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为什么很多地名都喜欢用“厝”这个字?

命里缺个你——傻妞

福建的“厝”字相当于汉语中的“宅”、“屋”,在地名中的意义则类似于北方的“庄”、“屯”等,本质上就是某个村落的代称,放之全国都很普遍,唯一的差别是“厝”字特殊,算是闽方言地区的特色。

根据圭海君的统计,闽南村级以上行政单位中,“厝”字在地名中出现的概率为2.42%,其中厦门最高为4.73%,漳州最低1.34%,泉州居中2.77%,也就是说在闽南,每40个地方就有1个带有“厝”字的,这频率确实高。

以厦门为例,与厝字意义相近的字,如“宅”比例为1.89%,“店”1.13%,“城”0.95%,“寮”0.19%,总之与房子相关的字眼中要属“厝”出现概率最高,这与闽南地区称房屋为“厝”的方言用法关系密切。


在闽南乡间,每一个村社基本上都有各自专属的姓氏和宗庙,村社也都是以宗族为纽带结合而成,因此这些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在地名命名上增加姓氏标签,然后以地形、屋舍或文化特色等结合予以命名并流传下来

比如闽南大姓“蔡”,常见的地名有蔡坑、蔡岭、上蔡、下蔡、东蔡、西蔡、蔡宅、蔡埭等,当然还有提问者所说的蔡厝,而对于不同的姓氏则同样可以这么命名。

相类似的,也可以不以姓氏为标签,单纯用方位和地形、屋舍的组合同样很受欢迎,如前埔、后浦、埭头、内坑等,以及这里的案例下厝、内厝、上厝等。


至于厝的来源,因年代久远可能没法具体溯源,可能是古汉语的留存,也可能是闽越人地方话的借词。

对于后者还是很有可能的,诚如闽南人以闽南语说钱,可以称“钱”,也可以称“镭”,前者是汉语惯用字,而后者据说是马来文的借词。

同样的道理,“厝”字也可以来自七闽当地土著,然后被南迁的闽南人借用了。

康熙年间,有个北京人叫黄叔璥,他在担任巡台御史时根据台湾的风土人情写了一篇游记叫《台海使槎录》,里面在介绍当地番人时,频繁地将当地房屋称为“厝”,这大概是我能找到与“厝”意义最相关的记载了。


台湾土著称房屋为厝,姑且不管是不是受闽南早期迁台汉人的影响,如果是他们原本的叫法,那么“厝”字来自闽越人借词则很有可能了,毕竟台湾土著与闽越人关系也不一般,虽然他们有更多的南岛基因。

...............................................

文/圭海四记

此地半山半水,其人不夷不惠,但得片瓦遮雨,便叫古厝增风。


圭海四记

厝字其实是个方言,在福建,你会发现好多地方都有厝这个字,除了张厝,李厝,林厝等等,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比如平潭石头厝,闽南红砖古厝等。

如果你不是福建人,或许不理解这个“厝”字什么意思,怎么念?“厝”(cuo,第四声),它的意思是指房子,即住宅的意思。

那么这个“厝”字,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要追溯这个“厝”是怎么来的,那还真是要费一番功夫了。据了解,它很有可能是古汉语的留存,当然也有可能是闽越人地方话的一个借词。

比如,在闽南,很多人说钱的话,都会用闽南语说“镭”,这个据说是马来文的借词。所以,同样的道理,“厝”字也可以来自七闽当地的土著,只是最后被南迁的闽南人给借用了。

厝字的延用,除了一些住宅的姓氏厝,还有这些厝也是美得不得了↓↓↓

闽南的红砖古厝:

平潭的石头厝:

(海峡网 黄小群)


海峡网

翼云十辩(六)福建人不知厝(错)(陈政耀)

福建省内很多地名叫“厝”,如下厝、平潭石头厝,闽南红砖古厝等。网络上有年轻朋友提问:福建为什么很多地名都喜欢用“厝”这个字?我现在年龄越来越大,担心将来知道这些知识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专门撰文写出这个字的来历。

厝是上古最为古老的天语用字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代,自从西周宗伯经学儒者风云流散之后,再加上秦朝的焚书坑儒之浩劫,能读懂和认知这个字的人已经几乎没有了。

