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唐宋以后很少见到将领使用重武器了:鞭锏锤槊类。是后世人体质差了吗?

尼古拉斯小咖

说得太对了,就是现代人身体不好,你看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现在谁拿得动,连找都找不到。

说得直白点,以上的所有信息,全部出自“演义”、“评书”,也就是宋元以来,甚至更狠得,很多评书段子都是清代、近代成型的,专门在茶馆、瓦肆供底层百姓消遣解闷儿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比题主说的还少一斤,这么重的关刀有没有呢?

有,明、清习武之人,比如武举,会用这种重刀练习力气,就和今天的哑铃、杠铃差不多,你拿这玩意儿上阵打人,实在有点玄幻。

至于说秦琼的双锏、尉迟敬德的双鞭,咋说呢,看起来都不太靠谱,这二位在当时是骑兵斗将,使用的主兵器是马槊,尤其是尉迟敬德,更是擅长夺马槊。

当然了,还有历史上早早夭折的李元霸,在这些评书里也是拎着八百斤的锤子砸人,死人都能拉出来,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至于薛刚反唐就甭提了,那评书连地理位置都乱套的,更别说里面的什么四猛八大锤,你要是好好看看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就会发现,卧槽,怎么这些牛人反唐的时候,大唐朝一点新闻报道都没有?

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评书、话本之类流行伴随的是市民文化的崛起,而自宋代之后,中国的军、民之间,就形成了严重的认识鸿沟, 以上是市民阶层和底层知识分子对于军事的想象,其极致发展,就是义和团泛滥时,大师兄们议事,甚至有直接穿着戏服入座的,凡是说话都照着戏曲念白的腔调,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军事和官场是如何交流的。

而一部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眼中的军事,则走向了严重的玄幻化,比如阵法、奇门遁甲等等,都因为与实际的军事业务之间存在认识鸿沟而走向了玄学化。

这些完全反科学、反常识的信息,在网络时代被人重新捡出来,再次故弄玄虚,其实很容易识别,根本不是什么体力问题,或者说武功、内力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当然,我们的考古学实物的展览和科普也有严重的问题,如果能够像欧洲一样有众多的铠甲、军械库博物馆开放,就绝不会有人相信历史上有人能用800斤的锤子作战了。


刘三解

其实,像小说里面的乱七八糟的武器都是属于胡编乱造的花架子武器,中看不中用。什么李元霸的大锤子800斤,你考虑过马的感受吗?

古代武将的标配,一般是长兵器配短兵器。长兵器打仗冲锋用,短兵器多为剑用于防身以及近战用。

首先是戈,这个是秦之前最主要的武器了。

多为青铜制品,结构单一,作战方式也单一。横击回勾,割马腿抹脖子倒是挺管用的。

其次是矛。这个也算是历史悠久了。秦风无衣里面说到:岂曰无衣,修我戈矛。所以戈矛是不分家的。一般来说戈横击回勾厉害,矛是直刺厉害,所以这两兵器是互补吧。既是当时士兵主要武器,也是武将主要武器,只不过武将武器制作比脸精良而已。



接下来就是戟了。戟应该是秦以及之后的主流武器了。是矛和戈的合体吧。可直刺可横勾。


很多武将用的就是戟。楚霸王项羽,很多人说他用的是霸王枪,其实,他用的就是可能是矛或者戟,矛的可能性更大。戟冲锋时直刺厉害,被包围也可以割倒一大片。属于攻防结合的一种武器。不过武将用的戟多数制作精良,戟锋用精铁,士兵的戟杆是木头制,而武将为了突显威风戟杆会用铁制,上雕花纹,或者用好木上漆,接头处多缠红璎珞,比较好看。一般而言武将的戟起码10斤以上。关二爷曾在白马之围中万军丛中,跃马直刺,取颜良首级,用的应该就是戟。什么青龙偃月刀,扯淡的。曹魏第一猛将典韦,曹操称他为恶来,以使戟出名。

戟多数用于仪仗队,尤其是方天画戟。这是一种实战使用要求非常高的武器,估计没几个人用。


小说里面,三国的吕布跟大唐神将薛仁贵用的就是方天画戟。至于是不是,不清楚。吕布曾精辕门射戟,但用的又不一定是他的戟,他也有仪仗队也许从别处拿来的而已。

接下来就是南北朝以及隋唐的重要武将武器,马槊。

马槊分槊锋槊杆两部分。槊锋较长,起码60公分,槊锋上也会有各种小设计,槊杆最是费时,用上好木头制成,多用桑木,硬度韧性都好,要浸泡很长时间,木头外面先缠麻绳,在缠麻布葛布之类,布外上漆。槊柄的握感十分重要,且无法重复使用。因马槊制作精良,造价不菲,且使用要求较高。马槊一般15斤起,重30斤也不意外,这就属于古代的重武器了,富二代才玩得起,或者重骑兵才有资格使用。唐代护甲比较精良,将领还有锁子甲。没有马槊这种武器,很难刺入。

