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2020年初,一场疫情席卷了中国。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逆行英雄,看到了很多无私奉献的豪杰,也看到了很多山呼海啸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激荡。


是的,爱国,是伟大的情怀;但是,“爱国者”们,是不是也有伟大的情怀。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残酷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爱国者”一言不合就“不要援助他们”“让他们滚出中国”“祝贺他们在疫情中节节高升”。


我们很难说他们不爱国,毕竟他们都是站在“爱国”的角度,容不得别人对国家有丝毫的“不敬”,但是,这样的“爱国”是真的爱国吗?世界不应该只有一个声音,中国正是因为包容才成就“伟大”的!


爱国,是要以博大的胸怀,去接受一切,原则是能让国家从中得到发展。如果因为别人口头上的唧唧歪歪,而与他国交恶,并放弃本身的发展,这也许真的算不上“爱国”,而是“误国”。


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话说全宇宙都是他们国家的,棒子韩国。因为文化的纠缠,因为看不惯他们那么“民粹”,因此许多“爱国者”们对韩国是深恶痛绝的。2019年终于在“爱国青年”的抵制声中,三星关闭了在华的最后一家工厂。


就这样,三星带着绚丽的云彩来了,没带着一片云彩走了,却带走了几十万的工作岗位,和一个年产值600亿美元的企业。要知道,这能养活很多国人的,只是在“爱国青年”的欢呼声中,三星不得不夹着尾巴跑路。


进入2020年,全球经济受疫情打击,封店、封城、封国已成必然,贸易往来受阻,各国深受制造业远在他乡的痛苦,特别是如今“震中”的美国,要自己3M公司生产的口罩,也还得看中国脸色。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工厂撤离回国,必然被许多政客提上日程,如此不仅能增加工作岗位,也能让减少一些成为,还能为经济复苏增加一点分数,更不用在危难情况下的贸易受阻而担忧。


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4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公布了一项近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计划中专门拨款22亿美元,扶持日本制造企业从中国撤离,回到日本本土,另外还有近2亿美元帮助日本企业从中国撤离到其它国家。


虽然美国白宫官员澄清,总统特不靠谱先生没有正式下令要求美国的制造企业从中国撤离回到本土。但回想起来,中美的贸易战目的之一就是让制造业回流,贸易谈判现在还没有最终结果,而疫情的战时总统权力可以达成目的。


美、日、韩都是各种理由,想方设法让制造业逃离中国,国内一些“爱国者”的推波助澜是功不可没的。正如早前德国企业传出,若中国在干涉德国在华企业管理层,将撤出所有在华企业。爱国青年就骂声一片,叫嚷德国企业滚回去。


这些“爱国者”难道就真的不明白,境外这些企业给中国发展带来的作用,并给中国民众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吗?如果真的一言不合都赶出去,那在这些企业的工人该怎么办?国家该如何处理呢?


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有些“爱国者”会说,我们有华为、大疆、阿里等,但不要忘了,当年一个芯片战就让中兴不得不承受几亿美元的罚款,华为也受到影响,而阿里等平台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其实就是空架子。


疫情下,国外在唧唧歪歪,我们的“爱国者”们在趾高气扬,总认为疫情已经转移,可以高枕无忧,可以看别人的笑话。只要一个不爽,就可以痛斥别人,还可以与他们断了来往,甚至制裁他们。


只是,这些“爱国者”们忘记了,号称“世界工厂之都”的东莞及珠三角正上演令人唏嘘的一幕幕。曾经浩大的工厂因为疫情导致外贸订单取消业务量骤减,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宣布结业,工人不得不自谋出路。


玩具厂、钟表厂、电子厂,加上之前的服装、鞋帽等工厂,珠三角的外贸工厂接二连三的关门。从2月份拼命向客户证明我们很好不影响生意,到3月份不停跟客户确认你们好吗,订单还下吗?


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可以说2020年,中国刚打完上半场,国外继续下半场,外贸人(包括外贸制造业)看完全场。2020年春天,整个外贸行业异常艰难,很多人都要为生存而拼尽全力,才能找到一丝机会。


事实上,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工厂、福建服装业同样无法置身事外。这一切,都是海外疫情变得越来越严峻而产生的不良结果。有时即使有外贸订单,因为交通的封锁,也可能赚不到钱。


出口不行,那内销呢?其实这就是一个笑话,目前各地市场都在释放利好,出台各种措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然而,要消费,不仅要有时间,更要有钱。就目前疫情刚部分解禁来说,国人有钱吗?有钱就不会着急复工了。


湖南扣除老师和部分公职人员工资引导消费,结果马上出来新的解读。广州商贸大街各种优惠券,结果还是冷清,除了停车费,少有人敢消费。各地景区,要不是有消费券抵扣,要收费的更是门口罗雀。


美、日、韩陆续撤离,“爱国者”的狂欢季到了?


没有工作,哪来的消费。工厂停工,员工自谋出路,谁敢消费。除了吃公家饭的体制内人员,试问有多少人在疫情中能全额拿工资呢,更何况这个时间段物价涨了多少,心里没数吗?刺激消费,说说可以,但不要逗乐,好吗?


当然,事情也没有那么悲观。换个角度看,疫情也能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让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但是任何产业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此时就欢庆鼓舞,还为时过早。


可悲的爱国青年们,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出口大国,与全球动态息息相关。许多人的饭碗是别人给的,外企一走,很多人工作就没了,真的要饿肚子了。唯有疫情早日消散,世界恢复常态,才能真正无忧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