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蜀道險,險在曲折高落,衝波逆轉;創業難,難在曲高和寡,累卵抗壓。1987-1994,我們改革創業的急先鋒任正非,終於走進了自己的第7個華為春秋,坎坎坷坷,從6個人、2萬塊的草臺班子做起,幾經輾轉,才瞅準了通信設備的巨大市場缺口,一猛子扎入,惶惶兢兢,成就了一番飽蘸苦汗的事業。想當初任正非的父親任摩遜在給自己的長子起名的時候,就發自心底的希望他未來能時時明辨是非、持身立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現在來看,任老爺子的眼光何其長遠,而任正非也無愧這份寄託,中華有為,成為了國人的驕傲。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但1994年的任正非還想不到這麼這些,剛滿50歲的他,滿腦子都在想的,就是萬門機這個“瓷器活”,華為什麼時候才能有“精鋼鑽”把它拿下!彼時華為幾年積累下的資金、人才、資源都已經押寶式的注入到了華為萬門機自研項目中去,雖不至於不成功便成仁,但要想在眾多國產廠家中脫穎而出,與國際廠商們一較高下,沒有這項關鍵技術,無疑是痴心妄想。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幸好當時華為下大力氣引入了一大批關鍵骨幹和核心人才,諸如鄭寶用、李一男、劉平、餘厚林、費敏、洪天峰、李海波、黃耀旭、朱天文等等這些名字,支撐起了華為整體研發實力的鋼筋鐵骨,讓萬門機項目終於成功破冰,有了喜人的進展,尤其在這個階段,李一男敏銳發現了準SDH技術,創新性的光纖連接設計,解決了困擾行業已久的技術問題,終於讓華為萬門機的量產落地,成為了可能。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眼看項目破殼在即,任正非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成功,不單可以將目前華為的主力交換機產品C&C08性能擴充N倍以上,更是有望領先目前市場上所有同類產品,成功突破當時美日韓歐等國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封鎖,所以當機立斷親自掛帥,並將第一場“擂臺”,瞄準了江蘇邳州,這也拉開了“邳州鏖戰”的序幕。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邳州作為當時的江蘇省的一個二線城市,其實並不是華為的優勢區域,以往秉持汲取自《毛選》中的鬥爭智慧,華為一直走的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而且當時的邳州已經與上海貝爾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只是因產品適配的問題還沒有完成交付。但考慮到匹配了萬門機的程控交換機在性能上更符合城鎮需要,且確實對自家產品有著充足的自信,不懼與上海貝爾同臺PK,所以由任正非拍板,時任華為南京辦主任的徐旭波和專項負責邳州項目的楊軍全力攻關,終於爭取到了邳州電信局一個“做比較”的機會,兩家各提供一臺樣機,放在一起比較試用。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現場,華為這邊原本還信心十足的項目代表們終於不得不承認,先不談核心技術上的差異,單就一個整機外觀的設計,上海貝爾產品的“顏值”就甩華為的幾條街。這也確實是當時“國貨”的通病,比較務實,往往只關注產品的功能,而忽略了“賣相”的重要性。好在邳州電信局的人最看重功能的匹配性,但最為不利的是,現場在聯調過程中,華為產品的聯繫信號一直有問題,連長途電話都打不了,一批批的專家被任正非不斷抽調到現場進行修復仍然無法解決。現場指揮的項目總經理李一男就算再有抱負,也不免在這一刻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心氣上也有些低落,又一次努力付諸東流之後,一臉沮喪的他私下裡對自己的副手,軟件項目經理劉平,小聲交代道:“我可能幹不下去了,以後得靠你接著幹了。”

邳州鏖戰,華為PK貝爾!任正非掛帥,李一男氣短,餘厚林立功了

眼瞅著前面近一年流水般的資金、人力投入,就要在邳州付諸東流的時候,原武研所的技術骨幹,現華為硬件項目經理餘厚林立功了!豐富的項目經驗讓他更快聚焦了影響信號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改進方案,產品終於可以正常運轉了!邳州方面也由於急切放號的需要,加急確定了華為在本次對標中的勝出!終於,歷時將近3個月的邳州鏖戰,華為贏了!

(歡迎關注作者,每日更新更多的華為起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