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話說有次經過樓下一個小店,看到這個招貼,小編一愣,女子發育館是什麼東東?這這會是什麼場所……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停下來仔細一看,明白了!呵呵。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今天正好看到這篇文章轉貼,再編輯過來分享一下:

漢字簡化之後,我們寫字都方便了不少。但是,有些字簡化前和簡化後的意思差的太多了。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還記得之前有位名人為檯球選手潘曉婷題字時想用繁體字裝自己很有格調,於是就將“九球天后”寫成了“玖球天後”。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沒想到發到網上卻被網友無情拆穿,各種吐槽: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 文字君提醒:網絡裝逼需謹慎,且裝且珍惜 /

只能說這位名人運氣不好,選了“九球天后”這個根本沒有所謂“繁體版”的詞,所以就尷尬了。

“九”作為數字時自古以來並沒有被簡化。“玖”是“九”用於記賬時的漢字大寫,原義是像玉的淺黑色石頭,例如《衛風·木瓜》中: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 玖 /

但“後”與“後”又是怎麼回事,“後”明明就是“後”的繁體寫法嘛!

其實這個字有兩副面孔,當“後”在表示次序這個意思的時候,例如“前後”、“後來”,它的繁體寫法的確是“後”。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 變臉給你們看 /

但這“天后”是表示次序嗎?明顯不是啊!人家可是跟“皇后”、“太后”這些擁有24K黃金貴族血統的詞語是一掛的!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說文》這樣解釋“後”這個字:

“繼君體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廠之。從一、口。發號者,君後也。凡後之屬皆從後。”

人家長這樣是模仿號令天下的君主啊!雖然後來“後”的範圍擴大到帝王的妻子,但依然身份高貴,自然也不會隨便被簡化!服氣吧。

從古至今都寫作“後”。反而是“後”在簡化後抱了“後”的大腿,身價無端端就抬高了好幾倍!


都知道“裡”的繁體寫法是“裡裡”,像“獨坐幽篁裡”、“山裡人”。但你別高興得太早,這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在一些情況下,“裡”愣是不能被寫作“裡”。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也就在這裡,你千萬不要為了裝逼把“裡”寫成“裡”!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查查字典裡怎麼說的:

:1.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2. 街坊(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弄(lòng )。

3.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等於五百米)。~程牌。

裡裡:1. 衣物的內層:被~。

2. 內部,與外相對,並引申為一定範圍以內:~外。心~。這~。那~。

上面“千里共嬋娟”這個寫得是不是很擺?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文字君以前一直不懂,為什麼古人會用“醜”字來做名字,像羋八子身邊的魏醜夫,人家可是靠臉吃飯的職業男寵啊!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到底是誰嫉妒他的美貌,幫他取了“醜陋的男人”這個睜眼說瞎話的名字!

實際上,魏醜夫的名字在古代一點都不“醜”,因為古人形容人長得難看用的是“醜”。沒錯,吃驚吧!“醜”和“醜”在古代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字。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醜”是指天干地支裡的“醜”,經常跟十二生肖裡的牛組成“丑牛”CP,同時還可以表示十二時辰裡的第二個時辰“丑時”。

而“醜”字才是形容相貌醜陋的正確的打開方式。《說文》裡說:

“醜,可惡也。從鬼,酉聲。”

“醜”雖然從鬼,但只是醜得像鬼一樣,看來古人毒舌起來也是一點都不客氣啊!

後來因為繁體的“醜”被簡化為“醜”,兩個字一下子就合二為一,古代那些名字裡帶“醜”的人全部躺著也中槍,一夜之間集體變醜了!


