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脫貧 櫻桃樹成“搖錢樹”

張歡 農業科技報社全媒體記者 燕軍鋒 郭媛媛

二月櫻花開,五月櫻桃熟。眼下陝西省內大部分地方的櫻桃即將成熟,在合陽縣金裕鎮方寨社區萬畝櫻桃園區,露天種植區的一株株櫻桃樹繁花似錦,而大棚內的櫻桃果實已有黃豆大小,豐收在望。2013年以來,櫻桃樹逐漸成為方寨社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示範引領 貧困戶“摘帽”

今年56歲的雷建周7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全家6口人僅靠他一人外出務工維持生計。2013年,方寨社區在政府的號召和指引下,走“黨支部+園區+貧困戶”的產業扶貧之路,開始大力發展櫻桃產業。2014年開春,在村幹部幫助下,雷建周通過勤勞的雙手,一次性種了12畝櫻桃樹,4年後果樹零星掛果。2019年,即掛果第二年,他的純收入共達到12萬元,摘掉了“貧困帽”。

“去年買了小洋樓,兒子也娶上了媳婦。櫻桃樹就是‘搖錢樹’,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雷建周說起家裡接連不斷的高興事,喜笑顏開。

方寨社區共19個村民小組,962戶3310人,其中貧困戶269戶902人。2013年以來,社區黨員幹部帶頭示範,通過統一規劃、統一供苗、統一技術,分戶經營、分期建設、分類指導,引導735戶群眾栽植櫻桃6600畝,其中256戶貧困戶栽植1684畝,實現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5000畝,並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發展櫻桃1.1萬畝。

2017年,園區被陝西省政府命名為“生機現代農業園區”。後期建成集技術培訓、果品檢測、電子商務、包裝銷售、倉儲物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服務中心,每年開展櫻桃“電商扶貧”活動,貧困戶優先銷售、優先付款,成功註冊“方寨紅”大櫻桃商標,並通過有機認證。2019年,園區櫻桃產量達500餘萬斤,產值3200餘萬元,其中185戶貧困戶戶均收入4.38萬元,實現了“人均2畝園,收入過萬元”。

科技支撐 櫻桃能出口

“方寨社區目前是陝西省單村櫻桃種植面積最大的村。方寨櫻桃園區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技支撐,離不開櫻桃專家蔡宇良教授的長期技術指導。”方寨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陳銀榜向記者介紹,蔡宇良自2000年就已經在當地推廣櫻桃種植技術,2006年,村民王東種的50畝櫻桃園收入150萬元,當地人受到鼓舞,陸續開始種植櫻桃,櫻桃產業隨之發展起來。

據瞭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方寨社區建立“一對一”科技幫扶機制,蔡宇良教授常年提供定點技術培訓服務。1012年以來,蔡宇良教授先後組織100人以上實地培訓指導300餘場次,給群眾手把手教技術、講方法、解難題,共帶出了50餘名“土專家”,被群眾稱為“櫻桃產業的李立科”。針對櫻桃成熟晚、銷售難的問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後派到方寨社區4名科技副鎮長,幫助建立電商平臺和“扶貧商城”,並健全電商服務體系,培訓專職人員並多方協助銷售,園區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產學研教學基地”。

“預計5月1日就能上市,歡迎大家來方寨採摘品嚐!”陳銀榜說,去年和智利一家企業談了合作,期待今年能順利出口。園區大櫻桃以中晚熟品種為主,皮厚質優。櫻桃掛果後產量會逐年增加,在蔡宇良教授的科學管理下質量接軌國際,效益穩步提升,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科技助力脫貧  櫻桃樹成“搖錢樹”

合陽縣方寨社區黨總支部書記陳銀榜(中)和櫻桃專家蔡宇良教授(左)向記者介紹櫻桃產業發展情況

科技助力脫貧  櫻桃樹成“搖錢樹”

櫻桃園區大棚內的櫻桃果實。

科技助力脫貧  櫻桃樹成“搖錢樹”

園區露天櫻桃基地概況。

科技助力脫貧  櫻桃樹成“搖錢樹”

方寨社區已成功註冊的“方寨紅”櫻桃商標和外包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