隋唐时期,李世民手下能将辈出,像程咬金,徐世绩,秦琼,史大奈,尉迟恭等,其实多是官N待,可以说李世民是带着一群官二代打仗,他的手下也多是使用马槊。最厉害的莫过于尉迟恭了。尉迟恭此人打铁出身,相信力气肯定不小,作战十分勇猛。他有一手绝活,单手夺槊。常在对敌中手夺敌将武器。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跟李元吉单挑了。李元吉此人,古代富二代该有的坏毛病他都有,偏偏又武力非凡。一向不可一世,曾经向尉迟恭挑战。结果被尉迟恭三下五除二搞定,尉迟恭为了打击他的气焰给李世民长脸,曾空手对战然后几下就夺了李元吉的马槊。吓得李元吉从此看见他就怕。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差点勒死李世民,结果看见尉迟恭敢来救驾后吓得拔马就跑,后被尉迟恭射杀。唐末第一猛将李存孝,使用的也是马槊。

武器发展到后来,唐以后盛行的就是长枪了。

长枪,枪杆配枪尖。其实跟矛为啥区别。非要说区别的话,就是枪的柄更长一点,枪杆更柔一点。也有说三国名将用的多是枪,吕布,关羽,赵云张飞甘宁等。这个不可考,矛与枪本来就没啥区别。




枪有很多种,比如带刺的勾镰枪。配合上盾阵砍马腿一绝。

枪是宋朝最有名最主要的武器了。像著名的岳家军,从主将岳飞到手下猛将如张宪,杨再兴,牛皋,无一不是使用的长枪。枪一般长都在2米以上,枪头很硬,枪杆多偏软,长枪术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武艺的。枪耍的好就是万能,可刺,可挑,可劈可甩。比如出了名的白蜡杆枪,在能人手里灵活的像一头蛇。现在武术耍的花枪,主要用的就是这个。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长武器就是长刀,如朴刀,唐朝的陌刀等。刀在明,清之时比较常见。刀头插上长木柄,劈砍给力,对付没有护甲的士兵,效果十分明显。 唐朝的陌刀没有出土文物,所以样子如何我也不知道。

古代所有好用的冷兵器,到了近现代之后,全部败给了刀。主要是因为近代的钢铁冶炼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刀硬度有了保障。打造方便,携带方便,上手也方便。砍起来特别带感,古代的长兵器在短兵相接时无用武之地,所以刀就成为了最趁手的兵器。我去看过清朝的博物馆陈列。冷兵器方面最主要的是箭,其次是刀。枪一般是重骑兵才使用,多为上三旗。


清刀刀锋弯曲使用很顺手。将领方面,用长刀的比较多。

当然将领武器还有其它五花八门的。三国刘备号称使用雌雄双股剑,反正没记载,谁知道呢。比如北宋开国猛将呼延赞,号称鞭王。双鞭使得出神入化,不过他冲锋用的是长枪,近战才用鞭。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献,棍法一绝,他的武器主要有铁棍长枪。此人曾经去了少林寺踢馆,对方车轮战被他放到几十个武僧。后来还带了一群和尚小弟打倭寇。至于其它的武器如锤子的很少见。倒是像霹雳火秦明那样子长柄的狼牙棒偶有见之。

发展到近现代,古代的那些重武器多消失了。并不是人的体质变差了,而是锻造技术变好了,那些重武器失去了优势。打仗讲究效率,不是讲究花架子。人只会选择杀伤力最有效的兵器。


小哇是个读书人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回答。一是后世人少用重兵器(鞭锏锤槊之类)吗?二是后世人体质变差了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对于重兵器,我想史上最著名的重兵器,莫过于关帝爷重82斤的青龙偃月刀了。但是据考证,三国时期,中国冷兵器库中,大刀还未出现呢。人们津津乐道的关羽白马斩颜良,《三国志》是这样说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注意,关帝爷是“刺”颜良于马下的。呵呵,这个动作好像没有关帝爷那种大刀一挥、天崩地裂的威势哦。是的,因为关帝爷手中的兵器压根就不是大刀,只是一把戟。戟,才是三国时期军队最常规的制式列装武器!这种戟可刺可劈可钩,但用得最多的动作还是刺。所以,什么关羽大刀82斤,秦琼双锏各36斤,岳云双锤、薛刚反唐四小将四猛八大锤,各个几十斤上百斤重量,只是演义小说中的事情,当不得真的。