舌尖上的麵食看得人口水直流,殊不知在古代,“面”和“麵”根本就是兩碼事!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說文》裡是這麼說的:

“面,顏前也。象人面形。凡面之屬皆從面。”

古時,“面”這個字專指人的整個面部,比“臉”這個字出現得還早!魏晉時期“臉”字出現時還只指兩頰的上部,就是女孩子塗胭脂水粉那個部位,後來才逐漸擴展到跟“面”一個意思。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雖說現在都流行“靠臉吃飯”,但“面”這個字在古代和“麵條”還真沒有半毛錢關係。以前“麵”這個字就是專指麵粉及其製品,後來才被簡化為“面”。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所以,“面”只有在表示“麵粉”、“麵條”、“麵包”等意思時,才有所謂的繁體寫法“麵”!如果出現“顏麵”、“麵子”,那就太可怕了。


既然不是所有的簡體字為了配合你裝逼,都能被強行變成繁體,那為啥 “徵”沒有被簡化成“徵”?這又是誰在裝逼呢?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 學起來, 標準裝逼姿態示範 /

無論是“特徵”、“徵召”、“徵詢”裡的“徵”,還有單身狗經常會遇到的“徵婚”裡的“徵”它們在寫作簡體字時都是“徵”,偏偏五音“宮、商、角、徵、羽”裡的“徵”卻保留了原汁原味。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 五音:宮、商、角、徵、羽 /

那是因為人家根本不讀“zhēng”,而是讀“zhǐ”啊!

而“徵”也很傲嬌,在古代也不肯被繁體版“徵”全盤接手。《孟子》有載:

“徵,上伐下也。”

也就是說,當“徵”在表示征討、征伐之意時,並沒有所謂的繁體版。看來如果漢字不甘心被替代,還是要保留一點獨一無二的含義啊!

很多香港明星姓鍾,這讓文字君很好奇“鍾”這個姓氏寫作繁體時,到底是“鍾”還是“鐘”?

雖然這兩個都可作為姓氏。但“鍾”是一個大姓,據說起源於複姓“鍾離”或楚大夫鍾建。從古代的鐘子期、鍾馗,到如今迷妹無數的鐘漢良,他們姓氏的繁體寫法都是“鍾”。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而“鐘”這個姓氏卻極為罕見,畢竟它主要是作為打擊樂器和計時工具存在的。《說文》裡說:

“鍾,樂鍾也。”

樂器和鐘錶都與“鐘”有關,像黃鐘大呂、晨鐘暮鼓這些成語裡的“鍾”,都是靠聲音來刷存在感的“鐘”。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而“鍾”的原義則是一種計量容器,外表看起來是圓形銅壺。因為可以保存酒水食物,所以又有“酒器也”的說法,還常常被當成一種計量單位。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用作動詞時又有“匯聚”、“專注”的意思,所以引申為感情集中,例如“鍾情”、“鍾愛”。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我們常常在理髮店看到“理發”的字樣,春節的時候又收到“恭喜髮財”的祝福。

然而,雖然“發”和“髮”簡化之後都被“發”裝進碗裡了,但它們明明就是兩個不一樣的存在啊,連讀音都不一樣,也是讓人無語。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發”這個字從癶,從弓,從殳,本義是發射弓箭,引申為引起、產生。所以當“發”作發射、啟程、興起、顯露的意思解時,“發”是它繁體的正確打開方式,讀作fā。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但如果“發”表示的是毛髮,那就應該用讀作fà的“髮”來作為它的繁體寫法了。

而“發財”這個詞早在《禮記·大學》裡就出現過了: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這說的不就是“發”的意思嘛!所以,以後發祝福不要說“恭喜髪財”了,這要囤多少頭髮拿出去賣才能發家致富啊?!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繁體字畢竟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如果你不懂還想秀一手,很有可能出糗。總之要小心,不然自己被打臉就追悔莫及啦!

學書法用錯“繁體字”,好尷尬!


