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擔心娃沒吃飽?千萬別過度餵養

孩子剛出生,吃喝成了全家人關心的頭等大事,每天生怕寶寶吃不飽、營養不夠長不高。總覺得“白白胖胖”就是健康、有福氣的代名詞,但其實,寶寶沒有媽媽想象中那麼能吃,甚至大多數寶寶都存在過度餵養的情況。

過度餵養的危害有哪些?

總擔心娃沒吃飽?千萬別過度餵養

過度餵養很大程度上就會導致寶寶比同齡人胖,肥胖會導致寶寶動作笨拙,不愛運動。在餵養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就會惡性循環,越來越胖,越來越懶。過度餵養導致的肥胖甚至可以持續到青少年時期。

胖,除了危害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等。如果你不想等孩子長大之後還要辛苦的陪他減肥,那麼在他還是個寶寶的時候,就掌握正確的餵養方法,別在以喂“胖”為健康了。

除了肥胖這個明顯的危害,過度餵養甚至還會影響到寶寶大腦的發育,吃得越多,需要消化的食物變多,胃腸道需要更多的血液幫助消化,這時候身體就會把腦部的血液派去幫忙,腦供血不足,容易引起腦疲勞,嚴重會影響到寶寶大腦的發育。另外有些寶寶也會發生因為攝入過多無法消化而導致腹瀉。

有很多媽媽就會有這樣一個疑問了:我並沒有刻意的去讓寶寶多吃,怎麼養著養著寶寶就重了這麼多?

總擔心娃沒吃飽?千萬別過度餵養

媽媽們會根據自己認為的量來喂寶寶,由於這個時候的寶寶還沒有自主意識,就算吃飽了也不會說話抗議,而外部因素很容易導致對寶寶的錯誤預估,所以一般會導致過度餵養,特別是配方餵養的時候。

一個比較常見的錯誤意識是當寶寶哭鬧時,很多爸爸媽媽會很自然的覺得寶寶是餓了,而有的時候確實一頓奶就可以把寶寶安撫下來,但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哭鬧不一定是寶寶餓的表現,很多時候,寶寶哭鬧,有的時候是因為生病了,或者只是尿布溼了不舒服、不開心而已,爸爸媽媽千萬不要把餵奶當成唯一的安撫寶寶情緒的工具,需要搞清楚寶寶為什麼哭鬧,一哭就喂很容易造成過度餵養。

另外寶寶咂嘴、吃手很多時候都是天生的“本領”,不是傳說中的寶寶餓了和你要吃的呢,媽媽們也千萬彆著急喂。

說了這麼多,那麼到底判斷寶寶的飲食量是否足夠呢?

總擔心娃沒吃飽?千萬別過度餵養

一般來講,如果嬰兒每天能尿溼5、6個紙尿褲,就說明嬰兒是能吃飽的。此外,用寶寶體重增加的情況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是比較可靠的。

媽媽們可以看寶寶體重是否正常或達到了相應月齡的參考值。只要寶寶生長髮育正常,就說明其飲食量足夠。如果寶寶體重增長過多,很有可能是過度餵養了,相反如果增長過少,需要看看是不是寶寶沒有吃飽或者是生病了。

另外從寶寶的日常行為和情緒也可以幫助爸爸媽媽來進行判斷。一般寶寶吃飽了之後會表現的很開心或者安靜的去睡覺,如果你發現寶寶開始和你玩了,或者昏昏欲睡時,通常可以說明寶寶吃飽了。

但如果寶寶情緒不好,開始哭鬧,雖然像上面說的不一定是因為餓了的原因,但如果沒有出現生病等令寶寶感到不舒適的因素,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餓了。不過還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吃的太飽,也會引起不舒服,導致哭鬧不止。

想要寶寶健康,那就千萬不要有“吃得多,營養好,長得胖,有福氣”這種錯誤觀點了,要學會正確餵養,讓寶寶多運動,這樣長大了才會變成一個健康又聰明的“別人家的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