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作為中國的文化起源,為什麼孔子說,玩玩兒就行了

《易經》在中華文化的地位,被尊稱為“文化之源”,從周文王演八卦開始,就孕育出了儒家、道家、陰陽家等多種文化。可以說《易經》是諸子百家文化的源泉,而中國千年的人文歷程,又是諸子百家的一種延續,那為何孔子卻說玩玩兒就行了呢?

《易經》作為中國的文化起源,為什麼孔子說,玩玩兒就行了

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其所推崇的儒家文化,從漢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文化就成為了中國的主流文化。以至於現在談起中國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文化,可見其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的。而儒家文化的起源,就是源自於周文王所著述的《周易》,孔子從這裡得到了啟發,最終一起獨特的理念,在諸子百家中佔得一席。從這裡就能夠看到出,孔子自身對於《易經》的瞭解,應該是無出其右了。

《易經》作為中國的文化起源,為什麼孔子說,玩玩兒就行了

據說孔子曾經給自己的弟子卜筮,說這位四十多歲還沒有兒子的弟子,在一年後就有孩子,而且還是男孩兒。果然,一年後,這位弟子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如果只是隨便的玩一玩,那孔子就真的算是奇才了,可是從我們瞭解到的信息來看,孔子並不是天生的聖人,也是通過不斷的遊學,才最終創立了儒家文化。孔子的教學理念,就是要保持嚴肅的態度,所謂“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就知道了孔子態度了吧。可唯獨對於《易經》的學習態度,確實如此的讓人捉摸不透。

《易經》作為中國的文化起源,為什麼孔子說,玩玩兒就行了

其實孔子的這句話,並不是讓我們隨便玩玩兒就得了,而是因為《易經》確實不同於其他的著作。《易經》的原則是:變易、簡易、不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變易”。所謂的變易,就是要懂得變通,自身的思想要十分的靈活,如果做不到這點,最好就不要研究《易經》了。所以孔子說“玩玩就得了”,其實說的就是一種態度,不要過分的執著於此,要懂得靈活的變通,這樣才能理解《易經》真正的精髓。

《易經》作為中國的文化起源,為什麼孔子說,玩玩兒就行了

其實還有一點,孔子其實也在告訴我們, 《易經》文化確實不易,想要真正的讀懂這本書,如果沒有“變易”的學習態度,最好不要深入研究《易經》,不然最後自身只能陷入死循環。所以孔子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過多的能力研究《易經》,就當做普通的文化,瞭解一下就得了,高分的深陷其中,就和《易經》的理念相違背了,不如玩玩兒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