轉自 文 | 字媒體(微信:zimeiti-sogou)

附錄:

1.幹,繁體字是“幹”“乾”:當寫“干涉”“大動干戈”時不能寫繁體字;當表示物體沒有水分或水分少時寫“乾糧”“乾脆”“乾燥”時可以寫繁體字“乾”;當指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時可以用繁體字“幹”,如“幹部”“軀幹”“樹幹”等等。

2.後,繁體字“後”。如“後面”;用作“皇后”時只能用“後”。

3.道:它沒有標準的繁體字。“衜”“噵”“衟” 都是“道”的異體字。

4.歷,繁體字是“歷”和“曆”:用為“經歷”“歷代”“歷史”時可寫“歷”;用為“日曆”“曆法”可寫“曆”。

5.鍾,繁體字是“鐘”“鍾”。當寫“時鐘”“鐘錶”時可寫“鐘”;當寫“鍾情”“中意”“鐘山風雨起蒼黃”時可寫“鍾”。

6.板,繁體字是“闆”:當寫“老闆”時可寫“闆”;寫“木板”時寫“板”。

7.地:它沒有標準的繁體字。“墬”“嶳”“埊”“坔”“埅” 都是“地”的異體字。

8.醜,繁體字“醜”:寫“醜怪” 時可寫“醜”;寫“子醜寅卯”時只寫“醜”。

9.範,繁體字“範”:寫“模範”時寫“範”;做姓氏時只寫“範”。

10.德:沒有標準的繁體字。“悳”“徳”“恴”“惪”都是“德”的異體字。

11.刮,繁體字“颳”:“颳風”可寫“颳風”;寫“搜刮”只能用“刮”。

12.回,繁體字“迴”:“迴避”“迴旋”可寫“迴”;寫“回報”、“幾回”“回家”等不能用“迴”。

13.夥,繁體字“夥”:“夥計”可寫為“夥計”;寫“伙食”不用“夥”。

14.困,繁體字“睏”:“睏倦”可寫“睏”;“圍困”只能寫“困”。

15.春:“萅”與“旾”古同“春”,但是它們並不是“春”的繁體字,只是意義與“春”相同的異體字,它沒有標準的繁體字。

16.裡,繁體字“裡”“裡”:用在表示長度、居住時,如寫“公里”“里程”“故里”只能寫“裡”;表示與外相反時,繁體字可用“裡”或“裡”。

17.面,繁體字“麵”:“麵粉”可寫“麵粉”;“表面”只能用“面”。

18.松,繁體字:“鬆散”可寫“鬆散”;“松樹”只能用“松”。

19.餘,繁體字:“業餘”可寫“餘”;做第一人稱代詞時只能寫“餘”。

20.鬱,繁體字“鬱”:用在草木茂盛、憂愁時可寫“鬱”,比如“鬱鬱蔥蔥”;用在有文采和姓氏時只能寫“鬱”,比如“濃郁”。

21.雲,繁體字“雲”:用在雲彩、雲霧可寫“雲彩”“雲霧”;表示說的意思時只能寫“雲”,如:子曰詩“雲”。

22.朱,繁體字“硃”:“硃”“硃砂”;表示紅顏色只能用“朱”。

23.準,繁體字“準”:“準則”;“準許”。

24.闢,繁體字“闢”:“復辟”;“精闢”。

25.別,繁體字“彆”:“差別”“告別”“別人” 不能用“彆”,只能寫“別”;只可寫“彆扭”。

26.鬥,繁體字“鬥”:“星斗”;“車載斗量”只能寫“鬥”;“鬥牛士”,“鬥智鬥勇”可寫“鬥”。

27.谷,繁體字“穀”:可寫“稻穀”;“山谷”不能用“穀”。

28.劃,繁體字“劃”:可寫“刻劃”。“划船”不能用“劃”;

29.幾,繁體字“幾”:可寫“幾乎”。“茶几”不能用“幾”;

30.據,繁體字“據”:可寫“憑據”;“拮据”不能用“據”。

31.卷,繁體字“捲”:可寫“風捲殘雲”;“試卷”不能用“捲”。

32.蠟,繁體字“蠟”:“蠟燭”;“蠟”[注:古代年終祭祀]。

33.了,繁體字“瞭”:可寫“瞭解”;“了卻”只能用“了”;。

34.累,繁體字“纍”:可寫“纍計”;“勞累”只能用“累”。

35.樸,繁體字“樸”:可寫“樸素”;“朴刀”只能用“樸”。

36.僕,繁體字“僕”:可寫“公僕”。“前仆後繼”作為動詞用只能寫“僕”;

