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優化開發區產業佈局 打造一區多園“生態圈”

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提出,開發區改革要以體制改革促產業變革,依託主導產業、骨幹企業、重點平臺等,實施“生態圈”培育計劃。今天的“改革攻堅在行動”開發區改革系列報道,就來聚焦開發區是如何優化佈局,以改革來促進資源集約、項目集聚、產業集群的。

記者來到濱州利爾助劑公司採訪時,這家原先做油田助劑的化工企業,已經停產一年。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正是企業最難的時候。

要說資歷,利爾助劑算得上是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元老企業。2006年,開發區就通過很多優惠政策,在眾多區縣的競爭中把它“搶”了過來。但隨著企業規模擴大,缺少上下游產業、成本上漲的弊端漸漸暴露。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貿發展局副局長範志國說:“我們開發區化工企業就兩家,沒有申請專業的化工園區。它這個企業在這裡單打獨鬥,實實在在地說,這裡沒有燃氣,包括用電、用水、通訊、運輸物流所有的成本,產業鏈的貫通也好,這個是吃虧的。”

隨著優惠政策的“哺乳期”結束,逐步陷入困境的企業並不是個例。距離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15公里遠的濱州工業園,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濱州工業園鼎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申向鋒說:“原來就是來了什麼項目,我們就落什麼項目,這樣導致產業不能集群發展,上下產業鏈非常短。”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州中海新能源新材料園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清華說:“有些項目我們沒有它需要的配套環境,有些項目就遺憾地留不下,好的項目就從我們這個地方走了。”

數據顯示,在上一輪進行的全省131家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綜合考核評價中,濱州7個省級開發區,最好排名位居第17位,最差的排名倒數第5.改革,已經勢在必行,而第一刀就要在產業規劃的短板上下手。濱州重新摸排梳理所有園區,並聘請專家,花了半年時間調研論證,結合優劣勢,為每個園區量身確定了幾大主導產業,並制定出未來5年詳實的發展規劃。緊接著又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進行園區整合。

濱州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商立波說:“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濱州工業園,原先是兩個獨立的園區,物理空間相近,產業發展方向上也有相近的地方,但因為它(們)是不同的園區,各自為戰,所以我們對它進行有效整合,要素資源統一配置。”

原先獨立的“兩家子”合併到一個管委會統一管理,執行起來並非易事。全員起立競聘上崗,工作機構從29個精簡到6個,縮減幅度近80%。競爭變成了合作,83%以上的人員集中到了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一線。

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州中海新能源新材料園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清華說:“他那邊不合適的,推薦到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方不合適的,推薦給他們那個地方,一體發展、聯動發展、集群發展。”

人員問題是解決了,原先的產業怎麼辦?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針對利爾助劑,成立了工作專班,計劃下週就去找專家把脈,幫助企業往主導產業之一的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轉型升級。

濱州市利爾助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志浩說:“我們覺得又有了重生的希望了,這是發自內心的。”

而一批不符合產業規劃、高耗能的項目也陸續轉移到合適的園區或關停。在騰出的空間上,一個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育於一體的科創城正在拔地而起,一期總投資116億元。中科院的光刻膠項目參觀完後立刻決定入駐,項目計劃6月建成投產,有望打破境外壟斷實現光刻膠國產化的突破。

北京宏華聚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丁曉東在視頻會議中說:“開發區的改革,我們感觸非常深。根本上來講還是開發區的思路變了,不像以前只是談個土地、稅收優惠,現在的改變非常明顯,是琢磨怎麼樣產業規劃,怎麼樣形成一個好的小環境、軟環境,這個我們覺得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第一季度,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27億元,截至目前,實際利用外資4140萬美元,新簽約12個項目中多個投資過億。

濱州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商立波說:“就是用‘一區多園’的方式,延鏈、強鏈、補鏈,鏈條式的發展來進行佈局,產業鏈的發展空間給你留足,所以說一些新的產業、新的企業來了以後,發展信心更足了,不光能看到現在,還能看到將來。”

閃電時評:在收縮中尋求突破

物理學上有一個簡單的原理:同樣的作用力,作用面積越大,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省委大力推動的這輪開發區改革,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實施“產業瘦身”,在產業門類收縮中尋求發展方式的突破。

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一些開發區招商引資時,拼土地價格、拼稅費減免,來者不拒,剜到籃子裡就是菜,造成產業定位不清晰,產業門類“小而全”。而隨著我國經濟向中高速發展轉型,資源、環境、土地的制約日益趨緊,這樣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明確指出,檢驗開發區改革成效,主要標準就是看是不是形成了特色產業生態,就是看有沒有在同類園區中爭先進位。現代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產業鏈的競爭。我們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每個園區都要重點突出幾個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做精、做強、做尖,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