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嗎?明朝和元朝在亡國前竟出了兩位幾乎一模一樣的皇帝

明朝的很多制度都繼承自元朝。除此之外,這兩朝還有一個離奇的共同點:在各自快要亡國時,竟然出現了兩位幾乎相同的工匠型皇帝。

元朝的工匠皇帝是元順帝,明朝的則是明熹宗。

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當時頂級的鐘表大師。

元順帝能登上皇位很偶然。元順帝的爹是元明宗,元明宗被其兄元文宗毒殺。元文宗臨死時覺得內疚,就把皇位傳給元明宗的兒子了。一開始立的是元順帝的哥哥圖帖睦爾,但這位不知怎麼得罪太后了,在位一個月就被太后毒死了。隨後,帝位傳到了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手裡。

元順帝的政治手腕也是很厲害的,1333年他13歲繼位,隨後他用了7年時間先後除去了燕鐵木兒、伯顏及文宗皇后等異己勢力,開始成為真正掌權的人。

元順帝掃除障礙之後,很快就開始了無心理政,轉而研究他的業餘愛好---設計鐘錶---去了。

元順帝很精通機械傳動工藝技術,史書也沒說他是跟誰學的。

元順帝自制了一個七寶宮漏(古代的計時裝置之一種,即今日鐘錶之前身)。

是巧合嗎?明朝和元朝在亡國前竟出了兩位幾乎一模一樣的皇帝

該宮漏高約六、七尺(約合2米左右),寬三尺多。下部有木櫃,櫃中裝有大小水壺,注水其中,轉運以計算時間長短。櫃上設置有佛教仙地三聖殿。又有手捧時刻籌的玉女,持鍾、鉦的神人。每當到了時辰,玉女即從水中浮出,以顯示其籌。而神人則自行擊鐘、鉦以報時。櫃兩側又有獅、鳳等瑞獸及飛仙6 人,也都隨著時刻自動舞蹈。《元史·順帝本紀》誇讚"其精巧絕出,人謂前代所鮮有。"

元順帝還是建築設計師+木匠

元順帝在建築工藝方面也是一個天才。在建造宮殿時,元順帝親自畫好屋樣,又親自削木構宮,讓工匠按他的圖紙來搭建。建龍船時,也是親自出馬,繪製其樣本,船首尾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前瓦簾棚、穿廊、兩暖閣 ,後吾殿樓子,龍身與殿宇用五彩金妝,前有兩爪。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帶、四帶頭巾,於船兩旁下各執篙一。龍船建好後,順帝坐著船自後宮至前宮山下海子內往來遊戲,船行駛時,其龍首眼口爪尾皆動。

元順帝擅長建築設計和製作,因此大都人都稱元順帝為“魯班天子”。

其實元順帝是朱元璋給妥歡貼睦爾的稱號,實際元朝給他的廟號是元惠宗,可見他的聰明才智是得到了元朝各方認可的。

是巧合嗎?明朝和元朝在亡國前竟出了兩位幾乎一模一樣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高級木匠、建築設計師

在繼承皇位方面,明熹宗朱由校比元順帝幸運多了,他十六歲登上帝位,並沒有後宮與權臣對他的壓迫,他也不需要費盡心機自保併除去對手。但他對治理天下卻沒什麼興趣,只喜歡發展自己的個人愛好---木工活和建築設計。

朱由校心靈手巧,非常善於製造木器,簡直就是一個高級木匠。他親手製作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工藝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製作摺疊床

明代的床,一般是非常笨重的,用好木料做的話,則需要十幾人才能移動。用料如此之多,但還不怎麼好看。這在朱由校眼裡就覺得大有改進空間。於是他開始琢磨,從設計圖樣開始,到親自鋸木釘板,花了一年多工夫造出一張床來。這張床,床板可以摺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鏤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

據說,凡是明熹宗看過的木器用具、亭臺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幾乎木工類包含的刀鋸斧鑿、繪畫上漆之類的活,他都親自操作,樂此不疲。

是巧合嗎?明朝和元朝在亡國前竟出了兩位幾乎一模一樣的皇帝

建築模型設計製作

朱由校喜歡用木料製作建築模型,但他做完了欣賞一陣也就完了,隨後就毀掉,再重新造別的樣式。

吳寶崖在《曠園雜誌》中寫到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臺林館,雕琢細緻,堪稱當時一絕。朱由校還喜歡蹋球,常與太監在長樂宮打球,朱由校覺著玩起來不過癮,就親手設計,建造了五所蹴園堂。

朱由校不但西漢製作建築模型,還喜歡真正的建築設計。天啟五年(1625年)到天啟七年(1627年)間,明朝對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即後來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進行了規模巨大的重造工程,從起柱、上樑到插劍懸牌,整個工程中朱由校都親臨現場。

朱由校還喜歡製作傀儡戲用的木偶。朱由校製作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

是巧合嗎?明朝和元朝在亡國前竟出了兩位幾乎一模一樣的皇帝

結束語

明軍攻入大都時,繳獲了元順帝自制的宮漏,並將其作為戰利品呈獻給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看了後感慨說:“廢萬幾之務,而用心於此,所謂作無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豈至亡滅?”命左右將其搗毀了。

朱元璋明白這些道理、說了這些話,但卻沒能提醒他自己的子孫,歷史似乎和他開了個大玩笑。

元朝和明朝在快滅亡的時候出了兩個幾乎相同的工匠型皇帝,不務正業到如此程度,恐怕這真就是亡國的徵兆。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