37.曲,繁體字“麯”:“彎曲”;“麯酒”。

38.舍,繁體字“捨”:可寫“捨棄”,“施捨”;作為名詞用只能寫“宿舍”。

39.術,繁體字“術”:“技術”;作為中草藥的“蒼朮”不能用“術”。

40.臺,繁體字“臺”“檯”“颱”:“講臺”“臺鑒”“兄臺”;“舞臺”;“寫字檯”;“颱風”。

41.傭,繁體字“傭”:可寫為“僱傭”;“佣金”不用“傭”。

42.折,繁體字“摺”:可寫奏“摺”;“折本”不用“摺”。

43.徵,繁體字“徵”:可寫“象徵”;“遠徵”不用“徵”。

44.發,繁體字“發”“髮”:與“收”相反時,比如“發誓”“發達”可以寫成“發”;“理髮”“頭髮”只能寫為“髮”。

45.復,繁體字“複”“復”:可寫“繁複”;“複習”可用“復”。

46.匯,繁體字“匯”“彙”:可寫“匯合”,“匯款”;“詞彙”,“彙聚”。

47.盡,繁體字“儘”“盡”:可寫“儘管”;“前功盡棄”不用“儘”。

48.蘇,繁體字“蘇”“甦”:“蘇”可以寫作“紫蘇”“江蘇”“蘇維埃”;“甦醒”可以寫成“甦醒”。

49.壇,繁體字“壇”“罎”:花“壇”不用“罎”;“罎罎罐罐”不用“壇”。

50.團,繁體字“團”“糰”:”團結”可用“團結”;“飯糰”用“飯糰”。

51.須,繁體字“鬚”:“必須”不用“鬚”;“胡鬚”才用“鬚”。

52.髒,繁體字“髒”“臟”:“骯髒”;“五臟六腑” 卻不可寫為“髒”。

53.只,繁體字“隻”“衹”:“隻”言片語;“衹有”卻不可寫為“隻”。

54.姜:繁體字“薑”:“生薑”,“姜子牙”(注:姓氏)卻不可寫為“薑”。

55.借:繁體字“藉”:“藉口”,“藉題發揮”;“借錢” 卻不可寫為“藉” 。

56.克:繁體字“剋”:“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卻不可寫為“剋”。

57.胡:繁體字“鬍”:“鬍須”;“胡鬧”,“胡亂”卻不可寫“鬍”。

58.簾:繁體字“簾”:“窗簾”,“垂簾聽政”,“酒帘”(注:旗子狀標誌)。

59.蔑:繁體字“衊”:“汙衊”,“蔑視”。

60.千:繁體字“韆”:“鞦韆”;用於數目時“一千”,“千秋基業”。

61.秋:繁體字“鞦”“秌”:“鞦韆”可以寫作“鞦韆”;“秋季”繁體字卻只可以用“秌”。“秋”還有“穐”“龝”“蘒”的寫法。

62.鹹:繁體字“鹹”:“鹹菜”;“老少咸宜”。

63.向:繁體字“嚮”:用在“朝向、從開始到現在”時,可用“嚮”,如:“他嚮來字寫得就非常好”;用在“方向”“向前看”“向雷鋒同志學習”等時,只能用“向”。

64.御:繁體字“禦”:“抵禦”,“御駕親征”。

65.軟:繁體字是“軟”。“耎”“輭”只是“軟” 的異體字。

66.芸:繁體字“蕓”:“蕓薹”,“芸香”。

67.沄:繁體字“澐”:“澐”(注:大波浪,“大江沄”)。

68.致:繁體字“緻”:“細緻”,“致敬”,“致力”。

69.制:繁體字“製”:“節制”,“制度”,“製造”。

70.築:繁體字“築”:“建築”,“築”(注:古代樂器)。

71.卜:繁體字“蔔”:“占卜”,前程“未卜”,­“蘿蔔”。

72.黨:繁體字“黨”:“党項”作為複姓不用“黨”;“黨員”可寫“黨員”。

