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01

前兩天,小鄒和丈夫在商場裡吵了一架。

一家三口週末去參加商場舉辦的親子活動。結束後,兒子優優突然看中了一把高仿玩具槍,賴著不肯走。

小鄒看了看價錢,正打算付錢,丈夫一把奪過,說:“不買不買,我們今天出來玩,不買玩具哈。”

優優見爸爸不答應,扯著媽媽的衣角,撕心裂肺地尖叫大哭起來。

“哎呀,不就一個玩具嗎?又不值幾個錢。你看吧,你不買,兒子肯定跟你鬧個沒完!”

小鄒非常瞭解優優的脾氣,知道兒子一旦看中什麼,就一定要得到手,不然就會撒潑打滾,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你成天慣著孩子,家裡堆滿了亂七八糟的玩具,買這麼多,有意義嗎?”

其實,他們夫妻倆也不是第一次為孩子的教育而爭吵了。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會經常發生矛盾。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應該有個快樂的童年,不應該有太多的限制。


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會溫柔地滿足他們。

而有的家長則覺得不能無底線地滿足孩子,不然孩子會沒大沒小,目無尊長,在家像個小霸王,在外是個熊孩子。


對孩子會更嚴格地要求。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無底線地滿足孩子。

真正智慧的父母,能夠辨明是非,拿捏分寸,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02


孩子要nike鞋,月薪3000也要買;

孩子不愛吃粗茶淡飯,花光月薪也要餵飽孩子的胃;

孩子做錯事,父母首先站出來護著他“孩子小,不懂事”。

……

甚至有的家長,因為自己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而自責、內疚,

不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反而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

孩子不是一生下來就愛名牌,愛攀比的。

父母的教育視野,決定了孩子的成長高度。

網上流傳著一個很火的視頻,小男孩因為沒穿AJ喬丹鞋被人嘲笑,他霸氣回應: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重點不是我腳上穿什麼鞋,而是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重點不在於我穿的衣服或鞋子是什麼牌子,而是我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他還告誡那些人的父母:

“請別讓你的小孩變成只重視物質享受的人。


否則,當他們腳上穿的不是喬丹鞋,或身上的衣服不是潮牌時,他們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他們需要閃閃發光的東西,才能覺得自己有價值。”

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但是,真正的愛,絕不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

真正的愛,不止於物質條件,還包裹著對孩子精神的滋養與呵護。

就像那名小男孩,不隨大流,有自己獨立的靈魂,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小男孩清晰的自我認知,得益於父母的正確引導。


03

其實,小時候經歷過物質饑荒的家長,更容易面對孩子的要求而心軟,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他們擔心孩子得不到滿足,會影響心理健康,其實,這都是自己內心匱乏的投射。

有的父母平時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滿足,其實,這也是父母的補償心理在作怪。

可是,那些從小到大一直被滿足的孩子,往往看不到父母的付出,更不懂得感恩。

河南一名10歲的男孩在父親去世後,將父親的5萬元喪葬費,全部用來打賞主播。

而男孩的媽媽,還身患直腸癌。

都說困境能使人瞬間成長,可這名小男孩,面對父母的困境,竟然毫無覺醒之心。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另一名11歲的小男孩路子寬,卻為了能救自己的爸爸,捐獻出自己的骨髓。

得知自己要給爸爸移植造血幹細胞,路子寬一點也不害怕,反而為此狂吃增肥,3個月胖了20多斤。

同學們笑他“胖成豬”,他卻感到非常自豪,還想再長胖點。

因為這樣,才能救爸爸捐骨髓。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同樣是11、12歲的孩子,為什麼差別竟如此之大?

楊佔禹《時光錄》中寫到:

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淨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有感恩。

就如那個花光父親的喪葬費,打賞主播的10歲男孩,或許在他眼裡,他無條件滿足主播的要求,一如他的父母會無條件滿足自己一樣:都成了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事。

在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下,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勞心勞力,為孩子付出全部的愛,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這真是為人父母的悲哀!


04

在孩子的養育上,父母要學會拿捏有度,滿足孩子而又不能過於驕縱。

1、 學會抓,給孩子以規則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要首先學會給孩子建立規則。

最近,Kimi的媽媽陳若儀發了一條微博,稱Kimi最近迷上了玩魔方。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因為規定“平板一次只能玩25分鐘”,Kimi還在旁邊放了一個計時器,把玩平板的25分鐘全部用來研究魔方。

Kimi真是聰明,懂得充分利用資源。

試想,如果媽媽沒有提前和Kimi定好規則,孩子難免沉醉於此,一玩一下午,不僅消耗了自己的精力,還會擠佔本該用於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得不償失。

因為有了這條規定,孩子就會在“玩平板”的規定時間內,選擇做自己更喜歡、更有意義的魔方,而不是看電視、玩電子遊戲。

規則的建立,另一方面也給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這種自由不僅給予了孩子尊重,更能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人生。

2、 學會放,給孩子以掌控

很多父母過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反而使得孩子對生活、對自己失去了掌控,無力感油然而生。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要學會逐漸放手,讓孩子做回自己的主人。

從讓孩子自己吃飯;到讓孩子負責倒垃圾;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

孩子應該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充滿希望;而不是在父母豐滿的羽翼下,不敢伸出腦袋看天下。

3、 學會引導,給孩子以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價值觀、道德觀,言傳身教。

六一兒童節活動結束後,小小班的孩子獨自一人默默地收拾垃圾。

小男孩不小心把垃圾踢倒了,又把倒出來的垃圾,撿回垃圾桶,用紙把地上的汙漬擦掉。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讓人感動的是孩子的小心翼翼背後,必定有一個同樣對呵護環境的父母。

小女孩一遍又一遍地跳上凳子,卻一遍又一遍地摔倒;

父親在旁邊看到了,沒有指責小女孩貪玩,也沒有打擊小女孩,而是走過去,指導孩子要領,手和屁股該如何用力。


最後一跳,小女孩成功了!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她歡呼雀躍,為自己的努力而高興,為自己的成功而喝彩!


每一個孩子的成功背後,必定有一個智慧的父親!

孩子就像是我們手裡的沙子,

抓得太用力,沙子掉的越多;

如果不抓,又成了一盤散沙。

這個度如何把控,是父母需要學習的功課。

用智慧去關注孩子:對他們關愛而不溺愛,放手而不放任,尊重而不姑息。

有底線地滿足孩子,方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無底線地滿足孩子#0-6歲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