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领略中国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么美妙

有人这样形容,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国有近5000年的文明史,这部文明史的每一页都与陶瓷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中国文明的每次进步都会在陶瓷的身上找到它的影子,如古朴自然的秦汉以前的陶瓷、雄浑大气的唐代瓷器、精致内敛的宋代瓷器、一枝独秀的元代瓷器、浓艳多姿的明代瓷器、繁缛富丽的清代瓷器、良莠不齐的民国瓷器,都是当时社会的理想、审美情趣和科技能力的体现,是时代最耀眼的光环,这就是文物收藏的史料价值所在。

同时,收藏瓷器也能在增长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启心智。例如,学习研究历史都会知道,纸张的出现较晚,又难以保存,记载中华文明除了纸张外,还有青铜、甲骨、竹简和陶器等,陶瓷是最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因此,在陶瓷上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最为丰富,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代表彩陶就记载了大量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和精神追求的图画;如唐代的长沙窑瓷器身上带有大量的诗文,特别是唐诗;再比如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还画有反映百姓市井生活的图案等,这些文字和图案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最好实物资料。

瓷器收藏的过程其实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还能够增强今后工作、生活的信心。

此外,瓷器收藏是传统大项收藏,分析当前市场行情,除明清官窑被人为炒作价格虚高外,绝大多数古陶瓷的价格并不高,处在稳定的升值过程中,每年升值达30%以上,有的高达数倍、数十倍,但古陶瓷收藏知识性、专业性强,鉴别真伪难度大,投资需谨慎,最好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目前,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精品有较大的升值空间,高古瓷首推宋代瓷器,宋瓷制作精美,艺术水准高,历史信息量大,价格偏低,一件宋代精品瓷器的价格还不及一件明清官窑精品价格的1/10,这种反差耐人寻味,无法理解,康熙民窑瓷器成就很大,其精品与官窑并无二样,自古就有康熙官民不分的说法,但康熙民窑瓷器价格也不高,如一件康熙青花人物罐目前仅卖数万元,不到现在还在世的陶瓷工艺美术师作品的价格,也让人不可理解。

这两年民国精品瓷器价格飞涨,但仍有升值的空间,编者要特别推荐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精品瓷器,这部分瓷器制作水平很高,不比民国精品、清晚期官窑质量差,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为建国官窑,这些作品有的是清晚期至民国大家之作,甚为难得,但因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不被人看好,价格极低,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从器形看,酒具、茶具、香具收藏有较大升值空间,特别是茶叶、香料是今后高端人群的消费热点,对茶具、香具的投资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历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瓷器将会比一般的瓷器有较好的市场潜力。

瓷器拍卖一直是拍卖会上的龙头老大,也是藏家接触最为广泛的收藏品,更是国人最喜爱的藏品。最近几年,瓷器拍卖非常火热。自从2005年英国一家拍卖公司拍出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于2亿多成交。就推动了瓷器收藏的一个高峰期,瓷器市场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带你领略中国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么美妙

瓷器市场一路飙升。“高古瓷”指的是元代以前的瓷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古瓷就被称为“冷门股”,但从2001年开始,高古瓷的拍卖价格就以一年一个新台阶地开始迅速增长了。2004年,高古瓷成交数量更多,宋瓷大约有130件以上,而元瓷则拍出63件以上。宋瓷中以香港佳士得以1350万港元成交的北宋磁州窑刻花褐彩梅瓶为首,元瓷则以121万元成交的元代蓝釉描金双龙玉壶春为首。 2005年一件鬼谷子下山元青花更是以2.3亿打破世界历史。高古瓷走向世界,无疑是给高古瓷拍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带你领略中国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么美妙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这句在收藏圈内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说明了宋瓷在中国收藏界中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以唐宋为代表的高古瓷,在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5年前买的耀州窑、磁州窑等瓷器,如今已经涨价至少10倍以上。

带你领略中国近5000年的瓷器文化是多么美妙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业界人士简称之为“元青花”。但真正代表青花瓷最高成就的应当是清代康熙年间官窑出产的“五彩青花”。青花瓷以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覆盖上一层较薄的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烧成后釉面清爽透亮,纹饰灵动而不失规矩,其表面的青花发色含蓄沉静,历久弥坚,简直可以用“难以磨灭”来形容。如今,业界把元青花和清代康雍乾时期官窑出产的青花瓷作为收藏的首选。

目前,青花瓷之所以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价值,之所以其价格成倍上涨,主要是由青花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科技工艺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所决定的。南京古陶瓷收藏专家周道祥先生认为,青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不容易使人产生视觉上的疲劳。除此之外,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随着如今收藏的升温和造假技术的不断提高,防止“打眼”是青花瓷收藏人士们的必修课,“辨真伪”、“断年代”、“定窑口”、“评价值”,是青花瓷收藏者都很熟悉的四句行话。鉴定青花瓷,首先可以用眼观,看胎釉、观造型、看材料、观纹饰,正宗的青花瓷,花色淡雅,花纹合理有序,表面细腻光滑,制作工艺精细。而近代仿冒的青花瓷由于难以掌握青花瓷制作之精髓,大多做工粗糙,可一眼识别,也有少数做工较为精细的赝品需仔细查看,赝品的花色大多发暗,不流畅明快,花纹也较为凌乱随意。其次,如果肉眼难以确定真伪,我们还可以动用科学仪器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鉴别。

“微痕鉴定”作为一门新型科学,主要是通过对事物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表现,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痕迹学是对时间的反向指证,它同“与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痕鉴定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应用于侦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鉴定等多个领域。

在历史上,每一次收藏高潮的到来,都会迎来一次古玩仿制高潮,各类古玩赝品都会在收藏市场上横行,造成“假古董”充斥着收藏市场。瓷器作为一项收藏大类,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年,伴随着瓷器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一些骗子于是用大量的仿品、假货堂而皇之地在市场的各个角落兜售。

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要了解瓷器的鉴定方法,传统瓷器鉴定主要是依靠人们的经验,眼学直接对瓷器的器型、釉色、画工、制作工艺、胎土等。本文介绍下古瓷器微痕鉴定学,是当前收藏界公认的古瓷器鉴定新方法。也许会有人对这种微痕鉴定瓷器的方法有质疑,那么到底古瓷器微痕鉴定方法有没有依据呢?

古瓷器微痕鉴定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专家告诉我们,瓷器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气相等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要受到陶瓷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瓷器显微结构分析技术就是利用光学系统设备如便携式显微镜,观察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形态结构及其特征的技术。因此在古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中,对瓷器的胎、釉尤其是中间层的晶相结构分析已成为常用的研究手段,在古瓷器鉴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物质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与传统经验眼学鉴定并不冲突,古瓷器微痕鉴定学是传统经验鉴定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借助传统鉴定在判断古陶瓷的器形、纹饰、款识、价值等社会属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古陶瓷的内部,研究其内部的变化规律,和传统经验优势互补,使古瓷器传统经验鉴定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更好地研究、鉴定、保护、传承古瓷器。

放大镜是常见的光学系统设备,对于瓷器的胎釉、纹饰及款识等进行放大观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放大镜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伤眼,放大看一会瓷器,就会出现"金星"等眼花现象,而且不能能够经验分享。近几年来,随着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放大镜对瓷器等鉴定方面的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