请注意,以上的解释全是错误的,所有后世关于“厝”的错误解释全是来自这个源头。

厝,中国汉字为象形字,它是山崖,太阳和水的象形。上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因此才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个字就是那个上古时代的纪录。当洪水泛滥淹没全球的时候,古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冒犯了太阳神,因此这个字是“昔”字,洪水在日上。代表着洪水蔓延好像看不到太阳一样,古人非常担忧害怕,所有幸存的人都跑到山崖之上。因此昔代表着上古难忘的过去。山崖代表着救命生存的场所。

所以,以前叫“厝”的地方都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生命之地,大多都临近山崖,一方面告诉后人是厝让这些人幸存下来,才有了人类延续生命,同时也告诫后人,一旦再次发生大洪水,一定要跑到厝上去。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下叫厝的地方,附近在古代时候是否有山崖和洪水遗迹。

后来年代变迁,过了几千年了,这个字的字义变化非常大,《说文》把厝解释为干肉,其实就是望文生义了。它看见有日字,就把昔解释为太阳暴晒下的肉干,认为和腊肉相仿,这是大错特错的误解。

闽地保留了很多的上古文化传承,福建人也是先秦文化保留最为丰富的省份,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去福建看一看。

我之所学为宗伯经学,为周朝宗伯大卜遗脉,因此知道一些上古文化源流。文章题目取了一个哗众取宠的写法,我在此向所有的福建朋友们道歉,请您原谅,只是希望引起更多的福建人能关注到该篇文章,请朋友们不要介意。

个人简介:

陈政耀(ZHENGYAO CHEN),字翼云(YIYUN),50岁,经学学生。作品有《AN  INTERPRETATION  OF  JAPANESE  ANCIENT LITERATURE : SENJI   RYAKKETSU》,中文书名《日本古文献《占式略决》释义》;《THE  ADDITIONAL EXPLANATION OF《SENJI  RYAKKETSU》ABE NO SEIMEI》,中文书名《安倍晴明《占式略决》钤补》;《THE CHEN'S OF JINGUI 《MOVING TO THE MOUNTAIN》》,中文书名《金匮陈氏藏孤本《连山》易》。


百里之翼

我是浙江台州玉环的,我们这里也说闽南语,厝也是指房子,厝边头尾是隔壁邻居的意思。厝内=家里,旧厝=旧房子,大厝=大楼房,古大厝=一般指的是以前有钱的先人盖的漂亮的红砖大房子,起厝=盖房子,厝忒=房产,厝边(厝边头尾)=邻居,厝身=房子的结构,厝顶=屋顶。

我以前认识一个福建朋友,他叫苏立厝,他出生那年家里建新房,很有纪念意义的名字,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过得还好吗?我不解的是,福建人到南洋受当地人语言影响的毕竟是少数,怎么会是少数的回乡人影响改变了偌大的福建? 不只是“鐳”,还有肥皂,马来语是Sabun, 亲爱,马来语是sayang。潮州这边把房子叫也叫厝,我家乡建房子地方叫许厝田,听说以前是姓许家的田地,所以叫许厝田。


胡建方言房子发音是cu(闽东闽南都是这么叫),普通话就是厝,比如来我家叫做来我cu。这个很好理解,厂、广、冖、宀、户、穴等远古部族名,都曾被借用为部族中负责建造房屋的官名符号,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建工”,即建筑工程师,敞部族建工符号为“敞”,付部族建工符号为“府”,車部族建工符号为“軍”,畐部族建工符号为“富”,方部族建工符号为“房”,工部族建工符号为“空”……毫无疑问,远古昔部族生活在福建一带,其建工符号为“厝”,因厝建的房子很有名,大家都把好房子称为“厝”。同理,“房”也是方部族建工建的房子好而得名。建工分族后又是新部族,新姓氏,所以上面列举的建工符号都是姓字。舍此别无恰当解释!