73.谷:繁體字“穀”:可寫“五穀雜糧”,“稻穀”;“山谷”不用“穀”。

74.家:繁體字“傢”:可寫“傢具”,“傢什”;“家庭”、“家鄉”不用“傢”。

75.村:沒有標準的繁體字,“邨”只是“村”的異體字。

76.獲:繁體字“穫”“獲”:可寫“捕獲”,“獲得”;“收穫”不用“獲”。

77.症:繁體字“癥”:“症候”,“癥 (腹中結塊之病)結”。

78.勝:繁體字“勝”:可寫“勝利”、“名勝”;“勝任”不用“勝”。

79.體:繁體字“體”:“身體”可用“體”;“體夫”(抬靈柩人)不用“體”。

80.塗:繁體字“塗”:“塗”[水名;姓],“涂月”[農曆十二月],“塗吾”[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生靈塗炭”,“塗改”。

81.籲:繁體字“籲”:“長籲短嘆”,“呼籲”。

82.廣:繁體字“廣”:“廣”[注:多用於人名],“廣闊”、“廣東省”。

83.廠:繁體字“廠”:“廠”[注:多用於人名],“工廠”。

84.和:繁體字“龢”:用在數字相加為和時,都用“和”;用在“和平”“和睦”“風和日麗”等等可用“龢”。

85.才:繁體字“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才” (名詞)不能用“才”;“剛才”“才飲長沙水”“才下眉頭”的“才” 可用“才”。

86.升:繁體字“昇”:用在容量時不能用繁體字“昇”,如:一升、二升;用在提高、向上時可用繁體字“昇”,如:“升昇”“提昇”“昇起”等等。

87.競:繁體字“兢”:可寫“競賽”“競爭”卻不可寫成“兢”。

88.纖:繁體字“繊”“縴”:“纖維”“纖塵” 繁體字用“繊”;“纖手”“纖繩”繁體字用“縴”。

89.沈:繁體字“瀋”:作地名“瀋陽”可以用“瀋”;作姓氏用時只可以用“沈”。

90.玩:繁體字“翫”:“玩耍”“玩笑”“玩具”等只可以用“玩”;用在“遊玩”“古玩”“玩世不恭”中可以用“翫”。

91.挽:繁體字“輓”:用在悼念詞時可以用“輓”;用在表示拉手的意思時只可以用“挽”,如:“力挽狂瀾”“手挽手”等等。

92.遊:繁體字“逰”:用在水裡的行動,如:“游泳”“上游”“下游”等等要用“遊”;用在不固定等意思時可以用“逰”,比如:“遊動”“遊玩”“郊遊”“遊牧”。

93.志:繁體字“誌”:在表示意向時用“志”,如:“同志”“志氣”“有志者事竟成”等等;在表示記住的意思時用“誌”, 如:“雜誌”“誌哀”“地方誌”等等。

94.法:“灋”並不是法的繁體,是意義與“法”相同的異體字,它沒有標準的繁體字。

95. 漓,繁體字“灕”:寫“灕江”可寫“灕”江;寫“淋漓” 只能寫“漓”。

96.暖:“煖”與“煗” 只是“暖”的異體字,它沒有標準的繁體字。

97. 願:繁體字“願”:“願望”,“願意”,“許願”。

98. 豐,繁體字“豐”:寫“豐富”時可寫“豐富”;寫“丰采”卻不用“豐”。

99. 表,繁體字是“錶”:寫“手錶”時可寫“錶”;寫“外表”時只寫“表”。

100. 系,繁體字有“係”“繫”:“唔系”只能用“系”;“關係”可用“係”;“聯繫”要用“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