但汉代以后,中国冷兵器开始出现多样化了。这个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战争的变化而变化 的。特别是隋唐宋时期,鞭锏锤等打击类重兵器颇有点大行其道的赶脚(其实也是限制在极少范围内,比如将领圈里)。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了、士兵的装备也跟着变化了。大家知道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高峰,经济异常发达。因此,战场上对士兵的保护意识也大提高,经济、技术的发展也让制作士兵铠甲相对容易了许多。特别是一些落后的民族,如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金、辽、蒙古等)也具备大规模装备铠甲的条件。如宋时期的金、辽等国,连战马都装备重铠甲,组成重装骑兵,战力惊人。这些重装铠甲可以做得越来越重、越来越厚,一般的箭、矛有时竟刺穿不了。为对付敌人的重装甲,一些重兵器也就出了。重兵器不是一般人能使用自如的,所以,重兵器也就是几个天生异凛的人能使用,且一般士兵都规定使用制式武器,只是那些有特权的将领或者锐卒(即今天的特种兵)才会使用鞭锏锤槊等重兵器、异形兵器。如唐朝军队中就有一种特殊部队--陌刀队。打仗时,他们以密集队形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手握重约50斤的陌刀,组成“锋矢阵”,密集冲锋“如墙而进”,威力惊人,和古欧洲的长枪方阵相似。即便如此,这些重兵器也不会动辄几十斤上百斤的。下图是清代的金瓜锤,每个就十几二十斤而已,但即使是经常锻炼的成年人都很难玩得转的。这些重兵器、异形兵器制造困难、成本高,士兵训练周期长,是很难成为军队的常规武器列装武器的。



说到后世人是否比古人体质变差了,当然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人类不断发展,随着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今天,无论从后勤保障、士兵的膳食提供、营养保证都是过去古人无法想象和比拟的。所以说,现代士兵不会比古代士兵的体质差的。而且,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士兵体质如何,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以展、军队的训练水平息息相关的。

如果一个国家的士兵体质不行,那就说明这个国家已经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了。就象抗日战争时候,中国军人的体质就普遍比日军差很多,那是因为当时中国相比日本,实在是太穷太落后了。

所以,中国男儿当自强啊!


50后男人

题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梳理一下,分3条来回答。

第一,隋唐等古人其实也不怎么用重武器,重武器一直就不是主流。我们来看看正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旧唐书·秦叔宝传》记载得很明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燿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写的很白,不懂文言文的也能看懂,秦琼善用的是枪。同样,尉迟敬德日常武器是槊,也就是一种杆比较长的长矛,根本不是用的锏。

古代战争都是冷兵器格斗,贴身肉搏战,武器的长度和灵活性远比重量和力度重要,所以类似锤,锏,板斧这种又短又笨的兵器受众极少。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民间传说的名将往往都不走寻常路,喜欢用一些很个性,很有辨识度的武器,比如吕布的方天画戟,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秦叔宝的锏,程咬金的斧,李元霸的锤,等等。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来自于小说家和说书先生的杜撰。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识字率很低,纸质小说市场很有限,说书先生是大多数老百姓了解历史,认识英雄的主演途径。刘关张是谁,尉迟敬德是谁,对不识字不读书老百姓来说,太难了,谁记得住这么多稀奇古怪的名字。这时候如果再没有点标志性的东西,谁知道你说的谁是谁。如果都按历史原文讲,三英战吕布,吕布一口剑,刘备一口剑,关羽一口剑,张飞一口剑,我擦,泥煤的谁跟谁呀,不听了,没劲。你如果改成吕布拿一杆方天画戟拍马前来,关二爷挺起青龙偃月刀上去招架,黑脸张飞大喝一声,抖起丈八蛇矛插入战团,大家一下子就记住了,听的津津有味。说书先生日子好过了,这些英雄以及他的武器,也就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所以说,其实古人也不用所谓重武器,都是小说杜撰的。但是由于这些小说太好看了,流传太广,而老百姓们又欠缺历史常识,所以分不清到底哪个是历史事实,哪个是小说附会。就比如我刚才说的刘关张,三国时期由于马蹬还没有发明,骑兵都必须用单手短兵器作战(因为另一只手要拽缰绳),所以方天画戟,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都是后世文人杜撰的,三国志记载,关二爷用剑。是不是很难接受。

第二,所谓重武器,其实并不重。从出土文物看,所谓重兵之首的战锤有多大?看图
可爱不可爱。不过别看它小,威力可是一点都不弱。再看看锏,一般制式65~80cm,因人而异。至于枪,槊,戟,木杆铁头,没有多重,并且历史上也是划分在长兵器类,不属于重兵器。至于传说中的纯镔铁打造,其长丈八,碗口粗细,我只能说,你要适应中国文人,他们喜欢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就算古人再神勇无敌,这么一根铁棒也得有六七百斤,能抱起来就算是超级力士了,拿他骑马打仗,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你说是不是。