春日盛宴

关于闽南语的“厝”的含义有些回答已经有图有真相了,也挺准确了,但不够全面,因为是闽南人,不妨在这里补充一下:1.闽南人称房屋为“厝”,如:家宅叫“厝宅”;祖屋叫“祖厝”;家里人叫“厝内人”或“厝底人”;房东叫“厝主”;搬入新房子叫“入厝”或“过厝”或“搬新厝”等;“起新厝”就是建新房子,“买新厝”买新房子的意思。起厝和买厝跟其他地方一样在闽南人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厝和买厝是富有的象征;2.闽南语 的“厝”不仅指房屋,有些村、社的地名也用“厝”命名的,比如老家那边的“美厝”、“厝丘”就是生产队的地名;3. 闽南语的“厝”还包含和睦团结以及亲情的内涵,如“厝边头尾”就是邻里邻居的意思,“好厝边”就是“好邻居”的意思,“厝底人”或“厝里人”就是家里人或者家乡人,或者同乡、同村人的意思等 等,一个“厝”字”言语间体现了族人群居的那种自家人的亲切之情;“厝”加上方位词除了“厝边头尾”习惯指的是邻居,一般就是指在房子的哪个位置,比如“厝前厝后”就是房前房后的意思,“厝顶”就是房顶的意思。4.闽南语的“厝”还有家的意思:比如闽南人见到亲朋老友,经常有客套话“有闲来阮厝的坐!”就是“有空到咱家坐一坐”,在异国他乡碰到家乡人会问:“恁厝住兜位?”就是“你们家住在哪里”的意思。“阮是漳州的”就是“我们是漳州人”,“恁是厦门的” 就是“你们是厦门人”的意思。总之闽南语的“厝” 就是房屋、地名和家的意思,如果加上方位词就是邻居或者家里、家乡或者在房子哪个位置的意思。仅供大家参考!


东山木头50714091

我是江苏苏州人,在江南有很多地名中有个厍字,比如吴江北厍,上海的沈家厍等。此字普通话she三声,但在吴语里面读CAG(重读闭音G不发音)与厝字发音接近。我想历代北方汉人南迁东南,吴越与闵地两个地方必有交流,猜想厝字与厍字肯定是借用之通假字。


白桦林179564532

才知道这个“厝”字,很多答友说了存在(只在福建沿海)和用法。但没有说或说对其来历。

我想了一下,这个“厝”字,起源于4600年前的大洪水:当时,洪水发生后,很多人幸存了下来,福建海边的地方被洪水淹没了,他们只好在另外某方向上的高地上,建立新的住所。某地有个人,为了标记他家乡的位置,他们管新家叫“北厝(也可能是“东厝”、“西厝”、“南厝”,看新住所位错于家乡的方向位置)”用来名旨新住所与家乡的位置关系――新家于老家北方错了一定位置,他又管建新家的高地叫

“埕”(他这次吸取教训,要把家建立在“”上)

后来,他们的邻居,及其后人,就延用开了。又后来,“厝”“埕”衍生出诸多词汇(就是诸位讲的)。再后来,人们就发明了“厝”“”字,来表示此事物。

其实,这就是中国语言产生的道理。所有的语言、词汇就是这么产生的。

关注我,我会告诉你有关我们祖先的真正历史。


胡绍强h

简单的说,厝!比如起厝就是建房子,而厝就是指房子。又比如陈厝吴厝,此时的厝是村的意思,而陈和吴就是姓。这样的村从古至今都是同一个姓,也就是说都是比较有历史的,闽南语系如粤东平时用到厝字还比较多,这应该也涉及到对古汉语的传承吧。


微愿

厝是古汉字“房屋”的意思,福建一直以来远离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对古汉语的保留会沿用至今,带姓氏是以家族姓氏为村落取名,福建以地势地形取名也很常见,例如题主说的“下厝”“内厝”是指下面的房子,或者里面的房子的意思。

厝,既纸房租,又指宗族村落,在福建以厝为村的地名很常见。


竹溪槿

厝就是房子的意思,但是在福建这个地方,一般是村庄村落的代名词,也就是一个小自然村的名字,我的理解就是,原来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原来这里搬来时荒无人烟,属于未开发地带),慢慢的子孙繁衍,房子越来越大,邻厝的人就叫这个地方或家族简称某厝人家,比如前厝、后厝(估计是距离不远的两个家族的互相称谓),里厝、外厝,吴厝,宏琳厝等,再慢慢子孙越来越多,房子就以祖厝为中心单独建设散落在旁边,就成了一个小村落,这些人就是所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