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房子與黃金,哪個更保值?

在民國時期,舊制的一斤等於16兩,1兩=500/16克=31.25克。也就是說民國時期的一兩隻有31.25克,而現在的一兩卻是50克,只佔到現在的62.5%。

在民國時期,市面上流通的主要常見的金條分為兩種,“大黃魚”和“小黃魚”。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前者比後者要大,要重。

大城市房子與黃金,哪個更保值?

剛開始發行的是“大黃魚”,它的重量是10兩,也就是312.5克。這樣的“大黃魚”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買得起。後來發行的“小黃魚”,它的重量是一兩,也就是31.25克,“小黃魚”的重量正好是“大黃魚”重量的1/10,價格也相對是它的1/10。

民國時期的一根“小黃魚”重量是31.25克,現在一克黃金的價格在370元左右(已經是難得大幅提價的背景下),那麼,31.25×370=11562.5元,也就是說當時的一根“小黃魚”的價格在現在的1萬元左右。對現在的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家裡藏幾根“小黃魚”還是藏得起的。

大城市房子與黃金,哪個更保值?

而一根“大黃魚”的價格和重量都是一根“小黃魚”的10倍,也就是說一根“大黃魚”相當於現在的10萬元以上,相當於不少普通家庭的存款了。

在民國時期,一根“小黃魚”可以兌換三四十塊大洋,一根“大黃魚”可以兌換三四百塊大洋。當時一根“小黃魚”可以買兩畝地。當時魯迅在北平用三根“大黃魚”買了一套四合院,相當於當時的900塊大洋左右。而現在呢?在北京一套四合院的價格估計在不低於三五千萬吧,而那個時候不過三五十萬。

固然,如今的北京地位高於民國時期,但黃金的保值比起房產顯然差不少段位的。 而今,先活著,好好的快樂的生活下去,比黃金,房子來的更實在一些,尤其是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