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祕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又名:重口味小清新|詭異又驚豔的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你永遠猜不到你的戀人口裡藏了多少人

《陽羨書生》,又名《鵝籠書生》,是南朝梁吳均所作的一個短故事,收錄於《續齊諧記》中。這個吳均就是寫下名動天下的山水遊記《與朱元思書》的那個作者吳均。但吳均在文學史上留名可不止是因為《與朱元思書》,還與他這本《續齊諧記》密切相關。這本書是一本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集,記載了許多怪異故事,其中不乏佳作,部分篇章描寫極盡妍麗,頗有“吳均體”特色,被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贊為“騷豔多風,得《九歌》餘意”。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一、詭異而驚豔的志怪故事——《陽羨書生》

而《陽羨書生》算得上是《續齊諧記》中最為出名的一個故事了。自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筆者就為此文的構思和想象而驚豔不已。下面先請大家看一看筆者的改編版,以便大家瞭解主要情節:

我正走在山間,滿目蒼翠。

雲霧繚繞中,忽然有個書生趴在地上,十七八歲的樣子,眉目清秀。

他說他走累了,腳疼,問我能不能讓他坐在我的鵝籠裡,送他一程。

我正疑惑,這小小鵝籠怎能裝得下他,且我又不是大力士,哪抬得起一個男人啊!

卻見他溫柔一笑,忽然身子就變小了,坐在鵝籠裡和我那隻大白鵝並排坐,竟意外的和諧。

果然這雲霧山,多鬼怪。

我有些腳軟,卻也不敢多言,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個大樹下。

書生出了籠子,說為了感謝我的幫助,要設宴款待我。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話音剛落,他輕輕一吐,竟然吐出一個妝奩,裡面美酒佳餚全都有。

我瞪大了眼睛,飽餐一頓。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酒足飯飽後,書生說,跟著我的還有個女子,我想把她叫來,可以嗎?

我微微失望,也只好道:好吧。

於是書生又一張口,竟然吐出來個女人,才十五六歲,嬌俏美豔。我見他們嬉笑玩樂,便移開了目光。

過了一會兒,書生醉酒睡去了,只聽那女子向我道:“我對我丈夫不滿已久,我也有個同行的相好,我現在把他叫出來,你能不能替我保密?”

我目瞪口呆。

只見女子繡口一吐,一個二十三四的男子出現在我眼前,看起來甚是聰慧,令人喜愛。

突然間,書生好像要醒了,女子用了個幛子遮住,隨書生一塊兒歇息去了。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這邊這二十三四的男子對我說:“我也帶了個女子,這會兒十分想念她,我現在將她喚出來,你可不要說出來啊。”

我早已麻木,茫然點了點頭。

於是他也吐出來個二十來歲的女子,兩人嬉戲良久。

我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心裡默唸: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不一會兒,書生睡醒準備起來了,這男子便把那二十來歲的女子吞進口中,先前書生帶來的女子也出來將這男子納入口中,書生再把這十七八歲的女子連帶著盛佳餚的器皿都吞了,只留下個大銅盤,說留給我作紀念。

我看著這書生眨眼間消失在了雲霧中,望著手裡的銅盤,若有所悟。

以上放的是筆者的改編版,由於是白話文,比較好理解些。筆者除了把原文中的主人公變為“我”第一人稱視角外,其他基本細節均尊重原著。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下面再放上原文,以供需要的讀者參考——

東晉陽羨許彥,於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雲腳痛,求寄鵝籠中。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並坐,鵝亦不驚。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彥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銅盤奩子,奩子中具諸飾饌,珍饈方丈。其器皿皆銅物。氣味芳美,世所罕見。酒數行,乃謂彥曰:向將一婦人自隨,今欲暫邀之。彥曰:善。又於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綺麗,容貌殊絕。共坐宴。

俄而書生醉臥,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妻,而實懷外心。向亦竊將一男子同來,書生既眠,暫喚之,願君勿言。彥曰:甚善。女子於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乃與彥敘寒溫。書生臥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書生留女子共臥。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男子謂彥曰:此女子雖有情,心亦不盡向,復竊將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言。彥曰:善。男子又於口中吐一女子,年可二十許。共讌酌,戲調甚久。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因取所吐女人,還納口中。

須臾,書生處女子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然後書生起,謂彥曰:暫眠遂久,君獨坐當悒悒耶?日又晚,當與君別。遂吞此女子,諸器皿悉納口中。留大銅盤,可廣二尺餘,與彥別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

後太元中,彥為蘭臺令史,以盤餉侍中張散。散看其銘,題雲,是漢永平三年所作也。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二、神秘的“壺中敘事”與“吐納藏私”

