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读“鸿鹄”引争议,谁是最可笑的人?

错读“鸿鹄”引争议,谁是最可笑的人?

图片转自网络

5月4日,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大会致辞中,北大校长林建华因读错鸿鹄的“鹄”字读音,一时引发广泛关注。

5月5日下午,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致同学们》的道歉信,对本次事件进行了回应。

对写信的原因,林建华表示,“我写这封信,告诉大家这些,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是想让你们知道真实的我。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另外,我还想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都是自己写的。”

北大校长念错字真的难以接受、不被允许吗?真的值得嘲笑与讥讽吗?我看嘲笑他的人才真正值得嘲笑。

北大是中国文科教育的顶级学府确实不假,但不代表所有的北大师生都是文科方面的专家。虽贵为一校之长,也并非是各方面皆能碾压众人的学霸。

化学实验做得好,并代表文章写得好。管理天下才子众多,并不代表玩起“飞花令”来能对战彭敏几个回合。我们不能过分高估大学校长的文学功底,就像我们不能低估外卖小哥的诗词水平。因为在《诗词大会》上,其貌不扬的外卖小哥居然力压北大才子,捧得了赛季总冠军的桂冠。

正如林校长坦言,因为不完整、不系统的文科教育,自己在文字上的功底并不深。因此而言,读错一些字也就在所难免。

况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化学学科,同时长期从事高校管理工作,先天教育不足与后天训练缺乏共同导致了这一关键时刻的失误。尽管读错“鸿鹄”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也并不代表不会出现和不能发生。

道歉信发出之后,社会上依然不依不饶,特别是对“质疑不能创造价值”的观点纠缠不放。

质疑到底创不创造价值,是有具体语境的。质疑权威、质疑理论,更甚至质疑那些所谓的真理,心怀一颗赤诚的学术批判精神,都可以推动科学理论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质疑长者的善意与真诚、质疑苦口婆心的关爱与指导却没有丝毫的意义,无助于价值创造和社会进步。

相信,林校长作为在化学领域浸淫多年且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不是不知道质疑的价值。要怪,只能怪他的语文功底确实不够好,而且更没有想到此话在社会上会作过分的解读。

不过,错读“鸿鹄”的小事故,也并非没有价值。在此之前,你可曾知道北大校长这位副部级干部的发言材料需要自己亲自撰写?

正是这样一次小尴尬,让我们看到他更多真实的样子。我们看到他在面对非议时没有退缩不前而是勇敢道歉的坦诚,看到他为了百八十字的推荐语而拒绝别人代笔的原则与坚守,看到他在推动教改、大学去行政化以及独立兼容自由学术氛围传承打造方面建言总理的担当,看到他主动放弃参选参评长江学者、院士等荣誉的淡泊,看到他忙完行政工作后定时出现在化学实验室里的勤奋与自律。

完美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境界,但现实中却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接受不完美的校长,就是接受这个世界的真实。

如果以一种嘲笑讥讽的态度来看待这个小尴尬,只会暴露出嘲笑者内心的浅薄,最终可笑的人或许不是别人而是嘲笑者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