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人世间最难舍的不是高官厚禄、金银珠宝,而是一个“情”字。

“爱”放下,是一种豁达

夫妻之间的情分是百千万亿劫修来的缘,“梁祝”成全的是爱情的“凄美”,孟姜女成全的是爱情的“悲烈”,而“白蛇”成全的是爱情的“浪漫”和无奈。

中国人对爱情总希望是完美的,通过对爱情完美的诠释来达到一种心理状态的满足,因此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名句。而现实往往难以如愿,希望和现实永远不可能并轨,世界上的很多人其实都在忍受着爱情的“煎熬”,因为生活不尽人意。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佛教的爱情观点是无私的大爱


能够把“情爱”看透,了解其本质的唯有佛法。但是佛教之中能把爱情观处理的恰到好处吗?近代佛教高僧,弘一大师的爱情不能不说是一种爱的“缺憾”!当年未出家的弘一大师:李舒同,求学于日本,多才多艺的李舒同在练习西洋绘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房东漂亮的女儿,刹那间感觉到,她是自己寻觅已久的最佳模特人选。

此后两个人通过不断接触,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两个人坠入爱河,并在1907年两个人同居,此时的李舒同是愉悦的,爱情的滋润应该激发了李舒同各个方面的“才情”,使他在不同领域有了更大的提高。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爱情如日月互相成全


人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对生命状态产生更多的思考,会对人生价值取向有更高的探索,如果找不到一种方法代替这种前沿的思维方式,人就会产生恐惧,那种对生命终点的恐惧,这是一些“相当聪明”人的境界,像是结束自己生命的诗人“海子”。

无疑,李舒同是幸运的,他接触到了佛法,一个能让他找到另一种思维模式,并且能给予他生命最好诠释的那种“方法论”,于是他超然了,带着一颗对生命真谛的渴求,他出家了。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佛教中对爱的诠释是超越空间的


他崇尚的灵魂境界,凡人是无法理解的,能够放下一切外缘,放下世间的一切声色犬马,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特别是他相濡以沫11年的日本妻子。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当妻子悲伤地对着关闭的寺门发出责问时,已经是弘一法师的李舒同,这种做法是欠妥的,佛法的慈悲是对大众的,佛法讲普度众生,为何要拒人寺门以外呢?

释迦摩尼佛圆满的爱情成就

关于爱情、爱人及家庭世尊释迦摩尼佛处理得相当圆满,我们来看一下世尊是怎么处理“爱情”这个问题的。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爱的心充满光明


曾经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经历无数世的流转轮回,一再地结为夫妻,始终不肯背弃初见时的承诺和誓言,直到圆满成佛超越所有世间的苦难。

这个贯穿无数世,爱情故事的主角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摩尼佛!

佛经记载:释迦摩尼佛在过去世中与耶输陀罗同发菩提心,同行菩萨道。不论是哪一生、哪一世,不管在何时何地,从来不以相互间条件的有无,而变易他们纯洁的真爱。

经过百千万亿劫生命的历练后,释迦摩尼圆满成佛了,先一步彻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返回家中,用耐心、坚持和亲身示范等慈悲地接引,最终度脱了耶输陀罗,帮助她解脱牵绊,离苦得乐。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佛陀给妻子耶输陀罗授记


我们知道:耶输陀罗后来被授记,将来成佛名号为:“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另外一起授记的还有他七岁的儿子,和抚养他长大成人的姨母,包括他的堂弟,甚至连给王室理发的优婆离都皈依于他。后来优婆离因为“奉持戒律,无所触犯”誉为“持律第一”的称号,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关于佛教的爱情和亲情,很多人误会信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出家人,其实佛教真正的内涵是“慈悲”,不能慈悲对世何谈得到佛法本义呢?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爱情是慈悲的,体现在爱的妙用上


爱情的大爱与小爱

世间人的爱有两种:一种是占有,一种是付出。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属于一种小爱--你爱我,我就爱你;你不爱我了,我就恨你。

爱情是美好的,但又注定是悲怆的。纵使恩爱缠绵,山盟海誓,谁又能抵得过生死离别?世间的爱,无疑是以欢欣起,以泪水终。

如果弘一大师,李舒同能够彻悟佛陀爱情、亲情观,她的日本妻子就不会在最后一次见面后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弘一说道:“爱!就是慈悲。”如果能够明白:爱,就是慈悲,为何“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为什么不能用爱的慈悲对待自己的妻子呢?就像是佛陀那样!

不懂释迦摩尼佛的“爱情观”,你就不懂佛法“爱”的真谛

爱情也是累劫以来的缘分


你的慈悲改变了我,慈悲应解众生苦,解众生悲,若不能生起妙用,则毫无意义。

正如佛法著名的譬喻:“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有人在男女关系中灭顶,有人却在爱情中发菩提心,种成佛因。

悉达多太子(释迦摩尼佛)对耶输陀罗在无量劫中的不变真爱,最后使她到达究竟安乐之处;世尊对耶输陀罗的爱,推及一切众生,那便是菩提心,超越一切永恒的大爱,这才是佛陀、佛法中圆满的爱情!

爱情是修行者的一道风景,看你如何对待

所以,我们修行人,包括有过爱情的出家人要真正地懂得佛法的慈悲,懂得爱情的圆满是无所不含括的,是智慧的,当我们的爱心慈悲、包容、无私的时候,佛法中大爱的甘露才会滋润一切,这样来理解佛性中的爱情,才会明白真正的佛法,不要像是很多人那样“谈爱色变”,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像是弘一大师这样一类的“智者”,会再合适的一个时间、空间,来圆满自己遗留下的爱情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