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羅永浩近期轉戰到一個新的領域——網絡直播賣貨,

這個原本屬於薇婭、李佳琦他們的地盤,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局外人跨界到這個領域。尤其是當我看到許知遠也跑到薇婭的直播間去體驗賣貨的時候,感慨網絡直播賣貨的時代可能已經來到來了。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羅永浩進入直播領域掀起的討論大於實質

當網絡上紛紛傳言羅永浩要進入直播帶貨這個行當的時候,不少人就在擔憂李佳琦們的危機是不是就要來了。熟悉羅永浩的朋友就知道,他的演講能夠吸引那麼多人主要就是因為他的口才一流,甚至我曾經看他的手機發佈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去聽他的講話,至於手機本身倒不是怎麼關心。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羅永浩本身的高知名度使得他的直播必然受到廣泛的關注,在4月1日羅永浩首次直播的當天,用戶打開抖音軟件首個推送的就是他的直播。很多人其實一早就在期待他的直播了,據說當天很短時間他的直播間就已經進不去了。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本身的知名度很高,很多老羅的死忠粉前來支持,還有就是平臺方的流量傾斜,使得他首次的直播在流量上來看起來還不錯。

雖然可能面對不少的羅永浩的粉絲,不過必須要說實話,老羅的直播看起來是很奇怪的,遠沒有在看那些傳統的網紅直播賣貨有趣,說教的成分十分明顯。比如在看李佳琦的直播時,觀眾明顯就能夠被其飽滿的激情和有趣的講述介紹所吸引,老羅的直播則顯得極其生硬。熟悉了發佈會式的PPT演講,新的網絡直播模式對於老羅來說是陌生的,甚至可以說是不適應的。我當時一度都在腦補,羅永浩對於產品要求那麼嚴格的人,會不會在直播間裡就開始吐槽他的賣的產品。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在表述羅永遠轉行進入網絡直播的時候,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老羅淪落到去做網紅直播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網紅直播這個詞帶有天生的負面感,這種現象在知識分子階層顯得尤為明顯,這也是非常不少人會用“淪落”這個詞來形容。在早期的網絡直播主要還是美女、遊戲直播為主,當時就有不少在討論這些問題,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那個網紅主播月入千萬。

近期由於特殊時期狀態下外出購物變得困難,網絡直播賣貨在經濟上有它特殊的帶動效果,所以對於網絡直播的追捧開始普及到更多的領域,各行各業的人都參與了進來。對於很多“高高在上”的人來說,直播賣貨是一個淪落至此而不得不的行業,不過在長期從事直播賣貨的網紅們的眼裡,老羅這些人更像是菜鳥,他們才是真的什麼都不懂的初學者,反倒是看不上眼的。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我在網絡上看過許知遠在他的節目《十三邀》裡面採訪薇婭,節目裡面有介紹過,薇婭曾經向粉絲保證她這裡的產品就是最低價,但東西賣出去之後,廠家幾天之後再次降價使得薇婭的最低價對於粉絲來說就成了欺騙,這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相當的危機,薇婭就不得不去處理粉絲、廠家的關係。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發現直播帶貨其實是一個有相當門檻和專業的領域,並不是說誰都隨便去弄的。如何與產業的上下游去協商,通過自己的品牌效應拿到真正的低價,這就不是一個初入者能夠做到的。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老羅的直播實際上能夠影響到一群人就是曾經一直追隨他的那批忠實粉絲,不過我想那群粉絲的年紀也不小了,多少人在使用抖音這些軟件很成問題。他的那批粉絲好像似乎的花錢慾望並不是那麼強烈,就喜歡看著老羅在上面妙趣橫生的演講,否則他的錘子手機也不會那麼糟糕了。

知識分子與商業的結合,當下的時代潮流?

知識分子與商業的緊密結合或許在很早就開始了,羅永浩從當初創辦的牛博網、英語學校,再到錘子手機,他的過去就是在不同的商業領域轉行,甚至彼此之間的跨度還很大。羅永浩的商業總給人與一般商業人物不同的感覺,在看到產品的同時總能夠感到附著在上面的特殊價值,尤其是當初的牛博網就是廣邀各領域的知識分子、名人為基礎而發展的網站,當然筆者知道牛博網則是後來的事情了,真正跟上羅永浩還是錘子手機那個時代。

但是要說知識分子開始大範圍靠近商業,應該是從個人品牌視頻節目風生水起的那幾年開始的。我記得好像就是自從羅振宇《邏輯思維》節目的大火之後,很多人開始紛紛進入到個人品牌建立,比如差不多同期的吳曉波的節目《吳曉波頻道》。

羅正宇和吳曉波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通過視頻節目的爆火,進而創立以個人品牌為基礎的商業公司。當年的《邏輯思維》火到什麼程度,我記得大學期間有一個幾乎從來不學習,只喜歡玩遊戲的朋友,在網吧遊戲玩累了,就會點開了羅振宇的《邏輯思維》節目看上一集當做放鬆。

羅永浩轉戰直播帶貨當網紅,薇婭、李佳琦等們該緊張嗎?

羅振宇進而發展”得到“這個平臺,算是知識付費領域的先驅者之一了吧

,而且也是做得比較大的平臺。不過人們對於”得到”這種類似的知識快消品始終存在爭議,它究竟算是什麼呢,對於當下人們獲取知具體起到什麼作品,這個真的很難說。相較於基本上對於知識毫無興趣,只看一些微信朋友圈謠言的人來說,關注羅振宇的得到還算是要好一點,而且他們自我感覺也更好。

我想這種爭議也是源自於對羅振宇本人的爭議,羅振宇算是知識分子嗎?對於很多人來說知識分子最起碼的就是要有觀點的輸出,但我們看了那麼羅振宇的演講,很少看他自己的觀點。羅振宇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營銷天才,從一個節目到年終演講再到得到知識付費平臺,處處都可以體現出他的商業能力。

如果說羅振宇的知識分子身份有爭議,那麼像梁文道他們這些典型的知識分子進入商業又該如何去理解呢?他的看理想平臺以及紅酒等等,我們是否可以用知識分子也是人,誰也無法免俗這個理由去解釋呢?他們是希望能夠通過商業獲得一個影響大眾的渠道呢,還是反過來通過自己知識分享獲得了商業價值,或許兩者都有。

也許當下95%的人已經開始逐漸的適應了這麼一個時代,時時刻刻都伴隨著商業的影子,就好像當下很多人轉戰直播賣貨一樣。但也有人只願意做另外的那5%的人,雖然顯得格格不入。(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