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報補習班學習後,考試依然不及格,是否繼續報班?

“考試依然不及格”雖然是客觀事實,但是這個事實裡面包含了很多“因子”和“變量”,因此不能簡單地據此判定“是否需要繼續”。以我個人觀點,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一、“梯田現象”的影響度

(一)情況分析

在提升階段(尤其是補習階段),幾乎所有科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梯田現象”的影響,尤其是語文、英語等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俗稱“皮厚”的科目),以及所有科目的總複習階段。

所謂的“梯田現象”,是指在由於“知識積累→知識轉化→能力提升”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因此在學習(包括補習)過程中,出現2-5個月的成績停滯期,成績才出現較大幅度,之後在提升的基礎上又進入2-5月的停滯期,之後再出現較大幅度提升;總體上成績出現梯田類型的上升曲線。

儘管學生在學習中投入了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但是不同程度面臨成績停滯期,在此期間確實取得了一定進步,但是暫時沒有在分數上體現出來。這對於學生(包括家長)的判斷、耐心和恆心是一種很大的考驗,一半以上的學生在1-2個月左右開始質疑教師的教法和自己的學法,逐漸開始自我質疑甚至自我否定,很大一部分學生堅持不到成績的躍升期就放棄了努力。而之前積累的知識也逐漸淡忘和稀釋。

(二)應對策略

不要單純看考試成績,可以和補習班的教師以及學生做進一步交流,如果教師反映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投入時間充裕、努力方向沒有問題,同時學生自我感覺在學習上有收穫,僅僅是在成績上沒有體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遭遇“梯田現象”的可能性很大。解決的辦法是再堅持1-2個月,並且和學生解釋“梯田現象”的成因,鼓勵學生不要自我質疑和自我否定,要繼續堅持和努力,相信不久之後就會迎來成績的躍升。

二、“本末倒置”的影響度

(一)情況分析

不要過高估計補習班的作用,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而補習班無論是“錦上添花”型還是“查缺補漏”型,都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對於補習班的認識誤差會導致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 把“寶”押在補習班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產生和暴露的問題是學習提升最大的障礙,也是最需要解決的。缺乏系統的課堂教學以及忽視課堂學習的矯正和提升,再好的補習班也不會起到明顯的提升作用。

2. 用“補習班”替代“課堂教學”。有的學生認為在補習班裡學習了某個章節,課堂上老師再講到時屬於“重複收聽”,“聽不聽”“認真不認真”都無所謂,反正補習班裡已經講過了,或者補習班裡早晚會講到。這種對於補習班的過度依賴導致課堂學習的進一步荒廢,以及學習方向的進一步“跑偏”。

3. 補習班和課堂學習的“水土不服”。有的學生能做到課堂學習和補習班學習“齊頭並進”,但是因為兩者的教學理念不同,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的都有差異,很難做到100%的同頻共振,有些學生在課堂和補習班上課感覺很“擰巴”,感覺是兩種“套路”,學習效果受到較明顯的影響。

(二)應對策略

父母要和學生、學校教師、補習班教師等各方面做好溝通,首先分析課堂學習效果不好的根源,矯正課堂學習的不良習慣,跟上課堂教學的節奏,完成課堂教學的全部任務;其次需要在補習班裡針對性教學,彌補課堂學習中的“欠賬”,鞏固課堂教學的成果;最後要讓學生適應兩種教學環境的差異並針對性的做出調整。

三、“一對一V.S.群學群教”的影響度

(一)情況分析

孩子的成績一直處於“不及格”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最需要的“精準補習”,不適合大班額的“齊步走”;即使所在補習班裡都是成績不及格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都是相似的,成績差的學生各有各的差距”。在“群學群教”的環境中,平時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只能懵懵懂懂、磕磕絆絆往前走,缺乏辨證施治的補習是沒有多少效果的,正如題主所說,“補習之後依然不及格”。

(二)應對策略

父母在選擇補習班時,儘量選擇一對一”的補習,至少選擇“一對二”“一對三”或小班額的補習機構和教師;同時做好前期的分析、研判和針對性備課,讓補習機構和教師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補習計劃,在方向上做到“低起點、小步伐、快節奏”,在難度上做到“跳一跳,摘桃子”,在方法上做到“看得見的努力,看得見的進步”。

其他幾種影響因子

補習班的教學管理水平、補習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也是影響補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學生對於補習是“我要學”還是“要我學”也是考慮是否繼續補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在學習(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補習班學習)是“推一下,走一步”還是有較強的“內驅力”也應在家長的考慮範圍之內。

總之,在補習班繼續學習、另選補習班、徹底迴歸課堂、課堂與補習兩條腿走路等各種選擇,都需要考慮包括但不限於以上多提到的多種影響因子,才能做出適合孩子自身實際的衡量和最終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