故事瞭解了,現在我們來看看故事的價值在哪裡。

首先,在不瞭解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一般人看到這個故事,想必第一反應都會和筆者頭次讀到這個故事的反應差不多:先是驚豔這個“籠中裝人”和這個“口中吐出佳餚甚至是男子或女子”的奇妙設定,而後會由一次又一次吐納而聯想到戀愛雙方內心的隔閡和感情的不對等,以及人世間不斷的出軌和婚外情。

但其實,深層研究起來,圍繞這個故事的種種思考,其實是說不盡的。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陽羨書生》的故事並非完完全全是吳均的原創,《譬喻經》中就有過類似的故事記錄,說道曾有個修行人做法術,吐出一個壺,壺中有個女子,做他的家室,女子又吐出一個壺,壺中有個男子……如此次第吐之,又次第吞之,其主線情節與《陽羨書生》如出一轍。不過吳均在《陽羨書生》中把人物、細節都補充得更完整,連名字和地址都有了,增加了現實性和真實度,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不過終究還是志怪故事。

“梵志吐壺”就是《陽羨書生》的素材來源,除此之外,妖異書生坐在鵝籠中的這種設定,亦有故事淵源。這兩個設定都典型地體現了故事的“志怪”特色,而意義卻超越了簡單的志怪取樂,而是投射了現實人生。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二)“吐納藏私”:人心底的隱秘情慾

口中吐出自己的情人,而這情人身份又是隱秘的,不可告人的,於是最後都又重新納入口中,表面上似乎什麼都沒發生,串聯在故事中的幾個人物,都不知自己被別人給“綠”了,因此大略看去相安無事。但吳均別出新巧地設計出一個見證人——許彥,所有故事都是通過他的眼睛呈現的,雖然結尾並未提及許彥的反應,但相比目睹了此事的他,早已是目瞪口呆,頓覺人世感情之荒誕。

“吐納藏私”的模式其實就隱喻著人心中的慾望是無盡的,人們心中藏著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這裡寫到的是情慾或對愛情的追尋,又或是永不滿足的慾望,但當我們跳出這個故事本身,我們還可以發現,除了情慾,人類的任何秘密都可以歸入這個“吐納藏私”的結構中:我們永遠不知道別人心中究竟想的什麼,他們說的話真不真,就像那副“人性”之畫,哪怕是面對面微笑握手,也看不出對方是否另一隻手在背後藏著刀子。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這就是《陽羨書生》說不盡的現實意義。

(三)“壺中敘事”或“俄羅斯套娃式”敘事

用“壺”這一意象來象徵人們心中不可告人的慾望,實在是一個很巧妙的想法。壺中有人,人口中又有壺,這可以歸納為“壺中敘事”。而壺是可以變化的,比如吳均就直接把壺這個中介去掉了,直接讓故事中的異人或妖和怪從口中吐出自己的情人。這不斷進行的意外和驚喜令你想到了什麼?是不是很像俄羅斯套娃?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筆者認為也可以說是“鏡中敘事”:就比如我們站在大鏡子前,手裡拿著一面小鏡子,透過大鏡子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和手裡的鏡子,而透過小鏡子又可以看到大鏡子和我們自己,這樣不斷的看下去,永遠沒有盡頭,鏡子中究竟有多少個自己?答案是毫無疑問的:無數個。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文中的“吐納藏私”

也是一樣,雖說最後男子吐出一個二十許的女子後,就沒有再寫到繼續吐出什麼人了,但作者只是沒寫,並不代表實際就沒有。那個二十多歲的女子會不會哪天又冷不丁地吐出一個男子?這還真不好說!

這樣無限地吞吐,其實就象徵著人的慾望是無盡的,人永遠都不太懂得如何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永遠對還未擁有的蠢蠢欲動,這是人的本性,因此哪怕是披著一個志怪故事的殼,其本身的現實意義也依然讓人震驚。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筆者還有最後一個點沒寫,請大家自己想想,《陽羨書生》除了見證者許彥外,一共寫了四個男女,這四個男女中,除了最後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沒有再從嘴裡吐出什麼情人來,前面三者都從嘴裡吐出了一個異性,而且最關鍵的在於,這幾個異性,年齡性格皆有不同,唯一的共同點是——都和“原配”不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吳均寫的幾個不同的男子女子有年齡和喜好上的差異呢?這只是偶然地豐富情節?還是正巧揭示了不同年齡不同心態的男男女女對愛情的不同口味和追求呢?

你如何看待?

古代著名志怪故事《陽羨書生》:神秘的“鏡中鏡”與“口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