再一个,古今重量单位一直在变化。例如三国时,一斤16两,一两16克,也就是一斤约256克,约等于现在半斤。青龙偃月刀重82斤(就假设它真存在),换算成今天约41斤,双手挥动它其实并不算多困难。而唐朝的一斤大约是680克,秦琼一对锏80斤,换算成今天是108.8斤,每只手挥起50斤,要玩这个就有难度了。

第三,古人身体素质好。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持否定观点。咱们看统计数据,1996年出生的中国男子平均身高171.8cm,而120年前通过考古数据,大约在161cm左右;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76岁,而1950年为41岁。有人说那是战乱影响,但是咱们看看隋唐,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不是乱世,所以还是很有对比度的。身高和寿命的双增长,说明什么问题?医疗水平和饮食保障的大幅提高。

古代生产力水平底下,粮食亩产有限,租税又高,不像现在不收农业税。就算是丰收年景也只能吃个半饥半饱,稍一有天灾就饿殍遍野。粮食都不够吃,肉食更是极度匮乏,就算劳动多,锻炼勤,营养跟不上,你觉得他们的身体素质能有多好?

有人说当兵的又不用劳动,错了。要知道古代生产力极端底下,粮食产能非常有限,根本供不起大量脱产的职业军队,大多数军队都是耕战一体,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最典型的就是曹操的屯田兵。随着明代大量引入外来作物,尤其是高产又耐贫瘠的土豆,玉米,红薯大量种植后,职业军队才开始扩大规模。鸦片战争前,清军职业军队也只有30万,那时的全国人口约4亿;再看北宋初年,人口只有650万左右,国家能养的起多少正规的职业军队?几乎没有。这些古代军人其实就是农民,饥饿的,骨瘦如柴的农民。虽然现代人可能运动少,体质下降厉害,但是比起饥寒交迫的古人来说,也是强多了。

某些将领可能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穿,但是这样的将领才有几个?刘备,织席贩履之徒;关羽,杀人犯,流亡四海,居无定所,还不如农民;张飞,杀猪买肉,可能好一些。隋唐英雄因为多是隋朝旧部,出身条件好很多,肯定比普通农民强一些,但是基于整体大环境,强也有限。

个人见解,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


LuckyWolf213594903

破甲破甲破甲,重要事情说三遍。打什么敌人用什么武器,利刀砍轻甲,钝器打重甲。汉打匈奴用环首刀,唐打突厥用陌刀,宋打辽金用钝器。因为宋的对手有大量重装骑兵。

明的对手无论蒙古日本满清,全都缺铁装备不起重装骑兵。你让士兵们用笨重的钝器敲谁呢。


石油熊猫

唐朝以前由于冶炼技术所限制,生产的铁器刚性太强而易碎。这不得不通过增加武器的截面积来保证武器的正常使用,但是增加的截面积又变成了重量,这使得很多人压根就使不起,像关羽那种所谓的青龙偃月刀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即便关羽能够舞得起八十二斤的大刀,可是当时也没有那种冶炼工艺能够生产那么兼容刚性与韧性的刀柄。

比如,我们从另外一个细节寻找到例证,那就是尉迟恭打断了铁鞭!按着我们现在的生产标准来看,铁鞭只可能被打弯却不可能打断,除非是生铁!这就代表了当时锻造工艺的问题。

唐代以后,由于冶炼技术的提升,出现了陌刀这种武器,这东西兼容了铁器刚性与韧性的问题,使得武器的重量大大降低,而操控性能上也更好,大部分人就直接换上了这种装备。


优己

你问反了,应该问为什么宋以后将领开始使用重武器了。

宋以前,就一样武器,就是矛。宋朝开始,随着重甲开始普及(宋精锐部队就算弓兵就是几十斤的甲),防御大为提升,重武器就随之出现,是为了在披甲时给予钝击。

宋朝以前,同学,小说是为了精彩,不是为了真实。


霜月秋风

重武器毕竟笨重不灵活,隋唐时期武将用的锤其实最多是篮球一般大,也没有传说那么沉,但是只要击打有效部位,照样可以让人瞬间损失战斗力,而且方便携带,而剑伤不是一击致命,敌人还可以战斗,宋以后沙场征战变少,多为暗杀刺探,要选取灵便轻巧的武器。


削木头

其他不用说了,李元霸800斤的锤子,没有什么马能扛得住,而且按书中说李元霸瘦小枯干,体重估计不满百斤,双手有十多倍体重的力量,如果用手走路,日行千里没问题,行军或者上阵根本用不到马


张毅217533178

槊,主要功能是刺,其实就是长枪。宋代时铠甲性能大大提升,一般的砍、刺已经力不从心,所以朴刀这类厚重的大刀以及鞭锤这类钝兵器应运而生。

明朝时随着火器的应用,铠甲又落后了。兵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