫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跑不了,於是不等聖旨下來,便自己服毒自殺了。事後,蔡倫的爵位被剝奪,封地也被收回。

老師不會告訴你,歷史上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其實人品很差

一代大宦官,終究還是沒能安穩的度過餘生,不過,這是罪有應得。這可真應了那句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