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讲演录》(三)——我有“一个杯子” 20200413

上次对泰勒斯万物水原说的思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评价,那么这次继续开始故希腊哲学之旅。这次要介绍的是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的主要思想。

阿那克西曼德出生于米利都。据说他擅长表演,所以他的言谈与服饰都特别具有戏剧性。另外他还是希腊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 阿那克西曼德曾在黑海附近的阿波罗尼亚(Apollonia)建立一个新的米利都殖民地,并担任过那里的领袖。(源自百度百科 侵删)

《西方哲学讲演录》(三)——我有“一个杯子” 20200413
  • 阿与他的老师一样也试图通过自然哲学的方式找到万物的本原,与我们一致的是,他同样质疑并反对他的老师关于万物都是水本原的观点,水就是水是不可能转化成这世界的万物的(尽管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万物生长离不开水的滋润)。最根本的是,水作为有形之物(常见为液态,流动状),本身的有限性就已经决定它不可能成为万物的本原,如“点水成金”,站在当时的认知阶段,阿进一步认为既然水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有形之物已经不可能是万物的本原,那么就需要寻找“他物”。
  • 自然的,既然有形之物不是本原,反之,只有无形之物才能有资格成为万物之本原。所以阿认为“阿派朗”就是万物的本原,它的意思是“无限”或“无形之物”。
  • 在此需要再对“阿派朗”进行下介绍,但是需要先引入“有”或“存在”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以有“什么”使其具有实际意义,比如我手上有一个杯子,而不会说“有”就停止了,那是无意义的表述,那不是“有”,而是“无”。前一种表述实际上是通过赋予形式规定性使得“有”具备了实际的意义,即有“什么”中的“什么”对“有”进行了 形式规定性,它才能够成为实际的存在。另一方面
    这种形式规定性也就使得有“什么”只能是此物,不可能又变成了其他东西。所以有形的事物或者有具体形式规定性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失去了成为万物本原的可能性了。


《西方哲学讲演录》(三)——我有“一个杯子” 20200413
  • 所以,没有具体形式规定性的东西即无形之物才可能成为万物之原。这种从具体的可见之物转向无形之物即“阿派朗”的本原观,已经实现了理性上的一次重要跨越。可惜的是,受制于当时的认知和文化发展阶段(及时现在看来,阿派朗是何物也是很难说清道得明的),但是这一本原视角的转化是极其重要的,已经开始有些脱离现象和具体物质,升华为抽象的形而上学哲学之路的样子了(这是西方哲学的下一阶段)。
  • 当然,阿的“阿派朗”还是物质性的存在,并没有构建出精神性的实体。
  • 此外,阿和他的老师一样,也提出了“灵魂”的存在。当然还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为何要有“灵魂”呢?因为它的存在,万物才能从阿派朗中分离出来,它通过冷热/干湿两种蕴含于阿派朗内的对立力量,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使得万物从阿派朗中分离出来。
  • 总结一下,阿派朗的核心观点-万物的本原只能是没有形式规定性的“阿派朗”,并且阿派朗通过自身蕴含的“灵魂”使得万物从其中分离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